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築界的奇才 紙管建築師「坂茂」

Andrew Huang 2017年08月28日 07:00:00
坂茂設計的台南市美術館正如火如荼的興建中。(圖 / 坂茂建築設計Shigeru Ban Architects)

坂茂設計的台南市美術館正如火如荼的興建中。(圖 / 坂茂建築設計Shigeru Ban Architects)

正在興建中的台南市美術館,在營建工程中包含了市定古蹟原臺南警察署用地和有愛街街景的改造;將鳳凰花轉變成五角形,再轉化成建築物的平面,來詮釋台南市該有的形狀,與公園融為一體的美術館備受台南市民所期待。我們就來聊聊這位建築師的背景以及作品吧!

 

坂茂,出生於1957年(昭和32年)8月5日的日本建築師,在建築的創新和慈善事業方面都有重大的貢獻,讓他於2014年榮獲了普立茲克建築獎,是第七位獲得此獎項的日本人。而他在不同的環境下,重新應用了傳統知識,讓複雜性的結構和非常規的技術、材料成為建築明顯的特徵。坂茂利用這些創新思維,不僅創造出美麗的建築,並且為無家可歸和流離失所的難民建造出快速、經濟且可持續性的住宅解決方案,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們。有著龐大工作量的他,正如普利茲克的裁判團所表彰:「坂茂是一位不知疲倦且散發出樂觀的建築師。」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jpg
(圖 /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熱愛古典音樂的商人父親,以及高級服裝設計師的母親,讓坂茂出生便暴露在充滿創意的氛圍中。在日式木屋裡長大的他,也因從小自宅頻繁地經由木工師傅裝修、改建,使得坂茂在小學時期很憧憬成為木匠。在學生時期,不擅長學科考試的坂茂在東京藝術大學落榜;然而,在御茶水美術學院中,他看到了「a+u」約翰 · 黑達克(Jhon Hejduk)的特輯。這位傑出的建築師當時任職於紐約庫柏聯盟建築學院(Cooper Union’s School of Architecture)的院長。 被稱呼為「紙建築師」的約翰 · 黑達克,他的紙建築模型對於年輕的坂茂來說,是相當具有革命性的想法,令他強烈感受到『與其在日本,不如在國外學習』,因此影響坂茂前往庫珀聯盟學習建築。

 

南韓Nine Bridges 高爾夫俱樂部.png
南韓Nine Bridges高爾夫俱樂部。(圖 / 坂茂建築設計Shigeru Ban Architects)

 

1977年,坂茂前往加州學習英語,當時庫柏聯盟因為不需要學費,便不接受留學生,但只要入學考試合格,即便是外國人也能就讀。因此坂茂先探訪了南加州建築研究所(SCI-arc),並取得學位,也是在這裡啟發了坂茂對案例住宅的興趣。坂茂於1980年作為轉學生通過了庫柏聯盟的入學考試,並且遇到了未來合作夥伴迪恩·馬爾茨(Dean Maltz)。在1984年畢業之前,他在東京的磯崎新(Arata Isozaki)事務所工作了一年。此外,他還陪同攝影師二川幸夫(Yukio Fukagawa),作為助理前往歐洲;在那裡他對芬蘭奧瓦奧圖(Alvar Aalto)的「Villa Mairea」建築材料印象深刻,並對坂茂有巨大的影響。

 

紙管西餐廳.png
東京「Vin Santa + N House」紙管西餐廳與住宅。(圖 / 坂茂建築設計Shigeru Ban Architects)

 

不難從坂茂的建築案例發展中,看到他所受的教育和早期生活經驗造成的影響。1985年,坂茂著手了幾個展覽會的企劃,作為在六本木的Axis Gallery策展人,他在一年的時間設計了各種展覽。其中也包含奧瓦奧圖的展覽,但為了表現出奧圖的建築思想和氣氛,卻因為預算不足,在尋找替代材料時,發覺先前另一個Ambasz展的會場構成材,被布料給包住的核心材—「紙管」。自此,他開始獨自研究是否能將紙管結構利用在建築上,從而成為他日後建築中反覆出現的重要主題。

