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安倍「大勝」不代表修憲成功近在咫尺

黃樂祈 2017年10月25日 07:00:00
除非安倍有能力向國民交出一份非常亮眼的成績表,否則堅持在自己任內成功修憲,恐怕只會弄巧反拙。(美聯社)

除非安倍有能力向國民交出一份非常亮眼的成績表,否則堅持在自己任內成功修憲,恐怕只會弄巧反拙。(美聯社)

10月22日,颱風蘭恩正在吹襲日本,剛巧也是眾議院選舉的日子,難免減低了市民投票的意欲。是次大選總投票率約五成三,成為二戰之後僅次於上屆大選的次低投票率眾議院選舉。

 

在「神風」的「幫助」下,加上在野陣營內鬥,安倍晉三成功穩勝一仗,而不少傳媒亦開始關心他會如何推進修憲的落實。表面看來,這種想法頗有道理。一方面,自民和公明的執政聯盟在大選取得超過三分二的議席,而在野的希望之黨和日本維新會等政黨亦支持修憲。

 

按《朝日新聞》和東京大學的最新調查,新出爐的眾議院有近八成議員對修憲持贊成態度。另一方面,參議院在上年大選後就由修憲派主導。既然修憲勢力在參眾兩院皆為多數,安倍實在有充足的理由推行修憲。但是,大選是否證明安倍的修憲大計穩如泰山?

 

立憲民主黨意外成為最大在野黨

 

首先,由於不滿民進黨黨魁前原誠司決定與支持修憲的希望之黨合流等原因,在10月2日才公開宣布成立的立憲民主黨,意外的在大選後成為最大在野黨。這個結果,與選前主流媒體以為是安倍與小池百合子之爭的語調非常不同。相比於9月25日宣布成立且氣勢曾非常強盛的希望之黨,成立短短三周的立憲民主黨能在低投票率的選舉下得到如此成績,箇中原因,值得深思。

 

立憲民主黨與自民黨、希望之黨最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對修憲的態度保守得多。所以,立憲民主黨跑出,與「安倍 vs. 小池」保守勢力重整的性質迵然不同,「小池vs. 枝野幸男(立憲民主黨黨魁)」顯然是修憲觀點之爭。

 

若細心留意,更會發現立憲民主黨贏的不單在於議席數目。希望之黨龍頭當然是現任東京都知事小池。而參考政黨成立時的記者會黨員名單,顯然它的勢力主要集中於關東地區(東京、神奈川、埼玉、千葉、茨城、栃木、群馬、山梨)。不過,希望之黨卻在自己的主戰場敗在立憲民主黨手上。

 

小選舉區方面,兩黨除了在埼玉打成平手(1-1),希望之黨在神奈川(1-3)和最重要的東京(1-4)也不敵立憲民主黨。至於比例區的戰況,立憲民主黨在東、北關東和東京分別得到5、5、4共14個議席,同樣較希望之黨的4、4、3共11個議席為多。這就顯示,較多的關東地區選民寧願投票予選前預計只能取得15席的立憲民主黨(就算把範圍推廣至全國,總議席也是立憲民主黨多5席)。

 

本來被視為挑戰安倍的希望之黨,未能成功爭取較多上屆支持民進黨的選民支持,使自己被架空於自民黨和立憲民主黨之間,難怪會慘敗。從「小池vs. 枝野」的視野來看,反對修憲者竟是技勝一籌。立憲民主黨歷經民進黨的內部分裂,仍能在極短時間頂住輿論的看淡和自民黨的漁人得利,保住上屆前民主黨七成五(民主黨於上年和維新黨合併組成民進黨,55/73)的議席殊不容易,並非安倍所樂見,這是第一個筆者以為需要留意的地方。

 

執政黨「大勝」難實際反映民眾修憲取態

 

不過,即使立憲民主黨的成績不俗,也只可能反映部分選民對修憲的態度有保留。修憲派仍佔盡優勢,這個不容否定。然而,筆者並不認為這就代表修憲能在短期內成功。首先,主流傳媒視執政黨在今次大選「大勝」為修憲的良機,事實卻是執政聯盟的議席較原來的少(326→313)。

 

其次,這次大選總投票率之低,真的很難得出「民眾大力支持安倍」的結論。更重要的是,民眾修憲取態與執政黨的議席數目本來就無必然關係。這點,安倍了然於心。

 

早在今年夏季醜聞風波之先,安倍對修憲提案能否在全民公投得到過半贊成票已很有保留,因為他始終明暸:執政黨的基礎不在於民眾支持他的修憲取向,只是對他的經濟政策尚未絕望。如果參眾兩院的修憲勢力與民眾的修憲取向成正比,任首相將近5年的安倍還需待到現在還謹小慎微,還要說「希望爭取民眾在修憲議題上的廣泛理解」嗎?民意調查的資料,更進一步證明安倍的謹慎實在有根有據。

 

 

從圖表可見,日本放送協會(NHK)有關支持修憲的數據並不能穩定維持在五成以上。最近一次(今年3月,醜聞風波未出現)的民調更有51%的反對者表示想守住憲法第九條。若再參閱同一個民調針對安倍最終目標的第九條之統計,更只有25%受訪者以為有修改的必要,反之則有高達57%表示反對。

 

由此可知,即或安倍曾享有「一強」(獨大)的評價,同時間的民調卻不見得民眾對修憲有明顯傾向贊成的現象。就算安倍在今次大選在第九條的討論稍為「讓步」,提倡明確將自衛隊寫入憲法以繞過第九條,仍舊得不到大幅度的支持。日本新聞網(NNN)的票站調查就顯示,贊成安倍這種建議的受訪者有44.9%,與反對的45.1%相差不遠

 

戰後的和平主義固然是主因之一,左翼《朝日新聞》在16日的社評也道出部分原因。隨著時代的變化,檢討1947年開始實施的《日本國憲法》其實合理,問題在於當下社會有更為嚴峻的議題,經濟的窘局和生育率不足就是典型的例子。

 

除非安倍有能力向國民交出一份非常亮眼的成績表,否則堅持在自己任內成功修憲,恐怕只會弄巧反拙,就算在一些草案上爭取到修憲派的共識,也難逃投票率應該會頗高的公投一劫。

 

誠然,日本社會一直都有「政治和民意為何存在落差」的討論,對兩者的關係頗為慎重。以《日本經濟新聞》為例,在大選後以〈安倍贏了大選,但未必贏得民心〉為題撰文,可見國內傳媒也不敢輕言執政黨時運亨通。因此,如果忽略這一要點,單以執政黨在大選中「大勝」的來推論日本支持修憲的民意走向,分析難免會與事實有一定距離。

 

※作者現居香港,自由撰稿人

 

【延伸閱讀】

●小池百合子形象心魔 左右「希望之黨」勝敗

●小池氣勢受挫 安倍正隔山觀虎鬥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