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登罹難者握拳特寫 新聞學者:沒渲染血腥、展現求生意志

上報快訊 2018年02月08日 14:00:00
針對國內重大震災,《上報》在第一時間挺進災難現場掌握現場狀況,但8日一則報導,由於刊登了罹難者部分遺體的照片,於網路社群引起爭議。(攝影:葉信菉)

針對國內重大震災,《上報》在第一時間挺進災難現場掌握現場狀況,但8日一則報導,由於刊登了罹難者部分遺體的照片,於網路社群引起爭議。(攝影:葉信菉)

花蓮縣6日深夜爆發芮氏規模6.0的大地震,《上報》刊登了罹難者被埋在瓦礫堆中露出半截拳頭的照片,在網路社群引起爭議。新聞學者對此表示,國際重大通訊社的確偶爾會刊出重大災難現場的罹難者照片,在不刻意渲染血腥的前提下,這張照片也有激起讀者同理心、說明救難任務困難及展現受難者求生意志的張力,並非僅有負面解讀。

 

「真實性」是第一原則

 

針對處理災難新聞的原則,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林照真表示,災難新聞報導的第一原則是「真實性」,「新聞媒體有責任完整還原災難現場,讓閱聽眾能夠瞭解災區的真實情況」;由於災難新聞難以避免報導罹難者訊息,林照真強調,「災難新聞的照片選用要顧及往生者立場,以不提供血腥的遺體照為原則,以維護往生者尊嚴以及家屬感受。」

 

因此針對本報爭議新聞,林照真指出系爭照片是由消防單位提供,而災難現場救災為第一順位,記者不能隨意進出,因此若要報導現場情況,選用消防單位提供的照片有其必要,「若無法透過照片報導,讀者不會知道現場狀況」,而就畫面尺度而論,「這張照片也沒有血腥畫面。」

 

至於部分網友抨擊這照「太沒人性」,林照真則提供另一角度,表示讀者對照片的詮釋是開放的,因此相同的照片「也有激起讀者同理心、凸顯罹難者的不幸、說明救難任務難度、展現受難者求生意志」等效果,並非只有負面解讀的詮釋空間。

 

「不過度血腥驚悚」是關鍵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教授胡元輝表示,國際通訊社的確偶爾都會出現重大災難事件的罹難者照片,不過要注意三項原則,第一是比例的問題,但這一點網路媒體的確比較難以要求。第二是處理過程是否有其他目的,諸如展現災難的嚴重性、博取注意等等。第三是遺體所展現的方式,不能只刻意凸顯照片的驚悚度。

 

換言之,胡元輝說,若能兼顧比例原則,不過度血腥驚悚,兼顧了刊出罹難者遺體以外的目的,這樣的新聞處理就相對較少爭議。

 

【花蓮強震】
●江振昌埋在裡面 趴坐櫃台被瓦礫壓住
●【獨家】花蓮舊遠百「軟腳爆柱」 結構技師已認定為危樓
●台鐵協助慈濟 毛毯、圍巾220箱運往花蓮
●有親朋好友到花蓮玩嗎  連繫不上請告訴警方
●今日最新災情統計:死亡人數攀升至9人、失聯62人
●江振昌埋在裡面 趴坐櫃台被瓦礫壓住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