 

幕牆宅坂茂.png
幕牆宅。(圖 / 坂茂建築設計Shigeru Ban Architects)

 

坂茂在建築的發展中,特別專注在材料和結構體系的實驗。 在許多案例裡,他使用極為普通的材料,如紙、木材、織物和運輸用貨櫃,並以獨特的方式來組裝建築物;通常作為配角的建築要素,在坂茂的建築中反倒為主角。例如:使用運輸用貨櫃作為游牧美術館(Nomadic Museum)的建築材料;在蘇黎世的傳媒集團新總部大樓(Tamedia Office Building)採用傳統的細木工技術,並且建築物的連鎖木結構體系(interlocking timber structural system)中,完全沒有聯合硬體和膠水黏著。然而,坂茂使用的非常規方法使得在作品中展現了優雅的樸素感和明顯的輕鬆感,在巴黎龐畢度中心梅斯分館(Pompidou-Metz Centre)中就能感受到建築物相當輕盈,光線透過屋頂鐵氟龍塗裝的玻璃纖維柔和地照射下來,使得3D蜷曲的結構用集成材顯得格外優美。

 

pps4-1.jpg
避難所內的紙管隔間系統。(圖 / 坂茂建築設計Shigeru Ban Architects)

 

在1990年代,坂茂意識到他的創新方法可以用來改善難民和災民的生活。並於1994年,他向聯合國難民署提出了紙管收容所,後來坂茂亦被聘為顧問。 經過幾個臨時住宅計畫後,坂茂建立了非政府組織Voluntary Architects’ Network(VAN),開始發展救災活動,在台灣、土耳其、印度、斯里蘭卡、中國、意大利、海地和日本等國家提供援助。 他的紙管結構臨時住宅,已向世人證明了是便宜的、易於組裝的,以及最重要的是:客制化。直至今日,VAN的活動已經變成和平常設計業務同樣程度的存在,並持續地進行受災地的支援活動。


 

鷹取紙教堂

 

JOYCE CHOU.jpg
(圖 / Joyce Chou)

 

鷹取紙教堂於2006年交付給台灣,位於南投埔里桃米村的「新故鄉見學園區」內。原先這座紙教堂座落於日本神戶,當時因為阪神大地震使得神戶受到毀滅性打擊,而天主教鷹取教會將成為一個復興據點,坂茂便前往神戶提案。建築物主要的結構體是由五十九根直徑長達三十三公分的紙管,所排列出來的橢圓形空間,而屋頂則是懸掛著當時校園地區的帳篷。

 

紙管在深處以較密的間隔排列,而在表面的部分以較疏的間隔做排列,因此內部與外面的廣場一體化,使得空間得以擴張。在利用PC鋼製框架圍繞紙管,創造出內外的緩衝地帶。在紙管以及帳篷所組成的奇妙空間中,陽光透過帳篷過濾成柔和的光線,白天相當明亮;而根據不同的時間,外圍稀疏的樸素紙管,也會有不同的陰影變化。夜間也會有光線從這個集會所流露出來。作為震災復興據點的集會所,也是社區民眾心靈託付的中心。

 

鷹取教會.png
位於台灣的鷹取教堂。(圖 / 坂茂建築設計Shigeru Ban Architects)


 

基督城紙教堂

 

IMG_0021.JPG
(攝影 / Andrew Huang)

 

2011年2月芮氏6.3的淺層地震幾乎毀了基督城市區,而城市象徵-「基督城大教堂」的塔樓以及部分建築主體也因此倒塌。坂茂收到教會懇請協助的信件,也前往從事災害支援。既為臨時建築,坂茂也以紙管作為建築的材料來設計,加上基督城擁有世界最大的紙管製造商,便使用了當地的紙管以及貨櫃,大大節省了經費。

