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大體屍塊販運遍布全球 受感染的屍塊也照賣

蔡娪嫣 2018年04月02日 07:02:00
美國人體買賣產業興盛,甚至供應了全球醫療機構的大體需求。圖為手術示意圖。(美聯社)

美國人體買賣產業興盛,甚至供應了全球醫療機構的大體需求。圖為手術示意圖。(美聯社)

作為已開發國家,美國管制遺體捐贈、屍塊交易的法律卻異常寬鬆,幾乎任何人都能輕易地合法購買、販售、出租屍塊。

 

《路透》(Reuters)8日報導,美國如此便利的人體買賣產業背後衍生出嚴重的結構性問題,包含人體買賣仲介商與捐贈者家屬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感染傳染性疾病的屍塊蒙混出海關、美國各部門的管制規範不一等。

 

美國捐贈遺體者被送往全球販售

 

7月20日,一艘香港籍的貨船從美國南卡羅來納州(South Carolina)查爾斯頓(Charleston)港口離去,那艘船載著數千箱子,其中一個箱子裝著利潤極高的貨品:數十位美國人的遺體殘骸。根據貨單,這艘船運往歐洲的貨品是價值6萬7204美元(約新台幣197萬元)的人類屍體,為防止屍體腐壞,箱子溫度控制在零下15度C。

 

這些人類屍體來自俄勒岡州(Oregon)波特蘭市(Portland)的公司「MedCure」,這間公司即是所謂人體買賣仲介商,解剖捐贈者的遺體,並將其販售給各大醫療研究機構而獲利。「MedCure」每年販售約1萬個美國捐贈者的遺體部位,其中20%銷往海外到至少22個國家。

 

(「MedCure」鼓勵捐贈遺體用於科學研究的影片)

 

與其他已開發國家不同,美國法律給於遺體捐贈的買賣很大的空間。沒有任何國家能像美國一樣發展出便於交易屍塊的產業,因此,像「MedCure」這樣的人體買賣仲介機構,在過去10年內業績蒸蒸日上,屍塊出口量大增。

 

自2008年開始,《路透》發現美國人體買賣仲介公司的事業版圖擴展到海外至少45國,包含義大利、以色列、墨西哥、中國、委內瑞拉及沙烏地阿拉伯等,加勒比海國家的醫學院進口完整遺體;德國整形外科醫院購買美國死者的頭部練習開刀技術。由於沒有主管機關管轄屍塊販運,因此無法得出美國一年出口量的確切數字。

 

市面上的遺體捐贈同意書,包含「MedCure」公司,都要求授權解剖屍體及運往海外。儘管如此,有些親屬其實並沒有意識到,心愛親友的遺體會被解剖,送到遙遠的國外,而簽下了同意書。人體買賣仲介商與捐贈者家屬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是整個產業鏈的一大漏洞。

 

台灣醫療機構也進口

 

人體買賣仲介商「MedCure」於2005年創立,與其他多數同行一樣,自稱為「非移植人體組織銀行」(non-transplant tissue bank)。「MedCure」在美國有5個營運據點,捐贈者逝世後會被分送到其中一個據點,再裝到冷凍集裝箱內,以卡車及飛機進行運輸。

 

「MedCure」2012年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建立據點。據貨單顯示,該據點成立以來,「MedCure」運送了至少6個滿載的大型人體冷凍貨櫃到阿姆斯特丹,其大型人體冷凍貨櫃的尺寸為,長12.2公尺、寬2.4公尺、高約3公尺。以2012年7月從美國塔科馬港口運往阿姆斯特丹的貨櫃為例,運送的屍塊重量高達2.27公噸,價值約為26萬美元(約新台幣761萬元)。

 

「MedCure」官網畫面。(圖片取自MedCure)

 

「MedCure」運裝遺體販售到各個國家,墨西哥一間醫院購買肩膀部位,台灣一間外科訓練中心買下膝蓋部位,智利一間大學則買了頭部。各國醫療機構仰賴美國公司提供遺體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部分國家的法律禁止解剖、販售捐贈大體。

 

