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傳真:只求當個苟且偷安的中產階級

北京傳真 2017年11月27日 07:00:00
中國人的全部生活,或者毋寧說,就是如何苟且。(湯森路透)

中國人的全部生活,或者毋寧說,就是如何苟且。(湯森路透)

最近一周的北京很不太平。11月18日,一場出租屋大火傷亡慘重。孰料政府不僅未追責違章建築,反而驅離外來務工的「低端」人口。正當一些本地人額手稱慶,幾天後,「高端」人口的幼稚園,又出現連鎖虐童,令人不禁愕然:中國社會何以冷血至此?它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

 

中共自改革開放以來,其經濟發展本質,大致可羅列為以下幾項:以剝削勞工權利製造廉價勞動力(血汗工廠)、借助全球化和廉價土地吸引外資(世界工廠)、政府投資土木工程使房地產行業成為龍頭,支撐地方財政(房地產泡沫)、在國外通過投資基建試圖控制當地資源如港口、礦產(新殖民主義)。

 

如果把中國經濟發展成果比喻為一隻火雞,那麼,中共官員通過權力尋租形成的權貴資本,吃掉了大部分雞肉;草根起家的商人借機分得些殘羹;各城鎮市民憑藉不動產增值,拿到了雞肋或下水,而大部分農村人口為了爭奪骨頭,相互噬咬廝殺,也覬覦著中產階級的財富。

 

很長很長的望遠鏡

 

上文提及的前兩項本質中,底層勞工在改革初期流血流汗,卻沒能獲得相對等的財富積累,自然亦無過多消費能力。而時至今日,勞動力成本上漲,出口優勢不再。反之,新興的中產階級消費欲旺盛,是給經濟續命的一大動力來源。

 

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政府為何火災後清理「低端」人口,實際其「低」,在沒有了利用價值—對於已榨取不到油水的人,政府一向棄如敝屣,毫不留情。而低利用價值,直接導致其「低」權利,被當作城市垃圾處理。而權利上的貧困,又導致機會上的貧困,從而使階層上升的管道被逐漸堵塞,陷入絕望的閉環。

 

這一切,恐怕都是多數中產階級喜聞樂見的。越少流動,越少競爭,也就無人有機會分享財富,既得利益因此得以捍衛。以北京為例,從幾年前異地高考問題到現在火災清理住所,不少本地人一邊倒,力挺政府「維穩」,對打工子弟基本的教育權乃至居住權被剝奪,拍手稱快。這與其叫地方保護主義,不如叫「北京納粹」更為適宜。

 

然而,中產階級雖有些話語能力,卻幾無政治實權。被排除公共事務後,在最高統治階層眼中,也不過是用於榨取價值的肉豬。極權統治下,宏大目標前,具體的人都不算什麼,只是低/高端勞動力、生產力、社會負擔和生育工具等而已。

 

中產被賞賜的「高」權利,只好跟底層比,在紅色貴族及其走卒眼裡,不值一提:「老師有一個很長很長的望遠鏡,可以伸到你們的家裡。」既無權利,談何問責權力呢?一激動,自己也變成維穩物件。

 

中國社會的叢林遊戲

 

那麼,既然極權的維穩是總體性的,為什麼中產不能打破同溫層,聯合底層,確立一個共同的政治身份認同?這即是紅色王朝主持之下,一場叢林主題的遊戲:不管有意無意,凡沾了政權的光,多少都成了掠食階層,消化了食物鏈的下端。

 

換言之,中產儘管也可能被維穩,但暫無性命之虞,某種意義上,維穩給他們帶來了安全感。21世紀以來,群體性事件激增,如同學者何清漣所言,「革命的一隻鞋子已經落地」,中產恐懼於上世紀共產革命的再次上演,去追求財富的再分配。殊不知,如果不共同追求權力的再分配,重複歷史的週期律,恐怕也只是時間長短。

 

中產一方面指望倚靠權力守住利益,一方面又惶恐於權力的肆無忌憚,只得借助自己的話語權以圖產生全民共振,以啟蒙、改良主義的形式對話極權。這像極了傳統的儒士勸諫昏君,無異於與虎謀皮。絕不與權力做對,絕不與體制為敵;自身還少有平等觀念:中產在都市的幼子,與農村留守兒童一樣被猥褻,豈有區別?而後者的關注度,又怎及現在那個幼稚園「紅黃藍」?眼看對話無用,又只好埋頭做起鴕鳥;趕著買《防狼手冊》,教會幼子辨識性侵犯。

 

北京朝陽區管莊紅黃藍幼兒園被曝虐童,多名家長懷疑自己小孩被老師用針扎及餵食不明白色藥片。(湯森路透)

 

中國人的智慧,全用在怎麼苟且偷生了。或者毋寧說,中國人的全部生活,就是如何苟且。

 

旅美作家余杰在他的《火與冰》中,曾這樣描述故鄉:「麻木與瘋狂混雜的動物性的生存,令我想起狄更斯筆下霧都倫敦的貧民區的景象。我忽然明白魯迅為什麼用『未莊』來命名他的小說故事發生的地點—因為那裡從未出現過有尊嚴的『人』的生活。」

 

這還是20年前,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只怕比卡夫卡還卡夫卡,比卡繆還卡繆。而「盛世」之下,人們依舊視而不見。「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現居北京

 

【延伸閱讀】

●余杰:醬缸中的蛆蟲 不是醜陋 而是卑賤

●《獨生》:中國一胎化下 情婦文化也復甦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