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憂人民幣因關稅劇貶,因此要求主要國有銀行減少購買美元,以維持匯率穩定。(資料照片/美聯社)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04%的關稅於9日生效,讓人民幣因此面臨貶值壓力,中國央行為了維持匯率穩定,要求主要國有銀行減少購買美元。
路透社9日報導,知情人士表示,由於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大規模關稅,以及中國方面的報復性措施,讓人民幣承受巨大的貶值壓力,但中國央行不會允許人民幣大幅貶值,因此已要求主要國有銀行減少購買美元。
3位消息人士透露,中國人民銀行(即中國央行)本周透過「窗口指導」(window guidance)通知國有銀行,要求它們暫停使用自營帳戶購買美元。所謂「窗口指導」是指央行通過勸告和建議來影響商業銀行信貸行為,屬於非強制性的貨幣政策手段。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說,各大銀行也被告知,在替客戶執行美元購買指令時,要加強審查。市場將此舉解讀為央行遏止投機交易的一種方式。另外2位消息人士指出,中國的大型國有銀行9日於在岸即期市場(onshore spot market)上,積極拋售美元、買入人民幣,試圖放慢人民幣的貶值速度。
截至目前為止,人民幣本月已下跌約1.3%,9日的在岸人民幣匯率為7.35元兌1美元,而離岸人民幣則於8日一度跌至7.42,創下即期匯率歷史新低。所謂在岸匯率是指,在國內進行的外匯交易,而離岸匯率則是指,在國外進行的外匯交易。
雖然人民幣貶值,可以讓美國人在購買中國商品時,因為匯差而變得便宜,但消息人士表示,中國央行不會透過讓人民幣貶值,來抵消關稅對經濟帶來的衝擊。分析人士表示,若人民幣大幅貶值,也可能引發資本外流壓力,危及金融穩定。
一位政策顧問表示,「人民幣不會出現劇烈貶值,因為那會打擊市場信心,但適度的貶值有助於出口。」他補充說,「我們也應該透過補貼、退稅或市場多元化的方式,幫助重點企業。」
路透社於台灣時間9日下午3點48分首度發布這篇報導後,在岸人民幣立即反彈約50點(pips),收復了當日的大部分跌幅。離岸人民幣也回升了約120點(pips)。
雖然美中貿易戰升溫,嚴重挑戰中國龐大出口產業的競爭力,但中國央行仍強調要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顯示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依然是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