信仰猶太教、伊斯蘭教、道教等宗教的國家,多半忌諱破壞遺體完整。新加坡醫療器材製造商黃逸伶(Huang Yi-Ling,音譯)表示,從美國進口大體,避免在宗教上與(國內)捐贈者的意願相衝突。

 

無良仲介販賣受感染屍塊

 

美國對於遺體交易的底線為,不得交易感染傳染性疾病的屍塊或遺體,貨品出、入境時,邊境官員或海關必須確認遺體保存狀況,是否受感染或是被妥善運輸。

 

底特律(Detroit)人體買賣仲介商拉斯本(Arthur Rathburn)1月因販售受感染的遺體而遭判刑。根據審判紀錄,拉斯本的公司「國際生物公司」(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Inc)將遺體保存在衛生條件很差的環境,將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與肝炎的屍塊,以及感染細菌性敗血症及吸入性肺炎的死者頭部販售給客戶。

 

「國際生物公司」缺乏誠信與良心的行為,讓經手的FBI專員都相當詫異。這種可能危及公共衛生安全的海外販運行為,引起美國政府擔憂。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enters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全球遷移及檢疫部門主任塞崇(Martin Cetron)指出,人體買賣仲介商解剖受感染的屍體時,必須冒著處理屍塊的人員受到感染的風險。

 

人體買賣仲介商拉斯本在法院出庭的模樣繪製。(湯森路透)

 

法規管制漏洞引憂慮

 

《路透》調閱美國政府邊境管制的紀錄,發現2008年至2017年之間,總共截獲至少75次疑似感染的屍塊,而出、入境相比,邊境官員通常較為注意入境的遺體是否安全。所有截獲的屍體都來自美國,並在之後返回美國境內。

 

由於沒有捐贈者死因等進一步資訊,美國邊境官員及人體買賣仲介商,對於屍體是否感染敗血症的認定有很大的不同,但敗血症引發的公共疑慮很高,不可不謹慎。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官員塞崇指出,導致敗血症的細菌可能是沙門氏菌、大腸桿菌、伊波拉病毒,因此進一步的遺體訊息文件很重要。

 

 

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通常會豁免血液、實驗用標本的出入境檢查,《路透》發現一些人體買賣仲介商會在裝運容器外貼上「豁免人體標本」的標籤,目的是希望貨品能蒙混過關。對此,塞崇相當不以為然:「我認為這是詐欺手法,若是人類遺體、屍塊,例如手、手臂、四肢等,就不能被豁免。」

 

人體買賣仲介商方面則認為,由於美國法律規範不明,讓他們即使想遵守法律,也難以遵行。奧克拉荷馬州(Oklahoma)人體買賣仲介公司「聯合人體組織網」(United Tissue Network)執行長哈里森(Alyssa Harrison)表示:「有很多規範不明確,或者部門間相互矛盾。」

 

美國傳染病協會(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公共衛生委員會主席贊恩(Matthew Zahn)認為,產業管制法規上的漏洞極大,業界與政府的脫節是相當危險的,政府應盡快提出改善措施。

 

專業醫師不敢使用敗血症大體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2017年11月突擊搜查「MedCure」公司位於波特蘭的總部,調查內容未公開,但《路透》經消息人士得知,搜查原因與海外販運有關。「MedCure」公司雇用律師艾德爾森(Jeffrey Edelson)回應:「MedCure致力於達成超越同業的最高標準,並相當重視其義務,以尊重捐贈者的方式,安全地交付大體。」

 

「MedCure」也提供大體給國際醫療研討會使用,而2016年初提供給加拿大醫療研討會、2017年1月供應給香港某學術研討會的大體,運回美國時皆被發現有細菌感染的情形。

 

「MedCure」位於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總部。(湯森路透)

 

2017年1月,「MedCure」提供大體給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進修培訓中心。《路透》檢視「MedCure」相關文件發現,該批大體中有位捐贈者死於感染性休克。

 

該中心主任鄭振耀回應《路透》詢問,他表示沒有足夠資訊查明捐贈者為何會感染性休克,但他本身不會使用該具大體進行研究。

 

