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求用戶刪除越戰經典照惹議 臉書改口:不用了

余尹倫 2016年09月10日 12:49:00
越戰代表照。(美聯社)

越戰代表照。(美聯社)

1972年,一張全身赤裸9歲女孩哭喊逃離遭燒夷彈(napalm)轟炸越南村莊的照片,震驚全球,將戰爭的無情烙印世人心中,更於翌年贏得普立茲新聞獎,一舉成了至今最著名的戰地照片之一。

 

社交媒體臉書公司(Facebook)8月卻因其「禁止上傳裸露照片」政策,刪除一名挪威用戶臉書上傳的這張經典照,引起各界撻伐聲浪,批評臉書忽視照片背後的歷史意義與定位,原本堅持撤照立場的臉書卻於昨(10)日突改態度,表示日後將允許用戶上傳這張極具代表性的照片。

 

裸露照片的拉扯

 

挪威作者艾格蘭(Tom Egeland)8月於個人臉書上傳這張由美聯社(AP)華裔越南攝影記者黃公崴(Huynh Cong Ut)在1972年6月8日拍下、一名越南女孩裸身逃命的照片時,遭臉書以「違反禁止上傳裸露照片」政策為由刪除,引起一片譁然,促使外界就臉書作為編輯者(editor)角色的權限展開討論。

 

 

臉書刪照遭全球撻伐

 

挪威最大報社《晚間郵報》(Aftenposten)10日在其頭版刊登這張經典的戰地照片,報社總編輯漢森(Espen Egil Hansen)更寫了一封致臉書創辦人祖克伯(Mark Zuckerberg)的公開信,稱此禁令有濫權(an abuse of power)嫌疑。

 

挪威最大報社《晚間郵報》(Aftenposten)10日在其頭版刊這張經典的戰地照片。(美聯社)

 

兩方人馬的衝突在10日挪威現任首相瑟爾貝克(Erna Solberg)加入戰局後,越演越烈。瑟爾貝克10日在個人臉書上傳這張照片,同樣遭臉書予以刪除。同日她向美聯社(AP)表示,「今日,照片在創造影響力(making an impression)上扮演重要角色,如果你去編輯過去的事件或人物,你等同是在改變歷史與現實。」

 

不敵輿論10日改口

 

臉書起初堅持刪照立場,但10日在挪威首相及《晚郵報》以具體行動呼籲訴求後,改變立場,表示已經聆聽到用戶(community)的聲音、也認可這張照片在全球的重要性,日後將允許用戶上傳、分享該張照片。

 

臉書表示,「基於它是一張具歷史意義的指標性照片,因此允許分享的價值將勝過為保護用戶而將其刪除的價值。我們會恢復先前遭移除的那些照片。重設系統可能須花上一點時間,但幾日後這張照片應可於臉書上進行分享。」臉書強調,「我們隨時都在改變(使用)政策,以確保相關政策在顧及用戶安全的同時,也能促進言論自由。」

 

 

用戶聲音扮演關鍵角色

 

得知臉書更改立場後,瑟爾貝克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第4電台訪問時說:「這很棒。我現在是個開心的首相(I'm a happy prime minister)。這指出使用社群媒體也可以在其平台上帶來政治改變。」她透露社群用戶的意見是具有影響力的,而讓她開心的原因是當用戶發聲要求改變時,得到應有回應。

 

這起事件的中心人物、臉書帳號遭暫停的挪威作者艾格蘭也在推特上開心說道:「雖然這並沒有完全解決涉及臉書及挪威媒體的艱困議題,但今晚我感到十分開心。」

 

 

在「禁止上傳裸露照片」此一政策下,臉書原先禁止用戶上傳婦女哺乳及接受乳房切除術後(mastectomy)拍攝的照片,但最後不敵廣大用戶的輿論壓力,調整立場、放寬「裸露」定義的標準,並允許類似的照片於其平台上展示。

 

科技公司?還是新聞媒體公司?

