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弋丰專欄:是誰教出一堆連用白話文寫自傳都不知所云的學生

藍弋丰 2017年08月31日 00:00:00
別說文言文了,現在有大量學生連白話文都寫不好,各大企業都發現,有大量畢業生投來的履歷,自傳寫得狗屁不通、不知所云,與人聯絡寫封電子郵件,錯字百出、言不及義,這樣的案例多不勝數。((攝影:陳品佑)

別說文言文了,現在有大量學生連白話文都寫不好,各大企業都發現,有大量畢業生投來的履歷,自傳寫得狗屁不通、不知所云,與人聯絡寫封電子郵件,錯字百出、言不及義,這樣的案例多不勝數。((攝影:陳品佑)

每當要調整國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比例,就又會引起一大堆「衛道人士」急急忙忙宣稱:沒有了文言文教育,人民看不懂文言文,就會發生多麼天大的影響

 

這種說法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論者與國家社會現況脫節的程度實在讓人驚愕,因為,過去文言文教了幾十年,結果如何?隨便在路上找個受過國文教育的台灣人民,任意挑選一篇文言文文章,就算找入學成績最高的幾所國立大學的畢業生,也大多是完全看不懂,真的能稍微讀懂文言文的,只有少數一小群舞文弄墨的文人。

 

這個結果也很容易理解。過去聯考時代,國文的低標成績大約是40分上下,假設聯考成績能反應學生的程度,那就表示國文課本裡頭的內容,學生在聯考當下,只懂得4成,加上台灣學生認真念書只為聯考那一天,考完立即就忘光的「優良」傳統,只消過一個暑假,學生早就把所有國文課本內容,不管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通通還給老師了。

 

也就是說,過去的文言文教育,根本就沒讓大多數人民能看懂文言文,套句六祖慧能的偈(也算是文言文)「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既然從來都沒用,更不用說有產生什麼效果,當然改變與調整,也不會有任何影響。

 

無數文人卻把這個人盡皆知的事實當成「不願面對的真相」,以鴕鳥心態,還在拼命討論著文言文課程有任何更改就會有何嚴重影響,簡直是天大的笑話。更有許多夸夸而談稱文言文多重要的論者,本身恐怕也看不懂文言文,卻要下一代子女去學習連自己都不曉得的東西。

 

或是,真的有人懂嗎?

 

通通都歸為「文言文」對嗎

 

語文不過幾十年,就會有很多用詞文法發生變化,何況上百、上千年。同樣是文言文,《左傳》也算在內,最近爭執的中心「唐宋八大家」也算在內,《左傳》成書年代至今仍有爭議,一般認為是西元前400年前後,而唐宋八大家其中的蘇東坡,寫下《前赤壁賦》的年代是西元1082年,和《左傳》相差了約1500年。

 

這些時代落差上千年的文章,在國文課本內通通都一起被歸為「文言文」,但自古以來,東亞歷代文人就知道更古老時代的文章,許多詞語文法跟自己時代的用法可能完全不同,所以需要「訓詁」,訓詁學從先秦時代就已經開始,歷代文人絞盡腦汁,去想辦法推測、猜想更往前時代的古人,所留下來的文字,到底是什麼意思,辯論了幾百年、上千年,有時還莫衷一是。

 

清代史學家錢大昕認為:對先秦時代的訓詁,一定要以漢朝文人為準,因為漢朝離先秦時期還不遠,當時的各家學派到漢朝時還有家法傳承,七十大思想家的思想要義還有殘存,所以較能了解文字真正的意思,不像後代人完全一無所知,完全看著文字說故事。「訓詁必依漢儒,以其去古未遠,家法相承,七十子之大義猶有存者,異於後人之不知而作也。

 

古人訓詁到最徹底的莫過於《四書》,但就算如此,也仍然還是有很多疑義未解,例如《孟子》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有多種不同解釋,一種認為是「狗彘」「食人食」,也就是豬狗竟然吃人的食物,指責浪費食物;另一種則認為是「狗彘食」「人食」,也就是人沒東西吃被迫去吃豬狗飼料,表示飢荒嚴重。到底哪種說法才是孟子的意思?古人辯論了千年都沒有答案,我們又何德何能竟敢提供標準答案?除非去觀落陰,叫孟子自己告訴我們真相。

 

Veni, vidi, vici

 

現代人離古人更遠,卻自認為看了國文課本就叫懂文言文?一知半解的人自以為懂文言文,看字面胡亂解釋,那恐怕才是嚴重的文學知識災難,事實上,我們經常看到有人胡亂解讀文言文鬧出大笑話。解讀文言文的工作,應該留給專業來進行,例如中文系與研究中國文學史的學者專家,由專家將古代文言文翻譯為不會看錯意思的白話文,再來閱讀白話文即可。

 

就像是許多人都知道凱撒的名言「我來,我見,我征服」,其中大多只知道中文翻譯,少數知道英文翻譯「I came; I saw; I conquered」,只有極少數人知道並懂得拉丁文原文「Veni, vidi, vici」,凱撒當然是歷史上重要的人物,這句名言也是經常被引用的重要名句,但若有人主張為此要所有學生學拉丁文?那我們一定說他腦袋壞掉。

 

當許多學生連基本的應用文都不知該怎麼寫的時候,國文教育當然應該通盤改革。(資料照片)

 

也別說文言文了,現在有大量學生連白話文都寫不好,各大企業都發現,有大量畢業生投來的履歷,自傳寫得狗屁不通、不知所云,與人聯絡寫封電子郵件,錯字百出、言不及義,這樣的案例多不勝數,每每在畢業季,許多企業員工或基層主管,就會彼此互相私下傳遞文詞最荒謬、錯誤最誇張的文章,苦中作樂一番。

 

當有這麼多畢業生的基本語文程度無法因應社會的基本需求,許多學生連基本的應用文都不知該怎麼寫的時候,國文教育當然應該通盤改革,別說廢除文言文,就連白話文也要全面檢討,先打好最基本的語文能力基礎,先學會必要的應用文,而當前的國文教育,最缺的就是實際應用。

 

妄想強迫人人去學連古中國人都不敢說自己懂的古代文言文,換來平均學習效果在聯考當下只有4成,考完後更全數忘光的結果,純然浪費全國學生生命,卻還沾沾自喜以為附庸風雅。這樣的行為,或許可稱之為是「晉惠帝症候群」,因為這個東亞晉朝歷史上有名的皇帝,聽到鬧大饑荒,老百姓沒有小米可吃而餓死的時候,他認為老百姓應該吃碎肉粥,「何不食肉糜?」,他們怎麼不去吃碎肉粥呢?

 

※作者台大醫學系畢業後,轉行出版、產業分析、業餘歷史研究,著有《橡皮推翻了滿清》、《明騎西行記》等書,譯作有《紙牌屋》等,現任科技新報數位內容行銷總監/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

 

【熱門影片推薦】

世大運各國選手最愛的台灣味 
●【影評】《紅衣小女孩2》:全面升級的「她」回來了

 

【延伸閱讀】

中華文化不是台灣文化的上位指導者

●曾昭明專欄:作為「帝國性語言」的「國語文」

同情共感的國語文教育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