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十九大】中國發展的矛盾:自由市場及政府嚴管 

游騏言 2017年10月20日 07:01:00
口頭說支持市場機制,中國實際上想在經濟上有更多控制力。(湯森路透)

口頭說支持市場機制,中國實際上想在經濟上有更多控制力。(湯森路透)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黨代表大會18日召開,雖然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於工作報告中宣誓,支持開放市場和企業主,不過,中國共產黨實際上在擴張它於私部門的控制權。 

 

《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報導,中國政府正收緊國營事業的營運彈性,且也想對外來企業的營運有話語權。透過併購私人公司,許多壟斷中國市場的國營事業地位仍不斷擴張。 

 

經濟分析事務所Trivium/Chiina的創辦者珀克(Andrew Polk)說道:「沒有一統的見地,只有各自平行、相互牴觸的目標。我們目前無法確定哪個目標會勝出。」 

 

中國領導者習近平沒有意外的話將續任,因此十九大演說中並無多大的政策轉變。大會中還會選出新一屆中常委名單,不過這些新任執政者帶給中國庶民的影響屬漸進式的,短期內還看不到結果。 

 

在習的演說當中,他數次承諾中國會給新興企業家更多支持、給市場機制更多尊重,不過還是將發展重點放在國營企業上。 

 

想對私營公司的決策有話語權 

 

從19日公開的資訊看來,歸因於強力的消費行為與貿易出口,中國上個季度的經濟表現相對穩定,上升6.8%,比第二季的6.9%稍微低一些。 

 

國內外投資人都密切注意十九大中的人事與政策發展,想知道是否有任何改革的跡象。其中備受關注的人物之一是王岐山。 

 

現年69歲的王岐山在西方看來是個問題解決者,但按「七上八下」潛規則將不能進入常務委員會。分析者認為若習近平留王岐山下來,很可能是有意推動較艱難的變革。 

 

外國企業抱怨中國並未如2012年所諾的解決國營鋁、鋼事業壟斷國際市場的問題。中國「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盛洪向《美聯社》表示:「總的說來,(中國)在經濟改革上沒什麼實際進展。」該研究所的網路資源在1月被監察單位阻斷。 

 

中國武漢市一間煉鋼廠。(湯森路透)

 

 

不過這樣的矛盾自2013年就出現了,當時中共表明要給市場機制「決定權」但又說要加強對國企的管理。觀察者認為那旨在打擊貪汙與浪費的問題。 

 

一些外商公司報告說中國政府今年想要對其商業決策有話語權;目前設址中國的公司都已經有中共單位,且這些公司的監管機關也在該黨的掌握之中。德國駐中大使柯慕賢(Michael Clauss)顯現其憂慮:「這隱現出一個巨大的問題。許多外國公司都相當不安。」 

 

對金融與科技領域的限制讓眾多外商處處受挫;反映在投資上就是今年前7個月外資減少了1.2%。 

 

溫州市中小企業發展協會會長周德溫(音譯)則對習有意支持本地企業表示贊同:「當這些私營企業成功,中國經濟就成功。」 

 

擴張國營事業 

 

不過北京不斷鼓勵私有企業投資國有企業。中共9月25日表示將宣傳「企業精神」但同時鼓勵企業家學習「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 

 

阿里巴巴與騰訊等中國私企在8月以117億美元入股國營的中國聯通,但跡象顯示它們並沒有經營決策權。另一方面,騰訊9月間以36.6億美元買下5%的國企「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中國金能取得騰訊的資料庫與技術資源,但騰訊同樣拿不到決策權。 

 

雖然推動私營企業行「公投資」,其實私企業從中拿不到好處。(美聯社)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政府有意買下阿里巴巴與騰訊,轉成國營事業。 

 

盛洪對此表示:「這種『公私混和』的名義上改革根本稱不上是改革。而在私人公司內設立黨的管理部門更是一大退步。」 

 

今年8月,世界最大煤商「神華集團」與中國最大電力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宣布合併,預計成為國際上資本額最高的民生設施公司。珀克直言:「顯然它(中國)想要更大、更強、更好的國企,不只國有,還是黨有的事業。」 

 

 

關鍵字: 中國 經濟 改革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