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嘉宏專欄:沒事添亂的「張三不叫李四」論

陳嘉宏 2017年10月20日 07:02:00
台灣已經選了六次總統、三次政黨輪替,要說「中華民國保護了台灣」或者「台灣包容了中華民國」,其實都無所謂。(攝影:林育嫺)

台灣已經選了六次總統、三次政黨輪替,要說「中華民國保護了台灣」或者「台灣包容了中華民國」,其實都無所謂。(攝影:林育嫺)

馬英九說,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有關「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他的名字叫中華民國」的說法,就好像「張三是一位才德兼備的行政院長,他的名字叫李四,令人搞不太懂。」他質疑,若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他的名字應該就叫台灣,若台灣是國際法上的國家,「它甚麼時後宣布的?誰宣布的?這說法到現在為止沒有被正式主張,也沒有正式程序。」

 

馬英九的說法不能說錯。民進黨於1999年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本來就是妥協之下的概念,它是民進黨平衡於原本的《台獨黨綱》以及欲邁向執政的現實,以及兼顧台灣人對於「台灣」的貼近性與《憲法》秩序合理性下,一項折衷的產物。它的確從未在《憲法》層次或透過公民投票被具體實踐過,不過,它未被具體實踐不是因為台灣人「不想」,而是台灣人體悟到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的現實,一種不去添亂而安於現實的無奈。

 

若把《台灣前途決議文》這段:「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他的名字叫中華民國」拿來做民調,現階段至少會有七成以上的台灣人是贊成這種敘述。關於這點,曾經選過兩次總統的馬英九一定深有體悟,例如他曾在2008年總統大選前說過:「台灣在中華民國政府的治理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句型幾乎與《台灣前途決議文》如出一轍。而兩次總統大選時,馬英九對「台灣前途必須由台灣人自己決定」的說法,更是朗朗上口。兩任總統的馬英九,應該不會忘記當初台灣人民是怎麼支持他的。

 

馬英九選擇在此時質疑《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論述,其實與近來不少國民黨公職質疑「台獨透過中華民國借殼上市」一樣,用意在破解「中華民國等於台灣」的論述,可能也有「中華民國被台灣佔領」的不甘。不過,就如同很多要立刻制憲正名的獨派人士主張「台灣被中華民國竊佔」的說法一樣,這兩種主張對於現階段凝聚台灣(中華民國)共同體都沒有好處,都只會造成現階段台灣內部的對立與仇視。當過總統,也應該比任何人都更有胸襟包容「台灣」與「中華民國」。

 

從民國38年中華民國播遷來台灣開始,所謂「中華民國台灣化」是個日日夜夜在實踐的政治過程。作為有史以來第一個華人民主社會,台灣已經選了六次總統、三次政黨輪替,要說「中華民國保護了台灣」或者「台灣包容了中華民國」,其實都無所謂;倒是現在還在分哪一個比較大,中華民國或台灣有沒有獨立,那是在沒事添亂。

 

吳敦義發給中共19大的賀電去掉了中華民國紀元,引來不少嘲諷。儘管國民黨中央指稱這只是依循往例,但其實吳敦義一定心知肚明,不用中華民國紀元,豈是因為對方不自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下的對等,而是中華民國根本不見容於共產黨下的不甘。所謂的九二共識就是這種屈辱之下的產物,這也是九二共識不被台灣民意接納的關鍵。

 

馬英九執政時期曾多次用當年的「兩德模式」來比喻兩岸關係,但這其實是個相當跳躍的說法。兩德模式之所以成功,關鍵在於1972年簽署《兩德基礎條約》,開宗明義就主張昔日「德意志國」的領土範圍內產生了兩個新的、平等的、互不隸屬的獨立國家,從此才有辦法開展雙方的互動。豈有習近平在馬習會所言,「雖然兩岸迄今尚未統一,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從未分裂。」這種「沒統一但未分裂」的互相矛盾說法?

 

兩岸停滯的問題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到底把中華民國當什麼?就算是個「叛亂組織」,它也早已是個有獨立國格的政治實體。不去質疑這一點,卻天天問中華民國或台灣孰先孰後,以及要蔡政府回答願不願意接受九二共識,那只是在虛耗台灣的團結與實力。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