 

紙教堂的平面以及立面皆是利用對原本的大教堂做幾何分析後,再使用當中出現的幾何圖形來作為紙教堂設計的依據。因為平面為梯形,在教堂另一側則漸漸縮小,紙管沿著梯形並排,屋頂的高度也會逐漸增加。入口的三角形玻璃,是以原先大教堂中之玫瑰窗的顏色與圖樣為基礎來印在玻璃上。紙管外側也使用PC鋼製框架來包覆整棟教堂。

 

在白天時,陽光從紙管之間的間隔滲透進來,室內也因為外膜的設計,顯得格外明亮卻不刺眼,除了主結構之外,都能在各處發現利用紙管所製成的物品,尤其紙管十字架更是令人印象特別深刻。在入口處還有紙建築的相關歷史資訊供閱覽;而教堂外的公共廁所是以貨櫃所建造。雖為臨時建築,卻以紙管再生城市象徵。

 

CCC_005.jpg
(圖 / 坂茂建築設計Shigeru Ban Architects)


 

遊牧美術館 東京

 

Naoya Fujii.jpg
(圖 / Naoya Fujii)

 

利用租賃的貨櫃作為外牆的美術館,要說座落於東京也不算正確,因為在會期結束後,貨櫃將還給租賃公司,成為在世界流浪的美術館。坂茂接受到加拿大藝術家葛雷哥裡 · 柯北(Gregory Colbert)的委託,設計美術館來展示自己的作品「塵與雪(Ashes and Snow)」,然後到世界做巡迴演出。然而,坂茂便利用到處都能夠便宜調度到的運輸用貨櫃來作為外牆的材料。

 

貨櫃以千鳥狀排列成外牆,並在貨櫃之間的間隔中用PC纖維膜來處理,在光線的照射下,所產生出的陰影更賦予外牆更多表情。在美術館中間的大型柱列亦是使用再生紙管,更會使人意識到紙教堂的意象。而室內則利用鮮少的照明,將燈光集中在攝影作品及紙管上,懸掛的攝影作品所產生的影子則映照出碎石展示台,表現出東方的神秘感。而在夜晚裡,燈光打在外牆的膜上,使整體空間與藝術作品的理念融為一體。

 

螢幕快照 2017-08-25 下午4.51.55.png

(圖 / 坂茂建築設計Shigeru Ban Architects)


 

龐畢度中心 · 梅斯分館

 

CPM07.jpg
(圖 / 坂茂建築設計Shigeru Ban Architects)

 

在2003年舉行的國際競圖一共有157組團隊參加,而被選為實施案的是坂茂、巴黎建築師Jean de Gastines,以及倫敦建築師Philip Gumuchdjian一同合作的提案。梅斯分館為龐畢度中的第一座分館。美術館裡的藝廊是由三個彼此交疊的直方體所組成;建築物中心處有六角形鋼骨構造的塔,用來支撐環狀結構用集成材屋頂。屋頂上方有構築成圓錐形的尖塔,其高度是呼應龐畢度中心開業第七十七年的七十七公尺。

 

龐畢度坂茂.png
(圖 / 坂茂建築設計Shigeru Ban Architects)

 

六角形屋頂上半透明的膜材,使白天會有柔和的日光進入室內,而在夜晚,也會將室內的照明反映在屋頂上,則會看見六角形的構造映照在膜上。三維曲面的有機型態使得整體變得像布料一般柔軟,富含活潑的生機;而室內藝廊的開窗更能遠眺外部的風景,景色巧妙地收入畫框內,成為在藝廊中另外一幅隨時間變化的作品。

 

CPM52.jpg
(圖 / 坂茂建築設計Shigeru Ban Architects)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編輯推薦】

上帝的建築師 安東尼 • 高第:誕生165週年大展

曲線建築女王 札哈.哈蒂全球設計實驗室特展

關鍵字: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交通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速食、連鎖餐廳、甜點、新開店)、市集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