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新創領航人系列13> 李玉嬋推動諮商心理師與民眾幸福牽手 建構美麗心世界

虞煥榮胡鴻仁 2018年03月08日 13:55:00
李玉嬋(圖右)與上報社長胡鴻仁暢談如何建構幸福指標與心理健康(圖片來源:虞煥榮攝)

李玉嬋(圖右)與上報社長胡鴻仁暢談如何建構幸福指標與心理健康(圖片來源:虞煥榮攝)

心痛的感覺真的會比皮肉或身理病癥的疼痛更令人痛苦?更令人憂傷、絕望嗎?我們天天努力追求的只是財富的累積與身體的健康?或是還要花多一些時間去建構及享受幸福的生活呢?

 

 

在3月20日國際幸福日(International Day of Happiness)的前夕,身兼大學人類及心理相關學院院長及諮商心理師的李玉嬋說,「每個人都享受著幸福的快樂,這世界必定更加地美好」。她強調,不論種族及年齡,也不管國別及性別,人與人之間若能彼此平等對待,有包容心、互相幫助,在心態及行動上就能讓社會更和諧也更快樂。

 

 

她分析,21世紀的三大黑死病分別是癌症、愛滋病,以及憂鬱症;其中,中或重度的憂鬱症病患,常會成為家人及社區照護的沈重負擔。這類心理病癥最常見的有男女感情困擾、婚姻暴力、夫妻或親子關係失調、不同程度的兩性及職場壓力,以及財務或健康等問題造成,輕者失眠、情緒起伏、焦躁,嚴重的產生精神分裂、會有傷害他人或自己的傾向。

 

 

李玉嬋認為,創造有幸福感的健康心態是當下非常重要的課題,「要快樂、要開心是有方法的,而且做起來一點也不難;如果有覺得心理很難受、壓著透不過氣?趕快先找諮商心理師談談」。她強調,「心病」能早期預防是絕對重於事後的醫療。

 

 

從醫療產業或醫療體系的角度來看,諮商心理師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然而台灣的心理師與歐美先進國家在人口比例的配置上仍有一段差距;李玉嬋近十年來從法令制度與醫事系統上,全力推動諮商心理師的普及化。她強調,希望短期內能做到:有初期心理癥狀的就像是去社區裡的小診所看感冒一樣,就近諮商診治就馬上獲得解決;較嚴重的精神病況及官能障礙,再去身心科或醫療中心尋求專科醫師及藥物診療醫治,了解這樣的分工,才能讓國人的身心更健康。

 

 

 

1965年生的李玉嬋,從台師大的學生時期擔任「張老師」開始,就與心理輔導、相關訓練、諮詢協商等工作結下不解之緣。她說:「我在台師大唸的是教育心理系,在大三時開始,做了七年多的張老師,我是119號;而後又接下晚晴協會的志工,這段時期我親身輔導過超過1,000件個案」。

 

 

這段讓她一次次必須用心傾聽、一句句更要好好談,與來自全台各地求助聲音的互動經驗,對李玉嬋來說,讓她了解自己已經愛上了這項可以幫助別人、從悲傷絕望的谷底掙脫的心理諮商工作,她說:「分手、失業、被打罵、小三或小王的事,件件是令當事人痛不欲生的,當時的我深切感悟到,人們一旦有心理的障礙,多半的反應會比身體發生疾病的感受更不適應、更為嚴重」。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的院區配置圖樣,歡迎去參加「幸福人闖關導覽」的活動,完成可獲得紀念品(圖片來源:虞煥榮翻攝)

 

 

從李玉嬋的資歷與工作職銜中,可以了解她專注的領域與工作內容;她目前是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的院長,也是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的教授;除了教學外,還擔任癒「心鄉心理諮商中心」的諮商心理師,為有精神失衡困擾的病友提供輔導。而為了推動諮商心理師納入醫療及社區體系,並讓國內的醫事法條更符合時代需求,李玉嬋並兼任台灣諮商心理學會、台灣圓緣慈善推廣協會,以及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這三會的理事長,她說,「做這件我喜歡做的事,我就有幸福圓滿的感覺,雖然事情很多,卻覺得很有意義價值,很快樂!」

 

 

