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殺人魔「海爾布隆幽靈」是棉花棒? DNA鑑識也怕「豬隊友」 

林思怡 2018年01月18日 07:02:00

德國、奧地利等國家在1993年至2008年間發生連環殺手犯下6起殺人案件,這名兇手不僅殺人甚至還搶劫、竊盜、攻擊受害者。警方根據犯罪現場遺留下來的DNA研判兇手是名女性,但之後便苦於搜尋不到其他線索,因此還祭出30萬歐元(約新台幣1086萬元)高額獎金懸賞。

 

2007年一起警官被殺的案件讓這位「幻影殺手」聲名大噪,由於命案地點發生在德國城市海爾布隆,媒體以「海爾布隆幽靈」(The Phantom of Heilbronn)稱呼兇嫌,針對她所犯下神秘的連續謀殺事件進行相關報導。

 

然而調查到最後警方發現根本沒有什麼「海爾布隆幽靈」。原來是工廠女工在製作過程中,不小心汙染了棉花棒,因而導致數十件懸案中都出現了這位女工的DNA。

 

 

DNA不再值得信任?

 

像這樣的意外並不罕見。美國休士頓警方過去就曾因檢驗DNA過程中出現重大紕漏,2名警員被認定涉嫌犯案,導致實驗室暫時關閉。儘管風波過後實驗室得以重新運作,1名研究員遭指控捏造檢驗結果、失職未重新校準機器以及竄改政府記錄,導致實驗室在2014年改由非官方機構經營。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2002年也發現其DNA鑑識實驗室中1位研究員未按照適當程序檢驗DNA樣本,導致樣本可能因技術人員或是其他實驗過程遭受汙染。該位研究員犯下的錯誤不僅帶來信用程度上的疑慮,經FBI調查,全國DNA資料庫中共有29筆樣本必須移除,造成犯罪調查進度嚴重延宕,甚至頓失重要證據與線索。

 

 

推廣大眾認識基因和生物科技的非營利組織「Genetic Literacy Project」引述加州大學犯罪學教授、DNA專家湯普森(William Thompson)最近寫道,「DNA檢測現在或是過去都不曾百分百正確……檢測時常發生錯誤。這類的證據曾經帶來不對的指控與判決,而且情況還會繼續下去。」

 

 

問題出在哪?

 

「Genetic Literacy Project」指出DNA證據之所以如此頻繁出現錯誤,主要有3種原因。

 

其一,DNA鑑定所進行的聚合酶鏈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需要相當精密的步驟來執行。透過複製DNA片段,PCR可以讓鑑識專員針對檢體進行實驗。不過PCR不單只是複製樣本DNA,如果技術人員的執行方式不夠精準,無論是研究員或是棉花棒工廠女工的DNA都有可能混雜其中、汙染結果。

 

其二,是針對「DNA獨特性」的錯誤推斷。加州大學哈斯汀法學院教授奧巴薩吉(Osagie Obasogie)指出,根據FBI和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調查,美國的國家DNA資料庫內平均每3個樣本就會有1個跟罪犯吻合。

 

 

最後,「事在人為」。如果實驗室專家選擇抄捷徑、跳過步驟或是捏造數據,那麼即便DNA鑑識技術再好,恐怕也不值得人們信賴,未來也還會繼續出現像「海爾布隆幽靈」的烏龍事件。

關鍵字: DNA 鑑識 可信度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