︿

社評:林義傑說錯了什麼

主筆室 2017年08月14日 07:02:00
林義傑對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對於「中華台北」正名一事,他說「國昌兄,你真的不知道體育。」(圖片取自林義傑臉書)

林義傑對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對於「中華台北」正名一事,他說「國昌兄,你真的不知道體育。」(圖片取自林義傑臉書)

所有的國家認同都是建構的,諸如透過國際運動競技的儀式、參與以及共感的勝負,逐步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群體的認同與歸屬,這也是是極其自然的情感流露。台北市主辦的國際大學運動會介紹手冊出現:「中華台北是個特別的島嶼,她的首都台北是體驗台北文化的好地方」後,在台灣引發引發軒然大波,就是錯誤陳述了關於台灣的事實,也違逆了這種自然的情感流露。

 

超跑好手林義傑說,如果要抗議「中華台北」的名稱,就應該向國際奧委會表達,並抨擊立委黃國昌對於名稱的質疑是在「不懂體育」、「去找IOC(國際奧委會)改」。其實,體育與政治本來就很難脫鉤,透過運動競技,讓觀看者產生榮辱與共的民族與地域情感,更是放諸四海皆準。例如美國黑人短跑選手傑西歐文斯在1936年的柏林奧運拿下四面金牌,痛擊了當年納粹的「亞利安人種的優越性」以及美國的種族歧視,故事還被拍成電影;而解體前的蘇聯與現在的中國,為了奧運金牌更是錙銖必較,每面金牌的煉成,都與建構民族大國共同體高度相關。

 

台灣是外交孤兒,這種透過運動競技成績所建構的國族認同,對不同年齡層的台灣人而言,一點都不陌生。例如七零年代的三級少棒、八四年洛杉磯奧運蔡溫義的舉重銅牌、九二年巴塞隆納奧運的棒球銀牌。近者如雅典奧運的兩面跆拳道金牌與近幾屆來的女子舉重金牌,透過電視轉播,哪一次不是讓台灣人熱淚盈眶。這一回,台灣自己當世界大學運動會的主人,很少人會說為台灣人在國際競技奪牌是「中華台北」的勝利,或者要讓國際選手帶著對「中華台北」的回憶離台,就是因為多數人認為「中華台北」根本無法代表這個地方。這其實無關「政治」,也非「體育」,而是台灣人高度需要的「自我認同」。

 

林義傑的說法有部分是對的,幾十年下來,多數的台灣人當然懂得那不得不接受的奧會模式那一套;不過林義傑的說法還是嫁接了中華台北在奧運會籍與台灣地理名上的意義,既然世大運組委會在台灣地理名上混用了奧會模式,這與台灣不斷在國際組織、外交場合被改名一樣,當然有抗議的必要,與懂不懂體育何干?事實上,在經過抗議之後,所有世大運手冊的地理名也都全改成台灣之名。

 

此事引發國際媒體的關注,CNN評論稱:「中華台北是個不存在的國家。」這說法顯然傷了不少人的感情,因為包括台灣最後以「中華台北」模式重返國際運動競技賽場,都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血淚奮鬥史,是屬於中華民國國族認同建構的一環。不過,這樣的說法其實仍具體而微了「中華民國」在外交處境上的困境。這幾年來,「以台灣之名」之所以日漸勃發,不只來自於台灣本土力量的崛起,更在於「中華民國」遭受中國打壓,於國際根本行不得也。

 

林義傑作為一個世界一流的超跑運動員,其成就不容抹滅;而作為一個常在「揹國旗的人」,林義傑的愛台灣之心也無庸置疑。不過,質疑奧會模式被無限上綱地用來對待台灣,不是要「搞政治」,也不是「不顧國際現實」,而是台灣人對於這種不公平國際對待的反動與吶喊而已;畢竟,如果連台灣人自己都不喊出聲,誰來替台灣人說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只打壓台灣,它也打壓中華民國,而就是因為中華民國已經幾乎沒路了,所以越來越多的台灣人支持以台灣之名走出去。這個道理一點都不難懂,但為何台灣人還因此互相訕笑指責呢?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