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蕾莎修女封聖在即 《衛報》:世人對其奉獻褒貶不一

余尹倫 2016年09月03日 16:25:00
仁愛傳教會的修女正在準備德蕾莎修女4日的封聖儀式。 (美聯社)

仁愛傳教會的修女正在準備德蕾莎修女4日的封聖儀式。 (美聯社)

「急於封聖會是一大錯誤,隨著時間流逝,一位(封聖)候選人的弱點會從世人的記憶中漸漸淡去。」威勒利(Paul Vallely)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8月31日刊載了《教宗方濟各:打開未解之結—天主教靈魂的掙扎》(Pope Francis: Untying the Knots –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Catholicism,暫譯)作者威勒利(Paul Vallely)寫下就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獲封聖一事的評論:「聖人是一位神聖而非完美的人。」

 

深受世人愛戴的德蕾莎修女在辭世近20年後,明天(9月4日)將正式由現任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梵諦岡為其舉行封聖儀式。不過,對於德蕾莎修女是否值得被封聖,仍存在著爭議。

 

 

德蕾莎修女本名為阿格尼斯.崗莎.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是出生在鄂圖曼帝國科索沃省史高比耶(Skopje)(現馬其頓共和國首都)的阿爾巴尼亞人。她在1928年選擇奉獻生活、追隨天主聖召,加入了愛爾蘭羅雷托修女會(Sisters of Loreto)。 1946年,德雷莎修女在尼泊爾大吉嶺(Darjeeling)看見當地人民的苦難後,決定成立仁愛傳教會(Missionaries of Charity)。1950年,仁愛傳教會在印度的加爾各答成立。

 

「神會施予」

 

《衛報》描述,德蕾莎修女有一次為了一群無家可歸的人們,而前去一間位在英國倫敦的連鎖超市購物。她當時將手推車塞得滿滿的,來到收銀台前時被告知消費金額為500歐元(約新台幣1萬4000元),德蕾莎修女不解地答道:「這些是要給窮人的啊」;店主回說:「非常高尚」,便再復述一遍金額。「不,你不懂,這是要給窮人的」,德蕾莎修女再說。

 

 

店主告訴德蕾莎修女是她才搞不清楚狀況—她依舊得付錢。這尷尬的僵持局面,就在德蕾莎修女與店主互不退讓的情況下,硬生生地於開車載她前來購物的英國志工眼前展開。最後,德蕾莎修女身後、看不下去的顧客跳出替兩人解圍,「沒關係,她的帳我來付」。這時德蕾莎修女別過頭向志工說:「我說過,神會供應(I told you God would provide)。」

 

無私奉獻有目共睹

 

對德蕾莎修女的仰慕者而言,4日的封聖儀式正是她多年來無私奉獻的甜美果實—她一生致力為印度加爾各答(Kolkata)貧民服務,並在世界113個國家開設垂死之家、供無家可歸之人居住的收容所、愛滋病療養院、痲瘋診所、孤兒院及學校。這些機構由仁愛傳教會下4500位修女合力經營,照顧德蕾莎修女口中「最窮的窮人」(the poorest of the poor)。

 

 

她對普世窮人的貢獻,更在1979年替她贏得諾貝爾和平獎。

 

而英國記者蒙格瑞奇(Malcolm Muggeridge)1969年以她為題材拍攝的紀錄片《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獻給上帝的美好事物),呈現出印度街頭不堪的貧窮現象及收容所內人民生活,讓德蕾莎修女一舉成了家喻戶曉的世界名人。

 

收容所醫療環境惹議

 

但並非每一個人都認同德蕾莎修女的貢獻及其對待窮人的方式。

 

英國記者希鈞斯(Christopher Hitchens)曾在1994的電影《Hell’s Angel》(地獄天使)中,批評德蕾莎修女只處理貧窮引發的「後遺症」,卻忽視其成因的態度;接受惡名昭彰政客的捐款,卻未公開明細;反對墮胎及節育措施的保守天主教立場;「加爾各答垂死之家」內糟糕的醫療環境等。

 

 

希鈞斯對德蕾莎修女的指控有其爭議,但曾受他訪問、於「加爾各答垂死之家」服務的印度醫生Aroup Chatterjee卻提出證言—針頭未經消毒便重複使用,止痛劑、點滴不足等,引發外界關注收容所的環境。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1994造訪該機構後,同樣指出其存在的疏漏—未去區分垂死及仍可被醫治的病人。

 

看待苦難方式異於常人

 

德蕾莎修女的評論家指出,這些對她的批評主要來自她那古老(archaic)看待苦難(suffering)的宗教立場—德蕾莎修女認為受苦是「美麗的」(beautiful),因其讓窮人得以「感受耶穌的苦難」( share in the passion of Christ),但並非每一位垂死之人都認同她的觀點。德蕾莎修女曾經對著一位病人說道:「你正和十字架上的耶穌一般受著苦,所以耶穌一定會親吻你」,他答道「那麼請你告訴他,停止親吻我吧!」

 

 

面對外界懷疑收容所的醫療環境及對待病人方式,德蕾莎修女反擊表示,她開設的垂死之家本非醫院,「我們不是護士、我們不是醫生、我們不是老師、我們也不是社工」、「我們是修女(We are religious)」。

 

加爾各答人民的守護天使

 

儘管外界對德蕾莎修女看待、照護窮人的評價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的確在無數窮人、病人最無助的時刻,伸出援手,成為他們最堅強的後盾、畢生難忘的「守護天使」,尤其是她貢獻近50年心力的加爾各答人民。

 

39歲的小兒麻痺患者路易士(Gautam Lewis)透露,雖然德蕾莎修女4日才會被正式封聖,但一直以來他都堅信著她的聖人地位。路易士自小被父母拋棄,所幸7歲那年被德蕾莎修女創立的仁愛傳教會一間孤兒院收留,目前在英國定居。他說:「她將我們視為己出,她是我們的守護天使。」

 

路易士現在於英國經營一間專替殘疾人士開設的飛行學校。他表示,修女是影響他生命最大的人,「德蕾莎修女賜予我一個展開新生的命運。」他認為4日的封聖儀式「僅是個形式,大多數在加爾各答的人們早視修女為聖人了。」

 

 

德蕾莎修女個人的信念、無私的奉獻的態度、熟稔的公關技巧、造訪各地的經驗,更讓聯合國前秘書長裴瑞茲(Javier Pérez de Cuellar)稱其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女人」。

 

而德蕾莎修女「並非每個人都能成就大事,但至少我們能用偉大的愛來做小事。」(Not all of us can do great things. But we can do 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的理念,更將長留人心。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