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文言、白話與學生之死

倪國榮 2017年09月12日 00:00:00
對於死去的孩子,上學已變成激烈的成績競爭,不是接觸美,接觸真理的快樂,不是安詳、同情同理與共享,是叢林競爭化。(攝影:陳品佑)

對於死去的孩子,上學已變成激烈的成績競爭,不是接觸美,接觸真理的快樂,不是安詳、同情同理與共享,是叢林競爭化。(攝影:陳品佑)

我們的孩子死了。

 

我們還在爭論課綱文言該多該少,對於死去的孩子,上學已變成激烈的成績競爭,不是接觸美,接觸真理的快樂,不是安詳、同情同理與共享,是叢林競爭化。

 

我們的孩子死了,在報紙一角就那麼孤單單被報導,只是一個社會案件,很多人都不會自殺,只有她自殺,我們好像這樣奇異地觀望著,父母背景家境都不錯,讀北一女?才上學一禮拜,可以轉學嘛,我們不解,帶著問號,又翻過去看報紙下一頁。

 

問題是,一個孩子死了,她顯然是在成績競技場上無法脫離,她要窒息,她先離開了,我們責備悲傷的父母也無益,但是校長呢?她為什麼不出來道歉且表示遺憾,她是做官的還是教育家?

 

我們的孩子死了,國文課本難道就是文言白話比率多少的爭執嗎?在質上,國文課本的活潑細膩甚至可愛的選文效果不是比較重要嗎?國文課的旨意不是在教孩子們表達嗎?表達他們的美與歡喜,甚至悲傷嗎?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沒有表達出來就先走了,只留下一句話:不用找我了,那就是我⋯這是我們制式的,競爭的教育結果嗎?

 

我們的孩子死了,連翅膀都還沒長成就去了,竟然連「遺書」也沒有表達,這是考進北一女的教育「水平」嗎?

 

不要自欺欺人了,那些背誦的、制式的國文教育與四平八穩價值含糊的表達,是可愛可佩的嗎?是可以來教我們孩子學習表達嗎?一切都為了成績,都為了方便打分數,電腦作業,在外界全自由下價值容易紛擾的環境下,我們的教育還是關緊窗戶,一切是標準答案的設定,不是為了追求可愛的表達、快樂的表達、真理的表達。

 

所以我們的孩子死了,沒留下什麼,就是一句話,那屍體,「不用找我了,那就是我」,不要怪我們的孩子絕望到無情的地步,因為她不會表達啊,我們的作文,當然也不允許表達絕望、痛苦這些太深秘難解的東西,鐵定得不到好分數。

 

我們的文言白話爭執完畢以後,就沒聲音了嗎?不管哪一派得勝,請注意,你們的任務是要求編出一本活潑的、可愛的、能夠表達悲歡痛苦之真摯與人生價值的文學聲音選集,不是四平八穩方便教學背誦的方形物。

 

讀了謝瓊玉女士的〈家長痛心告白:孩子,是罹癌的教育環境「殺」了你〉,甚感痛心,讓我們為死去的孩子祈禱吧,讓我們為痛苦中的孩子設一個抒解洽談中心,使他們知道在成績競技場外是有人在意的,關心的,是要幫助他們打開表達的窗口,人生的窗口。

 

醒過來吧,文言白話的爭執各位,注意什麼是國文教育的目的,不要吵完畢一派得勝就人去樓空吧,請注意一下我們孩子真正的痛苦吧。

 

※作者從事自由業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