鄭振耀說:「我會很擔心。」他表示,任何培訓研討會都有風險,但往後其培訓中心可能會拒絕敗血症的大體,或是與研討會主辦人討論是否使用。

 

對此「MedCure」公司律師艾德爾森回應,其公司已向客戶提供適當的醫療資訊,「客戶為醫療專業人員,處理大體時,理應有基本安全措施,包含戴手套、面具及清洗服裝。」

 

捐贈同意書上的「陷阱」

 

有些大體捐贈者家屬對於心愛的親友被解剖送往海外感到心痛。捐贈者親屬加列戈斯(Marie Gallego)向《路透》表示:「我當初應該要好好閱讀那些小字的。」

 

加列戈斯的丈夫丹尼爾.加列戈斯(Daniel Gallegos)2017年5月死於心臟病。丈夫死後數小時,亞利桑那州遺體捐贈機構的僱員便來電聯繫,該名雇員承諾遺體將用於醫學研究,也會獲得應有的尊重。

 

加列戈斯簽下2份同意書,一份是遺體捐贈機構的同意書,另一份是經手遺體的仲介機構「聯合人體組織網」的文件。「聯合人體組織網」的定型化契約,要求授權允許將她丈夫的身體部位送往國內或國外。

 

「聯合人體組織網」官方網頁畫面。(圖片取自United Tissue Network)

 

數月後,「聯合人體組織網」將其丈夫的骨灰返還,但加列戈斯沒有發現,這不是完整遺體的骨灰,「聯合人體組織網」將她丈夫的頭留存,之後送往以色列的醫療機構。加列戈斯說:「如果他們真的要拿我丈夫的遺體做這些事,他們應該事先告訴我,或口頭上說。」

 

「聯合人體組織網」方面回應:「在決定捐贈遺體前,我們會確保該家庭了解整個過程。」

 

遺體流浪半個地球後才火化

 

若不是鳳凰城機場的員工眼尖發現異狀,加列戈斯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她丈夫的頭顱變成什麼模樣。

 

2017年11月1日,丹尼爾與其他6名捐贈者的部分遺體殘骸,從以色列返回美國,「聯合人體組織網」打算將這些遺體運到亞利桑那州的據點火化。眼尖的機場人員發現貨單標誌有異,貨單顯示這批箱子裝的是單價10美元(約新台幣294元)的「電子產品」,然而棺材大小的箱子標示內容物為「人類遺骸」。

 

政府紀錄顯示,稽查人員感到相當疑惑,因為箱子包裝被戳破而傳出強烈的氣味。官員還向「聯合人體組織網」要求提供死亡證明文件,以確保遺體未受疾病感染,而紀錄顯示,其中一名捐贈者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

 

此外,《路透》檢視雙方來往紀錄發現,「聯合人體組織網」一開始並不同意官方有權要求死亡證明文件,也不認為該批遺體有狀況。雙方花了3周解決爭議,政府才將扣押的遺體殘骸返還,順利火化。

 

 

「聯合人體組織網」執行長哈里森澄清,稱是「人為疏失」導致貨單上把人類遺骸錯標成「電子產品」。她不贊成死亡證明文件隨遺體運送,還指稱「診斷敗血症在臨床上不會造成特定風險」。她也強調,「聯合人體組織網」恪遵人體醫學標本的進出口相關規範,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不該介入。

 

而以色列方面,向「聯合人體組織網」承租這批遺體殘骸的特拉維夫國際牙醫研究中心,負責承租項目的牙醫拉維芙(Milli Raviv)表示,該醫學中心始終秉持「高標準」來保護學生。但當《路透》詢問拉維芙是否知情,「聯合人體組織網」在貨單上的標記疏失,她卻回答:「我不清楚航運的事。」

 

美國人體買賣產業興盛,甚至供應了全球醫療機構的大體需求,但法規疏失導致業者與政府執法人員難以依法行事,也無法確切管制人體買賣仲介的無良行為。任何一具遺體都是每個親屬的摯愛,美國政府若不改善法規漏洞,恐怕加列戈斯一家的憾事還會重複發生。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