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文嘉:課綱減量不等於學習減少 而是要讓學習更好

羅文嘉 2017年09月16日 13:34:00
課綱減量,一點都沒動搖現存的升學教育體制,只是讓孩子、老師,舒緩一下拼命趕課的壓力。(攝影:李昆翰)

課綱減量,一點都沒動搖現存的升學教育體制,只是讓孩子、老師,舒緩一下拼命趕課的壓力。(攝影:李昆翰)

如果你們家有一個國高中的孩子,統計看看,他們每天必須幾點起床,幾點到達學校,幾點回到家,幾點才能上床睡覺。

 

統計看看,他一周花在學校功課、應付考試需要的時間占據生活的比例是多少,他們擁有多少的時間可以停下來喘口氣,你們有多少時間可以全家一起到山上野外,看看星星、講講話。

 

先度過這段時間吧,失去的、沒有的、不滿的,以後上大學再補回來。

 

我們會這樣安慰自己,這段時間不加入考試急行列車,以後就無車可搭,到達不了終點。

 

多數孩子沒有能力反抗,(應該說如果真的反抗起來,是很嚇人的)。他們只能默默接受,配合大人們的要求、期待,把一生中唯一一次最青春的生命,耗在應接不暇、課種繁多、斤斤計較的考試與分數堆中。

 

是的,得到一張升學通行證了,但年少青春永遠不會回來。我們以為可以補回來的,其實已經截然不同。為了一張通行證,我們付出多麽巨大代價。

 

人生命中的每個階段,都應該有他最重要、不可取代優先要做的事。我們的教育體制,把國高中階段孩子,生命階段最重要的事,定義為全力衝刺、取得升學通行證,其餘不重要(更可怕的是,這樣定義,已經向下延伸到國小孩子)。

 

我們應該重新思考這樣的目標與定義,是不是真正個人生命與社會發展所需要和適合的,可不可以換一種不同的定義方式。還是我們要像作繭自縛一般,永遠活在這樣的結構裡,我們可以改變一下結構嗎(局部而已,結構不會倒),或是在現有結構裡(邊),另有一個不同的小結構?

 

這不是革命,也不是摧毀現有結構,只是讓僵化的體制,得到一點伸展、呼吸新鮮空氣的機會罷了。只是讓體會到結構問題,不想自己生命被如此粗操定義的家長和孩子,還有一點追尋理想人生的空間而已。

 

課綱減量,一點都沒動搖現存的升學教育體制,只是讓孩子、老師,舒緩一下拼命趕課的壓力,有時間與空間讓課程變得有趣一些(當然這必須與老師、教材、考試導向等因素一併處理)。但是,若繼續維持目前課綱的份量,這樣的機會是一點都沒有。

 

講課綱減量不是學習減少,而是讓學習更有趣、更理解、更有可能性。

 

課綱不減量+考試導向=0學習

 

我的國一國文導師,對我影響很大。他的授課,永遠不以課本為限,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從課文衍伸的內容,遠遠超過課綱的要求,這些增進理解與趣味的延伸內容,考試不會考,學生不用記,但卻深深影響我,讓我知道這門課是多麽有趣。

 

既然我們已經開始檢討課綱的問題,除了各科實質內容外,何不也好好檢討嚴重的份量問題。這個份量,除了各科單獨切開來開,更要總量來看。

 

必須從一個這個年紀的學習者,在理想的生活作息狀況下,他總共有多少上課時間、消化時間、複習時間,然後對比他要學習的課目是多少,再訂出每一科目、每一學期的合理份量,不是天馬行空、何各言爾志,拚命在增加課綱份量。更科學一點的做法是,做一個符合理想目標的教學實驗,計算出不同科目在教學現場合理的時間與份量。這些數字應作為課綱制定的基本原則。

 

簡單說,我們是想要孩子通通都學,還是把每個階段基本要學的學好來。

 

我們是要孩子在人生起跑線上,就拼盡力氣、奮力衝刺,忘記生命其他美好,還是學習是條漫長路,可以搭配生命節奏,重新規劃。(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作者為水牛出版社社長

 

【編輯推薦】

●京都五天四夜規劃,清水寺、金閣寺、京都車站、和服,怎麼安排路線?

●金正恩慰勞核武功臣 疑似氫彈組裝影片曝光

 

【延伸閱讀】

●傅國湧專欄:文言文啊文言文

●羅文嘉:罪魁禍首是超量的課綱內容

關鍵字: 文言文 課綱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