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新聞外衣下的陰謀與真相

劉德懋 2017年12月09日 07:00:00
Facebook日前月活用戶數已突破20億關口,對於資訊的傳遞和分享都有極大的影響力,當然假新聞也不例外。(湯森路透)

Facebook日前月活用戶數已突破20億關口,對於資訊的傳遞和分享都有極大的影響力,當然假新聞也不例外。(湯森路透)

新聞,應是以追求真實為目標,將事件的發生如實傳遞給閱聽受眾,但隨著近年傳播科技的崛起,社交媒體的普及,使得原已存在的假新聞問題越發氾濫,漸漸造成新聞整體的真實性下降,甚至出現以假新聞來影響社會情勢的情況。

 

史學家Daniel J. Boorstin 1961年於其著作《幻象Image》中提到假新聞的概念:「經過設計而刻意製造出來的新聞,如果不經設計,則可能不會發生的事件」可見假新聞的重點從來不是新聞本身,而是其背後精心策畫的目的,利用新聞的外衣來包覆真正的意圖,而正因為它看起來像是新聞,人們便自然而然信以為真。

 

也許某天假新聞的真相被揭露,就算人們再氣憤,傳播者的目的卻早已達成,可能企圖影響政治、經濟等等。如此一來消費的是人們對新聞的信任,得利的總是假新聞的傳播者。也許當時假新聞的概念被提出時是如此,但在社交媒體普及的現代,其操作模式似乎又更上層樓,而閱聽人在不知不覺中也漸漸參與其中。

 

根據Facebook日前(2017年6月)時官方的統計數據,其月活用戶數已突破20億關口,對於資訊的傳遞和分享都有極大的影響力,當然假新聞也不例外,由Facebook對此一問題祭出的各種手段,如「有爭議」標籤、禁止替換文章標題與簡介等,皆可以看出其對假新聞問題的重視。

 

在過去閱聽人為單純的受傳播者時,假新聞的傳播往往直接來自媒體,但在現今社交媒體平台活躍的環境下,閱聽人可以透過資訊的分享使自己成為傳播者,倘若錯誤的訊息一流出,輕輕地按一下分享,一切便一發不可收拾,其擴散速度遠遠超過了傳統的傳播模式。

 

去年(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川普的當選被懷疑是假新聞的操作所致,而Facebook等社群媒體成了最大推手,不少反對民主黨和希拉蕊的有心人士透過「新聞」的方式散播了對之不利的虛假消息,當然也不乏反對川普的人士採用同樣的操作。

 

在謠言紛亂的大選期間,某些社群媒體上假新聞的按讚次數竟然可以高過主流媒體的真新聞,然而這些散播假消息的行為之所以成功,很大部分都是受到閱聽人的「協助」,先是信以為真,之後是按讚、分享。

 

日前(2017年11月初)柯林斯英語辭典公布2017年度風雲字為假新聞(Fake News),象徵著假新聞對社會越發嚴重的影響,從川普的當選到九月德國選舉,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新聞裡,過去十二個月總參雜著假新聞所帶的紛亂和錯誤資訊的是非顛倒,在謊言的迷茫中,社會對報導的信任已不斷地被消磨,但假新聞如此具有影響力的事業總是有人要做,歸因最終的問題其實是出在閱聽人身上。

 

所謂「假新聞」多是因著政治立場或是利益導向被建構出來的,企圖藉此影響政局或得到好處,同時假新聞大多比真正的新聞迷人許多,如同編劇寫劇本的精采內文,冠上吸引人的釣魚標題,接著如同產品行銷似的將其推廣出去,最後等待人們的分享,一切便水到渠成了。如果人們可以停止分享未經查證的訊息、在分享及轉發之前慎思明辨,也許就可以重新點亮混亂媒體生態裡秩序的明燈。

 

※作者為世新大學新聞學系的學生

 

【延伸閱讀】

●羅世宏專欄:「後事實」時代 假評論和假新聞一樣可怕

關鍵字: 假新聞 facebook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