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添專欄:北韓危機也是中國生存發展危機

紀永添 2017年08月20日 00:00:00
北韓危機不論最後如何解決,都勢必會讓美國的戰略重心快速轉移到西太平洋。(湯森路透)

北韓危機不論最後如何解決,都勢必會讓美國的戰略重心快速轉移到西太平洋。(湯森路透)

近日,朝鮮半島危機急速升級,北韓不止成功試射洲際彈道飛彈,射程已可抵達美國本土,更在美國總統川普嚴厲警告北韓後,揚言將用飛彈攻擊美國在太平洋的重要基地關島,而讓情勢走向戰爭邊緣。美國雖然一方面不斷釋出不排除以武力解決的決心,但也同時不斷透過中國向北韓施壓,希望這個對北韓最有影響力的國家,能在最後一刻阻止北韓的核武與飛彈計畫,以外交手段化解危機。只是中國之所以是對北韓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原因除了中國在韓戰時抗美援朝,扶持並鞏固了北韓政權,更重要的關鍵在於朝鮮半島對中原政權有極為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中國對朝鮮半島著力甚深,在歷史上不止三次為朝鮮問題出兵,朝鮮半島的局勢也往往反過來影響中原政權的穩定,兩者可謂唇齒相依,若不能瞭解中國與朝鮮半島的緊密關係,恐怕就會對中國的態度產生誤判。

 

歷史上中國雖然多次入侵朝鮮半島,但是首次大規模出兵保衛朝鮮半島,則是在十六世紀時。當時日本的豐臣秀吉統一全日本以後,以借道朝鮮攻打明朝遭拒絕為藉口,出兵攻擊朝鮮,韓國稱「壬辰倭亂」,日本稱「文祿、慶長之役」,中國則因此次戰爭發生在明朝萬曆年間,所以稱之為「萬曆朝鮮戰爭」。整場戰爭持續六年多,雖然最後明朝與朝鮮聯軍成功擊退日軍,但是連年的戰亂卻讓朝鮮元氣大傷,同時讓明朝的主力部隊被牽制在朝鮮戰場,導致當時中國東北地區的防務空虛,使當地的女真族得以喘息發展,並建立了後金政權,這也就是後來入侵中國、推翻明朝的滿清前身。而在「壬辰倭亂」之前,明朝與朝鮮因不樂見女真族的壯大,所以常常聯手出兵攻擊女真族各部落,有效削弱其勢力,因此若無豐臣秀吉的入侵朝鮮,滿清或許不會有機會壯大並入主中原。

 

朝鮮半島是入侵中國最佳跳板

 

豐臣秀吉是否真的要借道朝鮮攻打明朝,或者這只是一個出兵的藉口,我們今日已不得而知,但這也突顯出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那就是朝鮮半島是入侵中國的最佳跳板。朝鮮半島不止緊鄰屏障中國華北地區的東北一帶,還可有效控制華北地區的出海口渤海灣,一旦朝鮮半島落入中國的敵方手中,則中國最重要的華北政經中樞北京與天津,就立刻受到陸上與海上的直接威脅,也因此明朝無論如何必需出兵保衛朝鮮半島。

 

而在「壬辰倭亂」之前,明朝與朝鮮聯手攻擊當時東北女真族的各部落,以削弱其勢力的戰略,更說明要有效控制中國東北,以保障華北政經中樞,其關鍵就在控制朝鮮半島。這個理論並不是紙上談兵,因為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日本再次捲土重來時,就是先入侵並控制朝鮮半島,再蠶食中國東北,最後威脅華北,佔領北京、天津,全面發動中日戰爭。

 

中國第二次出兵朝鮮半島,起因就是日本因明治維新而壯大,再次捲土重來入侵朝鮮半島,中日雙方經多次衝突後,最終爆發甲午戰爭。甲午戰爭的結果,中國除了戰敗賠款並割讓台灣,還美其名撤兵讓朝鮮獨立自主,但是實際上就是承認日本控制了朝鮮半島的事實。於是很快的,日本的勢力開始影響一江之隔的中國東北,並在九一八事件中佔領東北,使北京、天津等華北地區岌岌可危。同時在政治上,甲午戰爭的慘敗給了清朝重重一擊,許多君主立憲派徹底失望,轉而支持革命黨人,清朝國勢開始快速衰敗。