若要更簡單、更方便地讓有心理問題的病友獲得妥適的照護,李玉嬋認為,首先就是要提高「諮商心理師」的普及率,以及讓國人了解在何種病況下、應該去找這類諮商心理師來協助。她說:「全台目前有25個諮商心理研究所,畢業的碩士生即可取得諮商心理師證照考試的資格,這類專業諮商心理師跟病友只對談溝通,不能開處方箋;另外也有主要針對精神疾患的臨床心理研究所有10餘所院校,這類的畢業生主要做精神疾患的心理評估與衡鑑,也不能開立藥方。」

 

 

針對全國總數約為2,500~3,000位左右執業的諮商心理師、以及約1,500位的臨床心理師,李玉嬋覺得還有提增的空間,「最重要的是要讓民眾方便、就近地多多諮詢利用,才能達到全民身心都健康的目標」。她強調,民眾必須了解,醫院的精神科醫師是透過治療、手術、藥物,或復健的醫療行為,來改善較為嚴重的心理病癥;諮商心理師是採取與病患懇談解憂、分析了解,或用問卷及傳授自我認知調節等,用溝通及放鬆的心理機轉方式,來解決病友心理障礙的專家,而且,諮商心理師就在社區裡執業、他(她)就在病友的身邊。

 

 

李玉嬋認為,目前諮商心理師在各級醫院的配置較短缺,對於一些不是精神病人而是一般腫瘤、癌末或嚴重內外傷及失能患者常發生合併心理挫傷,也常常僅能由非心理師專業的護理人員來簡化診療。

 

 

「我一直向主管單位及醫學中心建議,除精神科之外的腫瘤科、婦產科等一般科別,也必須固定配置諮商心理師,協助激勵讓病友內心堅毅、預防憂鬱失志,甚至自殺的意念。」她說,其實,到大醫院尋求心理專科診療,或到社區的衛生局或衛生單位找諮商心理師來解決,都很方便。只是一般民眾還不太知道諮商心理師已普設在衛生單位及社區。生活周遭有很多地區的執業諮商心理師,都能解決初期的心理問題。

 

 

李玉嬋努力的讓諮商心理師更普及化,並推動BMI這項自我檢測的幸福指標(圖片來源:虞煥榮攝)

 

 

BMI自我檢測好方法 突破心魔 找到幸福心價值

「看透生死很難嗎?」李玉嬋回想工作上一些高難度的案例該如何處置?她說:「像八仙塵爆中嚴重的傷患必須要截肢救命、剛檢查出已癌症未期的病人要讓他知道確定不久人世,這要怎麼跟病患說呢?又是誰去說才比較適當呢?」李玉嬋強調,當事人踫到這樣的遽變在心理上非常難承受,所以在告知的溝通技巧上,專業諮商心理師可以提供壞消息告知的溝通與激勵技巧訓練,並針對適應困難的病患及家庭提供心理諮商專業服務,才能減緩病友心理的衝擊,並好好配合醫療。

 

 

重大傷害或事件會造成嚴重的心理病癥,親友或自己較容易查覺而去就診醫療;但有些緩慢的壓力或情緒上的長期糾結與困惑,一旦突破臨界限,常有不可預期的行為及情緒爆炸失控表現。李玉嬋目前最大的職志是要推動一項「全民心理健康檢查」的三大指標與提升的策略,讓大家自我檢查。

 

 

李玉嬋院長(居中長髮)與專業的心理師,一塊推動幸福養心站(李玉嬋提供)

 

 

李玉嬋按照國人的身高體重換算成身體質量指數BMI來監控衡量每個人的幸福指標,幫自己打分數,填好下述的問題,看看心理健康是否OK。

 

  1. B 我能友善結交至少一位至親好友互相支持親密陪伴程度0-10分有幾分?
  2. M我能掌握自己內心想法和心情並維持情緒平穩安心程度0-10分有幾分?
  3. I 我能認同自己的價值和自己的生命是圓滿有意義的程度0-10分有幾分?

 

 

創設並倡導這項指標的李玉嬋說明,BMI的架構分別是,第一項是人際支持(B = Be friends 友善,人際支持的親密感),也就是能夠友善的待人、結交親朋好友,互相支持的人際親密的感覺;第二項是情緒平穩(M = Mindfulness正念,情緒平穩的掌握感),也就是能夠掌握自己內心的想法和心情、並維持情緒平穩與安心的程度;第三項是價值圓滿(I = Identity認同,自我價值的意義感),是能夠認同自我的價值所在,以及自己生命是圓滿及有意義的程度。

 

 

