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台灣沒必要在「亡國論」上繼續冷飯熱炒

孟媛婷 2017年10月12日 00:00:00
比起不斷唱衰台灣有多差的冷飯再炒,改革不合時宜的制度,解決錢跟人的問題,加點新的菜色下去,滋味豈不更好?(圖片取自《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臉書)

比起不斷唱衰台灣有多差的冷飯再炒,改革不合時宜的制度,解決錢跟人的問題,加點新的菜色下去,滋味豈不更好?(圖片取自《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臉書)

「台灣要改變,不然就會被世界淘汰!」「別人都在大數據,我們還在滷肉飯!」「台灣即將變成像菲律賓一樣的人才流失國,年輕人都去國外當台勞」 這樣的論述我們毫不陌生。

 

媒體三天兩頭輪播,網紅意見領袖、電視名嘴評論也時不時舉出各種他山之石來映照台灣處境多悲慘、多危險、多需要改變。他們沒有說錯,台灣沒有如北歐國家或中東油國一樣的豐富天然資源作為後盾,在世界環境快速變化以及惡鄰中國虎視眈眈之下,台灣的確不能再停在原地。

 

但這種亡國的冷飯天天炒,除了知道別人很強我們很糟,有炒出什麼真正能改變現況的新菜色嗎? 去除製造恐慌的冷飯熱炒,本文認為以下兩個也有「冷飯」嫌疑的論點:人才與資金,對於走出泥淖更有幫助。

 

人才開放與養成

 

前一陣子關於國際人才開放才掀起論戰,大抵是保護本勞vs.開放外勞的拉鋸。許多人認為擴大開放外籍白領勞工來台,對台灣現在已經低迷的勞工就業情況會造成更多傷害,政府應該想辦法照顧本地勞工,而非開放更多外國人才來台。

 

但開放外國人才來台,代表的可不只是不同國籍、膚色、口音的人成為隔壁桌的同事。多元人才會吸引更多的資金與商業機會,並創造更多的人脈網絡以及合作機會的連結。點、線、面的串聯能建立起一個開放彈性的人才產業鏈,對本地人才也是優良的舞台。

 

出身民間社會企業的立委余宛如早已重炮抨擊過我國外籍人才法規的不友善,甚至連臉書創辦人馬克祖柏克在現行體制下大概也不被當作人才。台灣一天到晚羨慕新加坡與香港的國際化, 覺得如果能拿到國外offer到歐美日本工作就是前途敞亮,外派他國比待在台灣強,為何在面臨國外人才想進入台灣時又出現自相矛盾的心態呢?

 

Google的簡立峰日前演說提到的,台灣位在東亞的中心點,地理位置優於其他國家,過去先賺日本的錢,只要有移動的能力,就能開創很多合作與機會。不只我們的人才可以移向世界,世界的人才也可以往我們移來。台灣在國際政治上的先天弱勢已經造成許多官方國際合作機會將我們排除在外,民間的蓬勃交流不該繼續以保護在地產業之名扼殺。

 

金融投資環境的進化

 

人才之外另一個重點是資金。現在已是數位金融天下,個人化、高速化與彈性化的金融服務成為市場顯學,國內一些銀行如台新,幾年前就開始全力投入數位金融服務發展,比起占據先天優勢的公股銀行,民間銀行更早嗅到環境的改變與需求。可惜台灣的法規很明顯落後實際需求好幾條街。光是一個apple care 在台實行的法源拖到 iphone X上市還沒定案。

 

金融活動的開放與法規的健全,是打造國際競技場的關鍵,資金沒辦法活起來對於國內外投資人或企業來說都是障礙。金融改革已經喊了好多年,新任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上任以來引發的口水戰,似乎也沒有多少批評直接導向改革本身。

 

酬庸的肥貓公股銀行董事、木頭腦袋的金管會和財政部人員,該下台的快下台,該合併的銀行也該盡早處理,整合國內金融資本力量才有可能和世界上其他銀行集團競逐。否則我們騎著腳踏車去跟開坦克的對手比世界盃,除非是好萊塢勵志電影,否則不會有什麼贏面。

 

比起冷飯再炒,改革不合時宜的制度,解決錢跟人的問題,加點新的菜色下去,滋味豈不更好?

 

※作者畢業於台大財金所碩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