 

中國在朝鮮半島戰場的失敗反過來影響了中原政權的穩定,因此若說甲午戰爭敲響了清朝的喪鐘,相信並不為過。所以中國的明、清兩朝,兩次出兵朝鮮半島,一勝一敗,卻都種下了導致自身王朝敗亡的因素,這就能理解為什麼中共會不惜一切代價抗美援朝了。

 

韓戰是場非常血腥的戰役,中國志願軍死傷慘重,並導致南北韓分隔對峙超過半世紀,但北韓成為了中國重要的戰略緩衝區,避免與美國為首的盟軍勢力直接面對面對峙,這使中國暫時免除心頭大患,也是中國會如此長期堅定支持北韓金家政權的原因。這個從冷戰遺留到現在的架構,維持了這個地區的脆弱和平,卻可能因金正恩的核武與地對地飛彈發展計畫而被打破。

 

金正恩會不惜一切發展核武與地對地飛彈,一方面在於冷戰結束後,北韓遭國際孤立的情況日趨嚴重,特別是中國與南韓建交後,依靠日漸強大的經濟實力,讓南韓開始變的親中,中國自覺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力道變的更強,隱患大減,因此對北韓的政治與經濟支持不若以往堅定,甚至對北韓的需索無度頗有怨言。同時金家政權傳到第三代金正恩以後,國內民生更為凋蔽,也急需鼓動愛國主義來凝取人心。

 

中國絕對不可能徹底放棄北韓

 

對中國而言,金正恩不顧一切發展核武與地對地飛彈的挑釁計畫,是中國所不樂見的,一來北韓擁有核武,對中國也是一大威脅,二來會讓北韓更有勒索中國的籌碼,並且可能打破目前對中國而言相對有利的南北對峙局勢。因此中國願意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美國對北韓的制裁,以向金正恩施壓,同時還能對美國新總統川普示好,甚至交換美國在另外一些議題上的讓步。

 

但是中國絕對不可能徹底放棄北韓,因為北韓是中國重要戰略緩衝區的理論在中國人盡皆知,這是過去解釋為什麼要抗美援朝的宣傳主軸之一。所以中國的底線是真到萬不得已時,動手換掉金正恩,扶持中國可以接受的另一個統治者,而這也是中國過去長期庇護金正日的長子金正男,以待不時之需的原因,當然金正恩也明白中國的用意,才會不惜與中國撕破臉也要暗殺金正男,好鞏固自身的政權。

北韓是中國重要戰略緩衝區的理論在中國人盡皆知,這是過去解釋為什麼要抗美援朝的宣傳主軸之一。(湯森路透)

 

美國若要出兵攻擊北韓,直接以武力剷除其核武與地對地飛彈發展設施,從軍事技術的角度上來看,是可以輕鬆完成的,但問題在於北韓一定會展開報復,而且最有可能攻擊日本與南韓。以地對地飛彈攻擊一海之隔的日本本土,雖然不太可能會造成重大死傷,不過肯定會引起日本社會的恐慌與震撼;而揮軍越過三十八度線南侵,恐怕就會造成南韓的嚴重死傷了,因為北韓雖然已無先進的海、空軍可以跟南韓部隊與美軍對抗,卻仍擁有龐大的地面部隊與火炮。特別是南韓的首都首爾距離三十八度線並不遠,恐怕將立刻陷入火海,嚴重打擊南韓社會。

 

美國無法承受日韓的傷亡

 

北韓對於日本與南韓的武力威脅,就是美國投鼠忌器、不能動手的原因,因為美國不只無法承受南韓的重大平民傷亡,也不樂見日本社會出現美國根本無法保護日本的質疑聲浪,日本與南韓的平民現在等於就是北韓手上的人質。

 

