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旅遊經濟不是只有陸客經濟

廖晨宇 2016年09月08日 07:18:00
陸客團減少,台灣不該把它視為旅遊業的寒冬。

陸客團減少,台灣不該把它視為旅遊業的寒冬。

9月12日,旅遊業「一條龍」們,包含餐廳、購物店、旅行社等業者將上街抗議陸客團大幅減少,影響生計,筆者深深不以為然。蔡英文總統就任以來,媒體、在野黨不斷營造一股兩岸關係決裂,陸客不再開放來臺的氛圍,然而就觀光局甫公佈的資料中,誠然中國大陸旅客總人次下滑,然而在國際旅客的部分因為陸客減少,韓國反增52.8%、中東地區增加37.5%的旅客湧入,而日本增加14.7%、泰國也增加11%的觀光人次,而陸客「自由行」的比例亦是不減反增。

 

行文至此,各位一定會想此次旅行業者串連抗議,想必是因為陸客團比例過重,才會導致首家陸客團旅行社無預警倒閉,但事實上,若對臺灣旅遊業略有了解的民眾便一目瞭然,該公司的倒閉並非因為接不到團,而是在「買團」、「零團費」、「低成本」的惡性循環下無法經營的必然結果。

 

筆者身邊有多位導遊朋友,在提及自己帶團的「業績」時,常會以「掛蛋」(其中一個購物店無人消費)、「同心圓」(兩購物店掛蛋),互相揶揄陸客消費力遠不如預期,甚至有「Audi」(四個圓圈)、「奧運」(五個圓圈),在最常見八天七夜的環島團中,一次進九至十個購物店如同家常便飯,而唯一原因就是因為台灣旅行社為搶陸客生意,惡性競爭,將所有利潤賭在陸客購物的抽成上,不但無法真正推銷觀光,反而讓台灣印象剩下「購物」而已。

 

中國大陸的觀光社群常流傳兩句名句:「沒來過寶島,終生遺憾;來了寶島,遺憾終生」、「到台灣是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反觀來台的日本、韓國團,則能夠因正常的團費開銷而品嚐台灣美食、進行深度旅遊。去年觀光局曾下命令,嚴禁陸客團進入購物站,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旅行社利用「滑站」、「借洗手間」等名義故態復萌,低成本的旅遊品質,才終釀致月前的火燒車慘劇。

 

是故,陸客團減少,台灣不能把它視為旅遊業的寒冬,因為事實上「陸客經濟」早已不如預期,真正具消費力、所創造的消費沒有落入港資、澳資購物店的陸客來自自由行的散客,而日本、韓國、東南亞乃至於歐美的遊客,才是能夠推動台灣「旅遊經濟」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旅遊經濟不該只有陸客經濟,讓台灣在國外旅客心中留下美麗寶島的印象,趁此時機淘汰病態的陸客團模式,才是根本之道!

 

作者為台灣青年公民參與協會秘書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