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我們都以為我們會健康到永遠

鍾宛貞 2018年04月25日 00:00:00
這個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不理解」,可能源自於我們都以為我們會健康到永遠。(湯森路透)

這個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不理解」,可能源自於我們都以為我們會健康到永遠。(湯森路透)

身心障礙者在社會上被視為弱勢族群,這些「弱勢」來自於「被視為少數」及「不被理解」。

 

「少數」即指數量不多,也就是說,身心障礙者的總人口數佔台灣總人口數的比率並不高,於是,少數族群成了弱勢族群。此外,將「多數」歸類為「正常」,將「少數」視為「不正常(異常)」,這也是我們常使用的簡易二分法。

 

然而,究竟何者為正常?何者為異常呢?自從我因腦瘤壓迫視神經而成為視障者之後,我的心中總懸浮著一個大問號:「若世上的盲人成為多數,而明眼人成為少數,那麼,明眼人是否就屬於『不正常』的範疇了呢?」

 

社會大眾對於身心障礙者的不理解,這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一般人很少有機會接觸身心障礙者,而且大部份的人都認為自己會健康forever。猶記得在我還是明眼人的時候,游泳池常有一個怪怪的、目中無人的男生,他游來游去呈不規則狀,而且他從不閃躲人,反而是大家要讓著他。我不太能理解這種無禮的行徑,於是,自以為正義化身的我,上岸請救生員規勸那位沒有禮德的人。

 

不料,救生員告訴我:「妳講的那個人是眼睛看不見的人。」我才恍然大悟,這也才理解「目中無人」背後的原因。爾後,每次我在游泳時遇到他,我都會禮讓他先行。那時候,身為明眼人的我禁不住地佩服那位盲人,我心想:「如果有一天我變成盲人,我還會去游泳嗎?」

 

我們都以為我們會健康到永遠

 

「不理解」也源自於我們都以為我們會健康到永遠。可是,我們都難免會生病,有時會因意外而短暫致殘(例如:車禍後雙腿打上石膏而需暫時坐輪椅...等),我們也可能因年紀漸長而行動趨緩或不便,我們能否用更融合的心,來理解跟我們不一樣的人呢?

 

對於身心障礙者來說,無論在教育、體育、政治、經濟、文化、休閒、社福等領域,最重要的是融合(Inclusive)概念的倡議。有了融合性的概念,我們後續在法規制度的擬定、照護措施的規劃,以至於無障礙環境的推廣...等,才能有真正落實的可能性。融合的相反詞是隔離,換句話說,融合意謂著非隔離。融合指的是每個人皆為社會環境中的一份子(包括身心障礙者),大家在這裡共同生活,相互分享經驗,尊重彼此差異,因為,每個人都有其所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都能對社會環境有所貢獻。

 

若能有融合性的思考,我們就能有機會共同營造友善的社會環境,不論身心障礙與否、不論長幼與否、不論懷孕與否、不論暫時致殘與否...,這個環境能尊重全部的差異,能接納多數與少數,能包容正常與不正常。

 

在我視障之前,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我會變成盲人,成為社會中的少數弱勢族群。然而,我並沒有後悔,因為視障讓我失去歧視、沒有成見、再無偏頗,反而有更柔軟的心去包容多元、尊重差異。

 

身心障礙者也能成為鼓舞他人的養分

 

我曾有朋友用憤世嫉俗的口吻對我說:「我覺得你們身心障礙者很奇怪,為什麼一直在爭取一些有的沒的,拜託,我們好好的人都沒有了,哪還管得到你們啊!」後來,這位朋友因車禍而暫時性致殘,那時的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我現在終於知道無障礙的重要了。」其實,無障礙也是融合的概念,它不僅是空間的無障礙,它同時也意指人心的無障礙。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可能會有不方便的時候,何不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建構融合性概念,營造友善的融合環境呢?

 

文化部兼具融合性思考,重視身心障礙者文藝創作,今年由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主辦「第17屆文薈獎」,文字、圖像之徵件,自即日起起跑,歡迎身心障礙者及社會大眾共同熱情參與。

 

我們每個人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身心障礙者也是。在不同的人生旅途中,身心障礙者對於自身生命境遇及周遭環境的人、事、物,往往比常人有更多元的觀察度與更豐富的感受力。每一位身心障礙者的生活經歷,都會因他人的愛心付出、耐心陪伴、善心相待,而使身心障礙者窺見生命另一端出口所透出的亮光。

 

而身心障礙者不畏生命挫折、努力奮鬥過生活的精神,也能成為身邊陪伴者的生命養分。這些發生在身心障礙者周邊,感動人心的生命故事,能交織成一幅一幅最美麗的人生風景,讓身心障礙者或許不太完美的生命藉由文字與圖像的創作,呈現出另一種全新能量的美麗詮釋。

 

透由文字的書寫、圖像的描繪,能梳理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幫助自己面對最真實的自我,這是我在創作之初從未想過能意外獲得的驚喜。而且,無論是文字或繪畫,都能產生療癒的功效,讓人在創作的過程中,重新找到人生的意義與生命的出口。

 

記載每日生活的感動片刻

 

創作的本身就是一種樂趣,我也永遠不會忘記,那年我因得到文薈獎的肯定,進而對人生充滿信心,且讓這樣的成功經驗發散到自己的生活中,於是生命充滿更多的正向能量。

 

身心障礙朋友不妨利用文薈獎徵件的機會,從現在開始,每天一篇文章或每日一幅畫,用文字或圖畫來寫日記,記載每日生活的感動片刻,累積說故事的能力,再從中萃取生命最感動的菁華,將之整理後投稿,讓這份感動藉由文薈獎發聲,讓社會大眾看見身心障礙者散發出的生命熱能。同時,也期待社會大眾寫下與身心障礙者互動的感人故事,讓文薈獎發揮融合概念,我們大家不分你我、包容彼此、尊重差異,共同創造人生旅程最美麗的風景吧!

 

創作的本身就是一種樂趣,那年作者(右一)因得到文薈獎肯定,進而對人生充滿信心。(木蘭文化提供)

 

作者現任社團法人台中市視障生家長協會理事長、靜宜大學諮商輔導中心教師、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生命教育講師、「Bravo!快樂高校生」雜誌專欄作家、作家、插畫家、廣播人。 第一屆文薈獎佳作得主。

 

全國身心障礙者文第17屆文薈獎徵文

關鍵字: 身心障礙 文薈獎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