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來論】美國「買」民主是在做虧本生意嗎

莊永康 2018年04月27日 00:00:00
川普政府為了重振美國經濟、調整貿易政策,但美國人會不會仍然是個「天真的、容易上當的大男孩」,卻很值得繼續觀察。(美國運輸部長Elaine Chao/美聯社)

川普政府為了重振美國經濟、調整貿易政策,但美國人會不會仍然是個「天真的、容易上當的大男孩」,卻很值得繼續觀察。(美國運輸部長Elaine Chao/美聯社)

臺灣《上報》何清漣專欄,關於「美國停止為中國『購買』民主」一文,引起網議。其實何女士用上開關引號,也表示「購買」一詞只是個形容,並非不可斟酌的固定詞語。若說美國「花錢」或「丟錢」,去換取世界的民主,或許還比較接近事實。

 

美國不只撥款在中、港、台引導顏色革命,它在上世紀60年代掀起的越戰,以及九一一事件之後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則也是在推翻共產或獨裁政權的名義下進行的。所花的錢更是龐大,然而效果不彰。越戰可說是打輸了,還因此而導致中南半島上衍生了赤柬極端政權;戰後的伊拉克,民主渺不可期,也催逼了一個自稱伊斯蘭國的ISIS。

 

固然,戰爭背後有美國軍工綜合體的因素在推動,但總的來說,冷戰結束後美國精英的思維還是傾向於以「和平演變」與「顏色革命」來達到它所稱的世界民主的目的。這一來所花的錢會比較少,也減少了戰爭帶來的人命傷亡和破壞。就在中國也準備加入WTO世貿組織之際,季辛吉(基辛格)所宣導的engagement(接觸、合作、影響、改變)政策,便一拍即合。

 

不過,熱戰、冷戰既不可取,溫和之「接觸、合作」是否又能奏效?冷眼旁觀,其實歐巴馬第二期掌政期間,已經發現事與願違。「中國中產階級增加了,就會帶來民主運作」,被證明是個幻想。然而,美國國內的既得利益者,亦即所謂的熊貓派,吃水也很深,這一現狀要如何改變?說到底,這其實就是「狂人」川普冒起的主要原因。

 

川普要優先照顧美國利益,說到做到,何女士已在文中分析詳盡,無須再囉嗦。從歷史上看,美國做了中國的冤大頭,究竟也不是第一次。

 

那是在1945年中華民國慶祝抗戰勝利之際,內戰爆發,中國共產黨信心滿滿,不只要奪取政權,而且要改國號。中共的宣傳比國民黨強得多,它甚至可以把「共產」的旗號收起來,韜光養晦,推出了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概論》、《論聯合政府》,說要在中國實行兩黨制的選舉,建立一個美式國家,贏得了美國人的支持。

 

於是,就在孫立人將軍把林彪打得一路潰敗時,美國馬歇爾馬上出來調停。接著又給中華民國實施18個月的武器禁運。禁運到期之後,共產黨和美國左翼勢力在美國港口舉行罷工,使武器仍然無法運出。

 

就如曾當過毛澤東part-time(非全職)秘書的李銳所說,中共是在蘇聯、美國同時支持下贏得內戰的。他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為了防止(被視為腐敗的)國民黨一黨獨大,美國處處壓制國民黨、扶植共產黨,要求建立聯合政府。美國人認為:共產黨代表了中國的未來。他們以為扶植共產黨,就有可能幫助中國建立與美國類似的兩黨制。李銳說:「美國人就是個天真的、容易上當的大男孩。」

 

那是要到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與蘇聯簽訂了友好同盟條約的中共,應蘇聯要求對朝鮮出兵,頃刻之間漢城(今首爾)「解放」,美國的杜魯門總統才幡然悔悟,趕緊以聯合國盟軍名義出兵援救南韓,並且也派出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到臺灣海峽去。

 

誠然,今天川普總統為了重振美國經濟、調整貿易政策的做法,與當日馳援朝鮮半島、保護臺灣海峽的熱戰比較,性質柔軟得多。但美國的幡然悔悟、亡羊補牢,看來還是一種歷史的重複。美國人會不會仍然是個「天真的、容易上當的大男孩」,卻是很值得繼續觀察哦。

 

※作者為新加坡退休報人

 

【延伸閱讀】

●【沈榮欽專欄】美中貿易大戰:中國如何走進世界

●黎蝸藤專欄:美國制裁中興一劍封喉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