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柏林舒適圈!專訪新銳設計師陳成婷:人生無法計畫,哪道門開了就走進去

女人迷 2017年09月17日 20:00:00
(圖片取自女人迷)

(圖片取自女人迷)

旅德劇場空間設計師陳成婷,真誠至極的女子,大家出國都為撐面子,她大膽談旅居留學如何教她放下自尊,在絕境長出自在而獨特形狀。

 

我們都想做一種人,那種為了擴大自己的經驗邊界,放下恐懼、提起憨膽,什麼都不想就往外闖。即使懷裡沒有任何計畫,即使連目的地語言都還不會講。

 

兩次入圍 WSD 世界劇場設計展的劇場空間設計師陳成婷,就是這樣的女子。

 

(圖片取自女人迷)

 

七年前,她一句德語都說不完整,懷抱著對德國劇場前輩的憧憬,靠工作存夠二十萬就飛往德國。一待就是七年。

 

曬成麥色的成婷穿著白色無袖上衫,鈦鍺項鍊圈在頸上,手腕戴著跑步黑手環,臂膀肌肉隱隱可見,像隻精實但溫柔的豹。在外闖蕩多年,她身體自然勾勒出江湖輪廓,勇敢、義氣、泰然但輕巧。

從海外巡遊回家,有些人從自卑小魚變成傲慢大白鯊,有人在廣闊世界碰撞交流出自己形狀,鮮明而閃閃發光,成婷是稀少的後者。你很難不受她吸引、很難不想跟她說話,問問她經歷了些什麼。

 

門開了不要怕,要走進去!

 

成婷一開始破題便說,成為劇場空間設計師是意外。「我小時候其實是學舞的,沒有美工底子、不會畫圖!」她六歲跟著台藝大舞蹈系老師學芭雷,跳到民族舞與踢踏舞,因為舞,進入劇場的時間很早。

 

一個舞者,不會畫畫卻轉身往幕後鑽,做劇場空間設計師我說牽強,她說若人懂得聆聽自己聲音,會發現很多事本來就沒道理。

 

「我對於走過布幕來到台上這件事情,喜歡,卻一直有壓力。」小時候在台北縣藝文中心演藝廳有大型舞展,比起上台表演,她的身體更記得劇院後台的冷氣與灰塵、舞台燈光打下來燒到灰塵的瞬間,在後台跑來跑去曾是最快樂的事。

 

於是她不顧自己的轉折與眾人背反,人們拼命想從幕後走到前台,她卻選擇逆著前進,從舞台上往幕後去。

 

「小時候好喜歡後台的那些東西喔。後來看到北藝大戲劇設計系簡章上有布幕、燈具的照片,受到吸引就覺得去考考看吧。才發覺比起跳舞,做技術這件事是我更可以掌握的。」她說著眼裡有光,彷彿能看見 17 歲的成婷緊捏簡章的模樣。

 

(圖片取自女人迷)

 

可是,不喜歡畫圖這件事,確實曾替她帶來很多掙扎與痛苦。

 

「人真的不能騙自己。我沒有美工底子,手繪水彩透視圖常裝死,打心底抗拒自己不會的事。」後來老師告訴她,「不要擔心,妳該是做什麼事的人,就會走上哪一條路。」

 

這句話影響她一生,「在每一個猶豫關頭,我都會試著提醒自己放下吧,當你不執著一定要成為什麼的時候,自然會發現你是什麼樣的人,會得到相應的機會、走上相應的路。」

 

她曾在復興高中戲劇班當兼任講師,學生問她怎麼走到今天。「我就說我沒有計畫啊,哪一道門開了就走進去。想這個有什麼用,計畫趕不上變化。」她張開雙臂,笑了,「這樣講很壞對不對,可是真的就是這樣。」

 

我沒有計畫啊,計畫趕不上變化,哪一道門開了就走進去。_劇場設計師 陳成婷

 

去了德國,她逐漸明白一個人最需要的能力不是計畫未來,而是識別當下。像攀岩必須抓緊眼前石頭,穩定自身才有餘裕判斷下一步。

 

在台灣語境裡,人生一定要做好規劃,「要按部就班、幾歲就要結婚,沿途必須一直證明自己、刷存在感、按照工作和收入界定自己是誰等等,出國之後轉換語境,所有東西都拿掉重來。」