美國如決定以武力解決北韓問題,又想避免造成南韓的重大傷亡,減少北韓向日本發動飛彈攻擊的機會,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發動精確打擊、剷除北韓核武與地對地飛彈研發設施時,同步讓南韓與駐韓美軍向北發動攻擊,快速越過三十八度線,並將戰場限制在北韓境內,但這樣也會讓美國與南韓陷入主動挑起戰爭的不利地位中。

 

中國半官方的環球時報,這幾日就以社論發表中國的立場,稱「中國應當明確,如果北韓主動發射威脅美國領土的導彈,並招來報復,中方將保持中立。如果美韓同盟發動軍事打擊,試圖顛覆北韓政權,改變朝鮮半島的政治版圖,中國將堅決出手阻止。」從表面看來,中國的這個立場四平八穩,既不偏袒北韓也呼籲和平,但其實就是表明中國並不贊成美國使用唯一可以避免南韓出現大量死傷的戰術,等於就是否決美國以武力解決北韓問題。

 

北韓萬一真的覆滅,南韓統一北韓,美國勢力將直接與中國接壤,兩國將再無緩衝區,中國的戰略重心勢必從東南沿海再度北移到東北與華北地區。不止必需將精銳地面部隊向北移防到東北與華北,海軍的首要任務也將從突破第一島鏈變成拱衛渤海灣。中國的戰略發展不止是被限縮,而是從向外積極發展,轉變成被動保衛自身安全。

 

同時過去中國一向是以北韓牌來制衡美國打台灣牌,一旦失去北韓這個籌碼,中國在台灣問題上也將陷入很不利的處境中。所以北韓對中國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中國會願意配合制裁北韓,絕對不代表中國也會同意美國對北韓動武,或更進一步來說,中國對於制裁北韓的底限很明確、也很清楚,就是絕對不能動搖到北韓的存在。若川普政府認為中國願意配合向中國施壓,也會在利益交換下同意美國對北韓動武,恐怕將會產生誤判。

 

若台灣可出賣  日韓也可出賣

 

對台灣而言,北韓核武危機最大的問題當然是區域的不穩定,特別是美國有可能在台灣問題上讓步,以換取中國在北韓問題上的支持,而這樣的憂慮也不是杞人憂天。在這樣的情勢中,台灣必需要讓美國與周邊鄰國理解,對中國而言,北韓問題與台灣問題的重要程度不一樣。台灣是中國「能不能走出去」的問題,而北韓是共產黨政府是「能不能活下去」的問題,一個對於維護政權穩定如此敏感的政府是絕對不會容許出現任何隱患的。而對美國這個海洋國家來說,第一島鏈的重要性無可比擬,就算出賣台灣可以暫時化解北韓核武威脅,美國也將永遠失去對西太平洋的控制力。損及台灣的利益來化解這次危機,不止換不到一勞永逸解決北韓問題的辦法,更將嚴重損及美國的國家利益與美國對盟邦的承諾。若美國可以出賣台灣以解決危機,下次又何嘗不會出賣日本或南韓?

 

而凡事有利有弊,北韓危機不論最後如何解決,都勢必會讓美國的戰略重心快速轉移到西太平洋,雖然過去歐巴馬時代也曾提出過「亞洲再平衡」的戰略,但川普政府上台後立刻退出TPP,等於已否決這個戰略,只是川普的新亞太政策並不明朗,但北韓危機勢必讓美國重兵壓境,無形中已形成既定的政策方向。同時在這場危機中,美國與中國的地緣戰略矛盾也被突顯,雖然川普使用恩威並施的手段希望中國在北韓問題上配合美國,但卻成效不彰,畢竟中國也有自己的戰略利益考量,而這就提醒了美國,中國的確是戰略對手,而不是合作夥伴。最後日本與南韓在這場危機中成為人質,也會讓這兩國開始重新思考美國的安全保證是否長期有效,可以會進一步加強武裝自己。台灣在這樣的情勢轉變中,是有機會進一步突顯自己的戰略重要性,以爭取更多合作空間的。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