李玉嬋說,「心理B、M、I分項各7以上,總分21以上,就代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養心習慣良好;若稍低於各項分數及總合分數,心理健康養心習慣還需要自我加強及適度輔導,以避免憂鬱;若各項低於5分,請找諮商心理師商討養心抗壓止鬱解方;低於3分務必要立即找專業心理師甚至精神科醫師協助」。

 

 

李玉嬋進一步分析,聯合國自2012年開始就每年公布一份「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這份報告是由專家們針對各國的生產總值GDP、健康壽命、貪汙程度、社會支持、主觀幸福感、慷慨氣度等六項來調查,2016年的排名報告中,全球最幸福的國家依序為:丹麥、瑞士、冰島、挪威、芬蘭、加拿大、荷蘭、紐西蘭、澳洲、瑞典。台灣排名35名,台灣這個名次在亞洲優於經濟力強旺的日本及香港,卻落後新加坡、泰國、南韓。

 

 

一個國家的幸福排名除了參考GDP外,國民幸福指數GNH也愈來愈重要,這包括公平永續的社會經濟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維護並推動傳統文化、良好的治理四個重點。李玉嬋舉例表示,總總分析看來,像是稍早瀕臨經濟破產的北歐冰島,以及普遍貧窮的不丹,人民都很快樂,所以只一昧的追求財富,絕對不是贏得幸福的唯一指標。

 

 

很有自信、很開心的李玉嬋院長與優秀的師資群,邀請大家一塊擕手打造幸福人生(圖片來源:虞煥榮攝/翻攝)

 

 

全世界最令人嚮往、最令人渴望的奢侈品是億萬豪宅?千萬豪車?珠寶黃金?醇酒珍饈?李玉嬋引述美國「華盛頓郵報」評選出「最新世界10大奢侈品」中,上述這些昂貴的商品一樣也沒有,這項排名依序是:

 

  1. 身體健康和內心豐富
  2. 一顆自由喜悅和充滿愛的心
  3. 感染並點燃他人的希望
  4. 安穩平和的睡眠
  5. 享受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
  6. 彼此深愛的靈魂伴侶
  7. 任何時候都有真正懂你的人
  8. 生命的覺醒和開悟
  9. 走遍天下的氣魄

 

 

助人者也要人助 尋求諮商心理師紓解壓力

今年2/19大年初四驚傳年輕警官自殺的憾事,最讓人困惑不解的是,沒有財務問題,也沒有感情問題的不明原因自殺,無從預防讓人錯愕。李玉嬋分析此個案表示,從選擇性緘默觀點來理解,以上吊的方式表達了無法說出口、也無法尋求外界協助的心理痛苦,似乎可連結到優秀警官自我要求過高,或某種工作出了狀況壓力而萌生短念的猜測。

 

 

藉由不斷的自我提醒及練習,可以舒緩工作及生活壓力(圖片來源:李玉嬋提供)

 

 

以一位諮商心理師的專業視角、李玉嬋在此案發生的隔天就立刻提出新聞稿呼籲,「要重視無預警的自殺者,深藏在心底無法說出口的沈重壓力」她說,這個警官的不幸個案,相關單位應該重新審視警察同仁及和醫護人員這群高壓、高標的專業助人工作者,他們在處理自己內心壓力與憂鬱痛苦時,往往被訓練或要求必須選擇緘默,隱藏自己內在的不平、痛苦;她強調:「這樣會把內心束縛積蓄成壓力鍋,不知哪天會被引爆!」

 

 

「選擇性緘默症」,像是孩童被長期霸凌也不敢說的案例,通常要等到紙包不住火而爆出自傷、傷人時才被大家關注。李玉嬋表示,在網路發達的現在,「選擇性緘默症」已逐漸蔓延到欠缺處理人際難題的宅男宅女,以及不太被允許揭露自己脆弱面的專業助人者身上(類似警察個案),而造成心理困擾甚至心理疾病與自殺意念。李玉嬋強調,針對高壓、高標的專業助人工作者(警官和醫護人員),是非常需要特定的情緒紓壓教育與訓練,要提供保密的心理諮商資源,來紓解這類的職場壓力。

 

 

她說:「我們的努力方向,必須朝向人人在生理與心理上都能達到和諧的狀態,而不只是身體強健而已;我們倡議健康BMI的幸福心指標,並持續推動全民心理健康檢查;更要從心得力、以愛為師、打造國人幸福多元的新境界」!

 

關鍵字: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