 

 

她太想在德國體會畢娜鮑許(Philippine Pina Bausch)、莎夏瓦茲(Sasha Waltz)等人怎麼生活、如何走過。她看 Thomas Ostermeier 合作的劇場空間設計師 Jan Pappelbaum 把結構分明的玻璃素材與冷冽金屬放在舞台上,對比當時仍以飛柱與佈景為主的台灣劇場設計,大受刺激。

 

「可是我到柏林第一天,冷得要死,冷到有點生氣,坐地鐵穿過大街,看到辦公大樓的建築與 Jan Pappelbaum 的舞台設計是一樣的,才發現那就是他們的生活,他只是把生活拿出來作為創作元素,為一齣戲服務場景。」生活與理想不在他方,必須安放在當下,這是第一個文化衝擊。

 

成婷說話聲音低沈但有感染力,可以鬆開聽者緊繃的筋骨。但她說自己原是拘謹的人,花了好久時間才放開自己。

 

出國不是高飛,是走低直面軟弱

 

「剛到德國的第一個禮拜,我鎮日躲在學生宿舍裡,連去超商買東西都要深呼吸好幾次才走得出門。」

 

談初抵德國的生活,成婷超乎意料的坦白嚇我一跳。留學生往往都極優秀或愛面子,大方對陌生人侃侃而談異地挫敗,我心想眼前這個可能是幾無恐懼的人。

 

她沒聽到我的小劇場,繼續說。

 

「結帳要專心注意收銀機數字,他跟你講,你可能聽不懂而反應不過來。他再問妳要不要袋子,你就緊張得要死。」她模仿當時自己結巴狀態,以坑坑疤疤德語說話自我調侃,這人可愛。

 

(圖片取自女人迷)

 

「在台灣我伶牙俐齒,在德國念研究所完全進入失語狀態,就這樣過了三年。」成婷不是德語最差的外國學生,但自尊與完美主義勒著她,與其出錯出糗不如躲。

 

描述當時情境,她的身子微微蜷縮,「聽不懂的時候我努力記關鍵字,這時教授就一定轉過頭問,『成婷你覺得呢?』我說不出話,教授就嘆一口氣繼續講他的。後來我就一直往角落退。」

 

準備碩士口考之前,「有時早上起來坐在床邊不想動,或是坐起來,想到要去學校了,眼淚就開始掉,半小時內決定去或不去,兩種情況都發生過。」成婷大方搬演留學生最不堪的內心劇,接通我在英國讀書記憶:有時亦希望睜眼就天黑。

 

我問她是否曾有種族上的困擾,她很快坦白有,「德國雖因納粹歷史對種族議題小心翼翼,可是小心不代表耐心。柏林工業大學喜歡靈巧善言的設計師,我沒有辦法,我念到很懷疑自己,不確定念這個書要幹嘛,沒有任何競爭力可言。我在劇場懂得比他們多,可是在校園卻沒有競爭力。」

 

她在台灣有扎實的學校訓練、自己跑外頭小劇場接設計工作接地氣、在音樂咖啡廳學會架音響,抵達德國之前已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德國好像沒什麼能教給她,只教給她生活與自尊的挫敗,教她面對自己的無能與軟弱。

 

 

可是因為直面自己,反而逐漸交上一批好朋友,她形容他們是奇珍異獸,輪廓鮮明、活得很有自己形狀,她也教同學台灣的扎實功伕,「後來這些朋友幫我鬆開拘謹的那一面,我們隨時可以在大街上即興,工作上也給彼此很多幫助與機會。」這一段經歷替她驗證,做劇場終究是為了與人交流,讓各自生命經驗與身體記憶碰撞或交融,擴張彼此想像與身體邊界。(閱讀全文至女人迷…https://goo.gl/r9ZKbT

 

*文章授權自 女人迷,原標題:走出柏林舒適圈!專訪新銳設計師陳成婷:人生無法計畫,哪道門開了就走進去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熱門點閱推薦】

【性別觀察】新加坡首任女總統哈莉瑪,一場盛大的性別秀

我有孩子我不結婚!林辰唏:婚姻不是感情的保證書

爸媽別著急:我們不結婚,但愛的很剛好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交通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速食、連鎖餐廳、甜點、新開店)、市集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