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裡是全球最美的地方」 馬拉拉重返巴基斯坦老家

葉舜欣 2018年04月02日 10:40:00
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湯森路透)

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湯森路透)

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3月31日重返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Swat Valley),是她2012年遭神學士(Taliban)槍襲後首度返回自己的家鄉。當年離開時僅有14歲的她,目前已經20歲,在此之前也常到世界各地發表演說,倡議女孩的教育權。

 

據《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馬拉拉在巴基斯坦軍方的嚴密保護下,與父母親和兩名兄弟搭乘直升機,從首都伊斯蘭瑪巴德(Islamabad)回到史瓦特河谷。接著,她再到明哥拉市(Mingora)造訪曾經住過的出租屋,並到當地一所學校與學生們會談。

 

 

 

馬拉拉(前排右一)回到故鄉後,與家人的合照。(湯森路透)

 

回到家鄉的馬拉拉哽咽道:「經過5年半再次踏入故鄉的土地,我真的很開心,今天是我此生最快樂的一天。」她還說:「我其實不太常哭⋯⋯雖然我才20歲,但是我經歷過太多了。」

 

此外,馬拉拉也在推特上發文表示:「很高興可以看到我的家人、拜訪老朋友並再次踏上這塊土地。」隨後附上一張在老房子花園裡的照片以及靠近明哥拉市時,從直升機往下拍攝斯瓦特山谷風景的照片。

 

她還說:「對我來說,這裡就是全世界最美的地方。」

 

 

馬拉拉將在2日回到目前居住的英國。她表示,待她完成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的學業後,她將永久回到巴基斯坦。

 

馬拉拉倡議女孩教育權 巴國人民反應兩極

 

斯瓦特河谷曾經是巴基斯坦神學士的據點,慘遭恐怖主義統治,直到2009年一場軍事行動將神學士武裝分子和他們的領導人法茲魯拉(Mullah Fazlullah)驅逐出境後,才恢復了較和平的生活。

 

馬拉拉與父親合照的海報,被懸掛在她曾經就讀的學校。(湯森路透)

 

馬拉拉此次重返故鄉,反映了巴基斯坦在神學士撤離後的改變。雖然大部分人民都十分支持她,但也不乏認為「她羞辱祖國」的保守派人士,對馬拉拉倡議女性教育和賦予婦女權力的使命深表懷疑。

 

《英國廣播公司》(BBC)編輯拉仕德(Haroon Rashid)表示,對保守派人士來說,接受教育的女性是危險的,尤其在農村地區,數百萬女孩都輟學留在家負責完成家務。

 

巴基斯坦甚至有一群私立學校將星期五訂定為「我不是馬拉拉節」。這些學校的發言人說,他們不同意馬拉拉的「反伊斯蘭和反巴基斯坦意識形態」。

 

對此,馬拉拉表示她非常意外。她說:「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反對我?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我甚至不看這些評論,也許他們希望我看到,但我不看。」馬拉拉還說:「我唯一會說的是我愛巴基斯坦,我是巴基斯坦人,我希望這個國家有更美好的未來。」

 

馬拉拉(中)與父親(右),以及父親好友(左)的合照。(湯森路透)

 

因教育被射殺 馬拉拉維權路的艱辛

 

馬拉拉自11歲起就開始撰寫匿名日記,記載當時巴基斯坦在神學士的控制下,她求學的辛酸。當時,巴基斯坦的女孩就算上學也都不敢穿校服,有些甚至擔心成為被攻擊的目標而選擇退學。

 

BBC烏爾都語部後來發表了馬拉拉的日記,導致她在當地愈來愈受到關注,也引起了該地區活躍的神學士武裝分子的注意。自此,她和家人就經常收到死亡威脅。

 

馬拉拉至今所獲得的獎狀與獎盃,都放在她的老家。(湯森路透)

 

2012年10月9日的下午,馬拉拉放學後一如往常搭乘校車行經斯瓦特河谷,不料卻遭到蒙面的神學士武裝分子暗殺。當時歹徒高喊:「誰是馬拉拉?若不說出來就殺死所有人!」在被認出之後,她便遭到三次槍擊,其中一顆子彈不幸穿過她的頭部、頸部,最終留在肩膀內。

 

這起事件震驚了全球,也改寫了馬拉拉的命運。

 

 

頭部受重傷的馬拉拉,先在巴基斯坦一間軍醫院接受手術,再到英國接受進一步治療。她沒有因此被嚇退,繼續參與國際性的女性教育運動,並與父親成立了馬拉拉基金(Malala Fund),協助全球女孩繼續讀書。

 

2014年,馬拉拉以17歲之齡,成為歷來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同年更在瑞士獲得了世界兒童獎。

 

她曾經向BBC表示,她的理想是從政,希望在巴基斯坦推動全民義務教育,讓男女都可以上學。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