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神化了神話:中國動畫片《大魚海棠》

張婉兒Cari 2016年08月17日 14:23:00
《大魚海棠》視覺形象(翻攝自官網)

《大魚海棠》視覺形象(翻攝自官網)

耗時10餘年創作,《大魚海棠》於2013年在網上發起眾籌,最終籌集人民幣150餘萬元。這是一部在新型態製片模式下催生的作品,也因此備受矚目。它淌著年輕的熱血,企圖述說一部「屬於中國人的奇幻故事」。《大魚海棠》最終於2016年7月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當片尾長長的眾籌名單徐徐滾入觀眾視線,一個不得不問的問題也悄然升起:這部電影是否真的實踐了當初的諾言?

 

《大魚海棠》視覺形象(翻攝自官網)

 

 

華而不實的參照

 

《大魚海棠》以《莊子.逍遙遊》中「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起頭,以「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作尾。前者釋了男孩「鯤」的名字,後者揭了女孩「椿」的由來,或許還暗暗點了男孩「湫」的同音,看似頭尾聚合,事實上卻多少有些徒有其表。先談前者,在身姿體態上,承載著人類少年靈魂、一點點茁壯成長的大魚鯤,確實與形體龐大、其後「化而為鳥」展翼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的形象相合。然而電影對古語的闡釋卻也僅止於此;再論後者,一方面古椿樹與故事中少女椿家族掌管的海棠樹盤根入地、伸展入天的形象契合,另一方面,少女椿雖與靈婆交易折半了生命,但全片以她年邁的口吻回述生命際遇,其實亦暗示著最終她的壽命可比古椿。如此看來,似乎是妙用。

 

《大魚海棠》視覺形象(翻攝自官網)

 

但事實上,電影中幾處由莊子的篇章引申到人名,都只徘徊於字義上的挪用與詮釋,卻罔顧了原文傳達的意旨。莊子舉「鯤」,是在與蜩和學鳩相較的情境下,以蜩和學鳩的目光短淺揭鯤的胸有大志;莊子舉「大椿」,是道出「大年」與「小年」的區別,唯有年歲足長者,方得有見晦朔、春秋的視野。2者並置,其實談的都是大小之別。又,大至極致或達順其自在、無所倚恃的悠然。本片雖借了2個極致的名,卻無法轉介原文的意境。古文裡的致遠與豁然到了故事裡,反成了一意孤行的負疚與執念,實在與《莊子.逍遙遊》裡「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境界相去甚遠。

 

在引用《莊子》之餘,《大魚海棠》亦參照了《山海經》、《搜神記》等古籍,擷取神話元素。非人非神,而是「其他人」,這樣的族群設定本非常具論述潛力,因其突破了傳統觀念上的二元對立,企圖建立一個不一樣的「他者」。然而可惜的是影片對這個族群的勾勒還是太過模糊,僅僅展示了他們不尋常的超能力,卻未賦予他們鮮活的族群性格。片中雖集結了古籍中眾多鬼怪神獸的外貌,卻虛化了他們的內在與神韻,唯有椿的爺爺丿(發音同「撇」)、靈婆等角色比較搶眼。同樣的,椿的住所「神之圍樓」巧借客家土樓的原型打造,在視覺上極具震撼力。故事本可善用土樓構造與文化風俗延伸展開以觸及人情冷暖,深化情感,可惜本片卻未著力於此,反是在事件發生時直接非常刻板且粗糙地將族群中的其他人放置到主角的對立面。

 

《大魚海棠》視覺形象(翻攝自官網)

 

 

紊亂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大魚海棠》擁有吸引人的世界觀:每個人都是一條大魚,人的一生宛若橫渡大海,靠岸的那時即是離世。這是一個不錯的意象。掌管著生的女孩椿以魚的形體遭遇男孩鯤的死亡,隨後為挽回自己的過失與靈婆交易,之後重回女孩身的椿與幻化作小魚的鯤踏上漫長的成長之路。生與死的相映,人形與魚體的換位,在在點到了「輪迴」。再加上土樓本身,也是「輪迴」的意象。這也正是故事最終所力圖呈現的,生命的輪迴與創造奇蹟。只是如果人的靈魂最後都會被封印在靈婆的瓶子裡安置於架上,又如何輪迴?至於「奇蹟」,之所以未能達到預期的感染力,或該歸因於故事價值觀本身的站不住腳。少女椿為個人的歉疚與執念,卻犧牲了多少生命?即使最後椿都一一挽回,家園沒有破亡,族人沒有失散,甚至湫最終也沒有獻身,但依舊無法合理化她的言行,讓觀眾產生認同。

 

《大魚海棠》視覺形象(翻攝自官網)

 

回扣到前述對《莊子》的討論,《大魚海棠》其實是枉借了「逍遙遊」自在悠然的意象,只為圓了片頭的一句話:「有的魚是永遠都關不住的,因為他們屬於天空。」這句話看似滿載情懷,也正合了故事設定——這個族群生活的天空是人類世界的大海,然而實際上卻也恰恰投射出故事中主角的任性。就如同那句「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對錯都是別人的事」,聽起來頗有幾分心境上的清高,事實上放諸故事裡只叫人眉頭深鎖。

 

《大魚海棠》視覺形象(翻攝自官網)

 

 

異域色彩與自我神化

 

無論如何令人欣喜的是,精緻的美術確實為這部作品營造了絕佳的視覺效果,其恢弘與富麗不輸日美動畫。只是在這個「屬於中國人的奇幻故事」裡,卻依舊充斥著異域的影子。走在土樓迴廊上戴面具的人叫人聯想起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靈婆飼養的一窩老鼠讓人想到迪士尼,椿與靈婆的交易總歸是繞不開歐洲中世纪傳說與魔鬼交易靈魂的浮士德原型。所以這個以東方紅薰染的故事其實背負著濃重的異域色彩。《大魚海棠》僅僅是借來了中國的神話,來企圖打造另一個屬於自己的神話。

 

《大魚海棠》視覺形象(翻攝自官網)

 

電影在最後意圖說教的寓意,其實就一如他們於眾籌時許下的志言。這固然是一種年輕的情懷,其膽識叫人欽佩。但我們所見的依舊是一種口號式的召集與煽情式的敘事。電影企圖渲染感動,卻留不下感動。觀眾確實走進了創作者的10年大夢,但是夢醒之後,才驚覺這個夢還太過淺薄,僅僅再現了神話奇觀的表層,卻空了文化積澱的深厚內裡。

 

《大魚海棠》視覺形象(合成自官網圖檔)

 

 

 

生活頻道特約作者張婉兒Cari

矛盾雙魚,宛如永遠的異鄉人,喜歡電影院裡的溫度,渴望在電影裡找尋文化的厚度。

那年枝繁葉茂,何不路邊野餐?

個人部落格:http://blog.udn.com/cari316/article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