 

不過,透過一封公開信讓事件曝光在世人眼下的漢森,卻透露自己仍是憂心忡忡。漢森指出,那封公開信的重點其實在於促使眾人、並力邀祖克伯加入討論臉書作為資訊過濾者(filter)的身份及其伴隨的權力。

 

 

他在《晚間郵報》官網上稱,臉書10日的決定十分明智,「身為編輯者時常得做的一件事,就是在理解自己作出錯誤決定後改變心意。」「但我文章的重點、及呼籲祖克參與討論的,是臉書因著在大量資訊流經其平台擁有的權力。」他呼籲祖克伯趕快認清臉書已成為資訊過濾者的事實,「而這會引發諸多爭議性的問題」。

 

但祖克伯曾在上月一場於義大利舉行的演說現場上告訴台下觀眾,他並不希望臉書扮演的角色從科技公司轉變成「新聞編輯者」(news editor),「不,我們不是媒體,而是間科技公司。世界需要媒體(新聞)公司,但同時也需要像我們一樣的科技平台。我們非常嚴肅地看待著這個角色。」

 

越戰最殘酷的印記

 

照片中那名裸身的9歲女孩名叫金芙(Kim Phuc)。1972年,金芙與家人住在南越的浪滂縣。南越軍隊當時正猛烈攻擊被北越佔下的浪滂縣,而6月8日當天,金芙正與家人及其他平民跟隨南越陸軍從該地的一處高台教寺廟逃往由南越軍隊控制的據點,卻不幸被南越飛行官誤認成敵軍,遭投射燒夷彈(凝固汽油彈)攻擊。

 

 

當時金芙身上的衣服早被燒夷彈爆炸後產生的高溫燃燒殆盡,她邊奔跑邊張開雙臂哭喊著「好燙、好燙」,據稱金芙的部分皮膚當場被熔掉,全身有30%的三度灼傷,傷勢集中在背部及左手。這個駭人場面被AP攝影記者黃公崴攝下。黃公崴隨後利用自己的記者證,將金芙一行人送往當地醫院治療。

 

 

燒夷彈爆炸後飛濺的燃燒物會如油膏般黏在受害者身上繼續燃燒,無法經拍打或在地上翻滾將其熄滅,殺傷力驚人。

 

現年54歲的金芙在1982年赴西德治療傷勢,1986年獲政府許可前往古巴求學,並與其同鄉的夫婿裴輝全陷入愛河。1992年結束蜜月的兩人趁飛機在加拿大短暫停留加油時,下機申請庇護。現定居在加拿大安大略(Ontario),育有兩名子女。為幫助其他戰爭受難孩童,金芙於1997年創立金芙基金會,目前擔任聯合國親善大使。

 

44年前也曾違反美聯社「禁止正面全裸」政策

 

44年前,這張照片也曾因過於裸露、違反AP禁止刊登「正面全裸照(full-frontal nudity)的政策,在內部就是否公開發布照片展開一陣攻防。黃公崴回憶,當自己不知情況的編輯看到這張照片時還不解問他,何以去拍攝1張裸體女孩的照片。

 

當時,曾有2位編輯出面建議不要刊登照片,「這張照片太過裸露,應該無法刊登在報紙上。」但在黃公崴主管的堅持下,他們將照片傳回紐約總部,將決定權交由那方負責人。

 

時任AP紐約新聞攝影主編的畢又爾(Hal Buell)透露,當時他接到來自越南胡志明市德國籍攝影編輯法埃斯(Horst Faas)的訊息,說他將會收到「一張頗具爭議的照片」。在來回討論10多分鐘後,畢又爾決定將照片公諸於世,「這張照片本身一點也不情色(prurient),我們怎能不將其刊登呢?它捕捉了戰爭的恐怖面貌,它記錄下無辜人民遭無情戰火波及的場面。」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