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中閔選上台大校長的這堂課:大學自主與台灣高教危機

吳昇 2018年01月30日 00:02:00
全球的高等教育已經逐漸走向了「學術泰勒主義」,高教負責人或是大學校長,更像是生意或是工廠的經營者,而非教育理念的落實者。(攝影:李昆翰)

全球的高等教育已經逐漸走向了「學術泰勒主義」,高教負責人或是大學校長,更像是生意或是工廠的經營者,而非教育理念的落實者。(攝影:李昆翰)

這場管中閔的台大校長大戲,已從台大延燒到教育部,再從教育部延燒到立法院。而到了立法院之後,那就永無寧日了。我們可以想見,未來即使管中閔就任台大校長,他必然也將帶來無止境的政治紛爭。而這結果證明,管中閔就是色彩鮮明的政治人物,身為政治人物要回到謹守中立的學術職務本就困難,更遑論動見觀瞻的台大校長職務。

 

誰在「政治介入校園」?

 

但我們回頭重新檢視,台大校長爭奪大戲所引起的千堆雪,目前帽子最大的是:「政治介入校園」。但爭點在於,國立台灣大學,一年數十億至百億預算為國家經費,是納稅人之血汗,更直屬於教育部所管轄。立法委員本有監督教育部之權限,台大校長也有責任要到立院備詢,立法委員本於職責,質疑台大校長遴選有問題,何來「政治介入校園」之說?

 

再者,許多人只看到民進黨、時代力量立委的質疑,卻不見中國國民黨立委早就開砲了。中國國民黨立委、前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陳宜民,早在兩周前的監察委員人事同意權質詢,早就率先對監委被提名人詢問,「台大出現候選人為公司獨董與遴選委員有利益關係之際,是否需要迴避?監委是否需要逕行調查?」請問國民黨此舉是否為政治介入校園?甚至柯志恩委員也在去年立法院質詢過中研院長,應該要迴避台大遴選委員會,否則會泛起政治化之爭。

 

如今聲嘶力竭大喊的學者、委員們,怎麼沒有用同樣標準質疑陳宜民及柯志恩委員,國民黨是不是想介入校園?尤其是這些人都是當面質疑,然而去從未有人質疑過管中閔本人,或是台哥大副董事長身為遴選委員之利益迴避問題。

 

事實上,更早之前,早在陽明大學校長出現爭議之際,國民黨立院黨團也立即召開記者會表示陽明大學有黨政高層介入人事,這更導致陽明大學校長上任因此延宕一個月餘。試問國民黨立委質疑陽明大學校長人事,是不是政治介入校園?為什麼不見學者們群起抗議?甚至當高醫出現校長之爭,也都有委員曾經群起質疑過,卻未見媒體與學界譴責。

 

韓忠謨為何當不成台大校長

 

過去,我們經歷過中國國民黨大方進入校園,各界均深以為戒。台大就曾經流傳一個故事,本來教育部有意任命法學院出身的韓忠謨出任校長,卻因許多政治抗爭者及辯護律師都出自台大法律系,因此立刻遭排除。過去教授聘選過程中,人二室甚至有安全資料,可以過濾有思想爭議的教師。台灣的高教事業走過這些風風雨雨,我們很清楚政治介入校園之惡,但不代表校園內出現任何弊案或問題之際,政府機關都無權介入,否則無限上綱的解釋大學自治,大學豈不成了犯罪溫床?

 

這次台大校長選舉爭執,在於遴選委員會失職,沒有做足功課,並未將候選人之間的身分通通釐清。大家知道周美吟與廖院長的關係,知道張副校長與教育部代表的關係,卻沒有釐清管中閔與台哥大副董之間的關係,這顯有失職。教育部當然有其職責,必須釐清失誤之處,若教育部無權,遴選委員會中豈能有三席教育部代表,顯見教育部自始就有督導之責,不得逃避。

 

管中閔身份未被公開揭露

 

再說媒體無所不用其極的追打某人馬候選人,動用日報與晚報資源頭條的追打,「中研院介入台大校長選舉」,卻完全沒用絲毫力氣去查清管中閔如此「公開」的獨董身分。第四權失衡,早已讓這場爭議泛政治與情緒化。當媒體瘋狂指責某些候選人為誰人馬時,這當然會影響遴選委員在選舉過程的「投票行為」,甚至就有教授表示,是在讀完某報社論之後,讓他決定投票給誰。顯然媒體輿論必然會導致選舉結果有差異。而更重要的是,因為管中閔的身分未在「遴選委員會中被公開揭露」,因此,不可能所有委員都清楚管中閔與財團之關係,更不會清楚管中閔當選對台大未來走向之意義。

 

根據學者的論文研究,不只台灣,乃至於國際都有注意到,全球的高等教育已經逐漸走向了「學術泰勒主義」(Taylorization of intellectual of labour),高教負責人或是大學校長,更像是生意或是工廠的經營者,而非教育理念的落實者。甚至當我們大力批判,國內的高等教育已經氾濫的學術資本化,過去甚至政府還推出高教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無不讓我們詫異,究竟教育的本質是學習還是做生意?

 

台灣高教的學術資本化

 

而很遺憾的是,當年提出這計畫的人,如今正要接任台灣大學的校長。

 

或許大家還把爭執放在政治與情緒,但若我們回過頭來檢視管中閔擔任校長,其所提出的教育與政策理念,固然不是沒有亮點,但是在高教財團化甚至泛資本化的隱憂,更是我們所擔心的。管中閔在甫當選台大校長之際,就曾經提出教育經費缺口的問題,在此我們不妨參考美國例子。

 

台灣各界都喜歡聽美國看法,事實上加州大學這幾年就因為州議會要求,若要增加提撥經費,就必須要給予加州子弟更多入學機會,因此加州大學分校必須再收更多加州學生。舉這個例子用意在於,若台大真擔心經費問題,身為國立大學,應該更積極說服社會,為何要多拿社會更多資源,而非炒短線式讓企業影響學校選舉,干涉校園自主。若說反對政治介入校園,那當財團大樓在國立大學校園林立時,又豈會是清淨的大學環境所應該出現。

 

總結而言,當下最迫切的,還是要解決校長選舉之爭。立法院與教育部有必要就大學法中校長遴選規則,有更明確的利益迴避標準與把關機制。而在台大校內,則應該依,臺大《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第二十一點第二項:「本要點如有窒礙難行之處時,得由臨時校務會議補正之」,回到校園內自己解決這項紛爭。至於,先前有關抄襲的爭議,台大研究誠信辦公室應該要將論文三位當事人找來詢問,而非僅做不處理的決議,若是大小事都怕,那就枉費去年校長下臺,所帶給台大沉痛教訓的意義了。

 

台大校長選舉這堂課,帶給台灣教育界很多省思的機會,除了口水之外,大家都要平心靜氣的找出解方。因為這次的諸多爭議,或是似是而非的控訴,都非前無古人,我們更相信後有來者。若今日不能解決和面對問題,未來更將後患無窮。

 

※作者為台大學生

 

【延伸閱讀】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