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一場終結泛民的選戰

洪耀南 2016年09月06日 10:27:00
這次選舉是香港回歸以來,投票率最高一次,達58%,幾個投票所大排長龍等待投票,甚至有到晚上兩點半才投完的地區。(路透社)

這次選舉是香港回歸以來,投票率最高一次,達58%,幾個投票所大排長龍等待投票,甚至有到晚上兩點半才投完的地區。(路透社)

2016年香港立法會議員選舉,其結果令部分民主派人士「喜出望外」,尤其是雨傘運動之後的幾位初生之犢、青年才俊當選更成為指標。但真實是如此嗎?方志恒教授用「保住」兩個否決權,凸顯選前的悲觀,其結果能夠維持現狀,算是超出預期的勝利。

 

泛民的終結

 

香港過去30年來,政治基本區分「建制派」、「泛民」,然而泛民的反對運動爭取是「雙普選」為主,但2014年中國人大常委會的「8.31決議」,完全否決泛民長期運動的目標,也是導致「雨傘運動」的主因。雨傘運動之後,非建制派以傳統泛民統稱,但內涵已經轉成:民主自治、民主自決、城邦建國論等三派,這次選舉,民主自決成為主流,甚至還區分內部自決與外部自決,而老泛民在中共的圍堵加上本土派的崛起,讓「老」泛民只能轉型或凋零。

 

世代的終結

 

回歸以來的香港,政治人物的臉孔一成不變,歷久沒有彌新。2012年由中學生發起的「反對國民教育教科書」事件,一夕之間,香港兩大陣營的政治人物的老化問題浮上檯面,四年來,主要政黨都以世代交替為目標。這次選舉更多老面孔退出幕後或掛名票單第二名,而中聯辦也逐漸「扶持」年輕、高學歷、外貌亮眼的候選人,取代配合度差的代理人。所以無論西環(中聯辦所在地、也是中聯辦的代名詞)或泛民陣營,世代交替成為這次選舉的另一個亮點。

 

首投族非泛民的優勢

 

這次選舉是香港回歸以來,投票率最高一次,達58%,晚上十點半還有幾個投票所大排長龍等待投票,尤其太古地區更投票到晚上兩點半才投完,對香港的民主有激勵的作用。香港的首投族非自然產生(年紀一到就有投票權)是採取登記制,所以香港就有所謂「種票」在選區內大量登記支持的選民,這也是建制派對抗年輕選民(天然獨)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大量登記(種票)年長的選民,從這次選民結構得知,18~25歲增加21,129人(+5.74%)、26~40歲增加37,504人(+5.03%)、41~60歲增加34,569人(+2.37%)、而60歲以上就增加209,629人(+23.41%)。

 

除了選民結構增加的不合理以外,投票所的出口調查,成為選戰動員最佳利器,即時掌握各候選人的得票狀況,資訊不對稱十分嚴重,也是導致十點半前大排長龍等待投票的狀況,被動員出來「搶救」特定候選人。

 

豬一樣的隊友

 

選舉登記時香港政府對候選人填寫不支持獨立的確認書,甚至對某些候選人祭出「取消候選人」資格,讓非建制派找到著力點,甚至已經破局的協調初選制,在選前一天出現轉機,支持度低的候選人主動棄選,讓選票集中。多席次的搶救就容易讓原本支持度低開出高得票,原本穩定當選反而出現落選或當選邊緣的狀況。這次選舉,香港政府對非建制的整合棄保功不可沒。

 

2047年的50年不變承諾,逐漸質變,傳統泛民的期待已經落空,這次選戰終結過去建制派與泛民的二分法,只剩下建制派非建制派的區隔。非建制派路線出現百花齊放,民主自治雖衰退,但非建制派的席次還是較多。另外,民主自決雖然可謂贏家,但內涵則呈現百家齊鳴。城邦建國論首度攻佔立法會席次,但多數被阻擋在體制外,非建制派的平時競爭、選戰整合模式,能否持續走下去?還是被中共統戰逐一攻破?關鍵還是香港的民意。

 

※作者為台灣世代智庫執行長/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秘書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