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奕軍專欄:一段乘坐特斯拉的驚豔之旅

吳奕軍 2017年11月25日 07:00:00
電動汽車產業攸關台灣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國際產業定位,值得高度重視。(圖片取自特斯拉臉書)

電動汽車產業攸關台灣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國際產業定位,值得高度重視。(圖片取自特斯拉臉書)

電動汽車大廠特斯拉(Tesla)以及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近期發生第三季財報虧損、大量裁員、與市場空頭對嗆等事件,讓我回想起日前一趟特斯拉體驗之旅。

 

企業總部設立於美國矽谷的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 Motors)成立於2003年,當時馬斯克既不是創辦人也不是執行長,特斯拉在2004年A輪融資時,馬斯克投資成為大股東,才擔任董事長,介入營運。特斯拉是最早上路的自駕電動車廠,並且發展資工技術以累積道路經驗之數據資料,藉以持續改善,繼而發展出類神經網路的人工智慧汽車。

 

10月底偶然機會搭乘Tesla Model X之新車,從台北市區經由高速公路國道一號、北部濱海公路、基金公路、台二線,前往北海岸金山山區,大約40多公里路,車程1小時,後折返轉往新店山區住宅社區,全程行駛體驗約3小時。

 

Tesla Model X因無換檔,加速平穩效率高,操控甚佳且安靜,底盤低且全平面、內裝寬敞舒適、重心低、行進加速與山路行駛皆明顯穩定、前後置物空間寬敞、視野遼闊。

 

Tesla Model X外型最搶眼的是後座的鷹翼門,其開展相當酷炫,又因為車門的頂部和底部都裝設感應器以檢測附近物體距離,並且智慧化調整角度和動作,不至於夾撞到人體、門框等物體。如果在狹窄空間或和兩側車輛距離太近(例如30公分),會先上升到有足够空間之後再開展,不致因為「大鵬展翅」卡到左右鄰車,也更方便乘客進出。

 

此外,Tesla Model X擋風玻璃和天窗玻璃合而為一,實際體驗馬斯克在發表會所號稱的「直升機視野」,行旅途經市區與山區等景致,視野遼闊,名不虛傳。

 

「軟體思維」的汽車工業

 

特斯拉可說是善用資通訊(ICT)優勢之範例,為改善行車表現,以複雜車載電腦強化數位化設計思維,並能把多種數據透過無線網路即時上傳美國總公司分析。

 

例如行旅當天,Tesla Model X行車前100公里會記憶駕駛習慣與路況並傳到總公司雲端,大約100公里車程便能開始進行自動駕駛、設定多種車距,並且全程持續記憶與累積數據以作為改善參考資料,從手駕到可以自駕,過程以精緻設計之數位視覺與音效呈現於螢幕。

 

我們可以把特斯拉想像成一部大型電腦或者手機。特斯拉數位創新之美在於把車聯網功能運用到車輛功能的更新,善用網路雙向傳輸,讓車輛可以像電腦與手機一樣更新軟體與作業系統,不斷升級。

 

眾所週知汽車是高速折舊的昂貴商品,傳統汽車的所有功能是越用越舊,而且幾乎沒有「軟體」的概念。特斯拉經由無線傳輸、雲端分析與軟體更新,可說是越用功能越新。如果傳統汽車代表的是傳統工業生產的「硬體思維」,特斯拉所代表的電動汽車可說是網路通訊「軟體思維」。

 

而以更高遠的角度來看,如同特斯拉持續大量累積的行車與使用數據,對於交通管理、規劃,甚至都市設計、智慧城市的發展、政經社會的影響、國家產業的升級,都將有大規模的積極意義。此例可見,電動汽車產業攸關台灣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國際產業定位,甚至世界科技領域之發言權,值得高度重視。

 

對負評價的反駁

 

在使用成本方面,據聞電費大約是油費的八分之一,當然因人而異,主因在外面充電不用錢,很多車友都在外充電。有的朋友開車半年到處玩,都在外充電,根據以往開車經驗這種玩法要花費超過5萬塊的油錢,但他這麼做幾乎不用花錢。

 

維修零件也比同等級價位傳統名車便宜許多。此外令人寬心的體驗是,特斯拉創新且一致定價的網路交易模式,省去了經銷商業務諸如車價、贈品、特惠方案等討價還價的惱人過程。

 

電動汽車如此的成本配合綠色經濟發展,若迅速成長擴張,對於足以左右全球政經局勢的石油產業自是一大威脅,攻擊電動汽車的負面輿論也紛紛浮現,包括:

 

1.大量電池廢料毒害甚鉅?

 

2.電動汽車製造之汙染成本遠高於傳統汽車?

 

3. 對電網造成沈重負擔與成本?

 

這些輿論也得到正向反駁,例如:

 

1.汽車鋰電池為可掩埋的安全廢棄物,幾乎全部都能安全回收,並且可以循環利用,例如轉化為站點電池或者原始材料。

 

2.以特斯拉為例,跟同等級價位的汽車比較,製造汙染成本不見得較高。

 

3.一般電網之設計已考慮最大承載能量,具有相當的承載備用空間。權威資料指出,美國電網之規劃已可承載相當於車輛總量七成的電動汽車用量,加上綠能產業如太陽能的高速發展,將來電網之承載量應無問題。

 

10月底這一趟意外的特斯拉體驗之旅,幾個小時之內歷經都市、山區、彎道、高速等路況,直覺感受到這部電動汽車根本就是一種「大型人工智慧裝置」,縱使馬斯克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與競爭時常提出嚴重警告,然而他發展人工智慧多年不遺餘力毋庸置疑。

 

馬斯克身為內行人自然也清楚,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已經是不歸路,也許也正因為身為人工智慧產業之先行者,加上如履薄冰的嚴謹行事風格,特別感到憂心,也特別自覺有責任對於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黑暗面提出嚴正警告。

 

※作者為鉅石智庫創辦人,關注時局之平衡資訊與風險擴散效應。曾任網路行銷投資高管。台大政治系畢業、波士頓大學大傳碩士,於哈佛大學研修電商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高階管理課程結業。goldenrockthinktank@gmail.com​

 

【延伸閱讀】

●AI這麼熱 前瞻建設怎麼可以沒佈局

●王銘琬:當AI獲得自我意識,我並不樂觀

關鍵字: 特斯拉 電動車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