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借鏡兩韓? 黨政人士點前提:中國先學會尊重

仇佩芬 2018年04月28日 11:40:00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南韓總統文在寅(右)。(美聯社)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南韓總統文在寅(右)。(美聯社)

兩韓領導人會談順利落幕,備受全球矚目;反觀兩岸正式對話管道依舊中斷,國內也出現借鏡兩韓的意見。黨政人士表示,此次南北韓歷史性對話的關鍵在於「國際框架」,和過去兩德之例一樣,「是兩個聯合國會員國的平起平坐」;相較於中國在稱謂、國家定位設下重重前提,若要以兩韓為範本,「中國先學會尊重,兩岸關係才有可能正常化」。

 

兩韓領導人峰會發表《板門店宣言》,達成維護和平及非核化目標等共識;在會談進行之際,國內輿論即出現兩岸也應嚐試重啟對話的聲音,蔡英文總統也立即予以回應,表示在不設政治前提的情況下,願意與中國領導人會面。

 

熟悉國際事務的黨政人士表示,這次南北韓歷史性互動的啟示,通關語就是「對等」,關鍵則是「國際框架」。儘管南北韓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差異甚大,但黨政人士強調,雙方在此次對話中,「國際地位絕對對等」,和過去的兩德經驗一樣,南北韓雙方都是聯合國會員,峰會是「是兩個聯合國會員國的平起平坐」。

 

兩岸關係正常化 仰賴「對等和尊重」

 

黨政人士指出,在峰會上,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稱呼韓國總統文在寅為「總統」,並不像過去兩岸馬習會上,對岸領導人迴避我國領導人稱謂,僅稱「馬先生」,或在對話前設下「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一個中國原則」政治前提。黨政人士指出,從兩韓經驗可以清楚了解,只有真正的對等和尊重,兩岸關係才有可能正常化,而「中國要先學會尊重」。

 

黨政人士指出,面對兩韓的對話進程,中國必須清楚,持續打壓台灣、以「一中原則」等不平等的條件框限台灣,無助於提昇對中國的國際地位,對於兩岸問題的解決,也同樣沒有任何幫助。

 

台海及朝鮮半島一向被視為東亞地區仍存在戰爭陰影的火藥庫,黨政人士指出,兩韓是區域問題,也是國際問題,因此峰會在國際框架下進行,是對區域安全的負責任表現,也是讓區域中每一方行為者都能掌握情勢,不會造成誤判;在這個框架下,這樣的會談才能有具體的意義。

 

黨政人士指出,過去兩岸馬習會,習近平僅稱時任總統馬英九為「馬先生」,避開我國領導人稱謂的作法,難以稱為是對等與尊重。(總統府提供)

 

非核化擺談判桌 就是「溝通的誠意」

 

黨政人士特別指出,為促成此次峰會,北韓在雙邊對話前率先釋出停止核彈試射的訊息,甚至表態不排除非核化,「這就是溝通的誠意」;反觀中國在兩岸事務上設置諸多前提,近來在空中及海上軍事動作頻頻,不斷在東亞區域穩定上施加壓力。

 

相較於中國的作為引發區域不安,黨政人士認為,台灣除了持續堅持維持現狀,扮演區域中負責任的角色之外,面對區域安全合作的需求,台灣的國際安全策略也必然不能脫離眼下的新局勢與新結構;在對內方面,過去八年高度依賴中國,導致總體經濟和國防準備因自主性流失而不振,也必須強化總體經濟跟安全上的能量。

 

黨政人士特別指出,為促成此次峰會,北韓在雙邊對話前率先釋出停止核彈試射的訊息,甚至表態不排除非核化,「這就是溝通的誠意」。(湯森路透)

 

【熱門點閱推薦】

●金正恩:兩韓花了11年才等到今日的歷史性時刻

●兩韓峰會 金正恩跨越軍事分界線與文在寅握手

●【兩韓啟示】不設政治前提且對等下 蔡英文:樂意跟對岸領導人見面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