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開發「藝術零距離—圓夢計畫」 引領青年學子走入兩廳院藝術殿堂

陳彥邦 2018年05月25日 11:37:00
20180525蒲公英聽語協會的聽損朋友們參加圓夢計畫。(圖片提供:中華開發)

20180525蒲公英聽語協會的聽損朋友們參加圓夢計畫。(圖片提供:中華開發)

矗立在繁華的台北市中心,成立已超過30年的國家兩廳院,卻有許多人從未踏進這座藝術殿堂,觀賞過表演。是藝術太遙遠? 距離太遙遠? 還是票價太遙遠? 不論是哪一個原因,中華開發自2009年起,連續九年關注此問題,支持兩廳院的「藝術零距離—圓夢計畫」,迄今已邀請包括弱勢家庭、偏鄉孩童及青年學子共計1,398人次走進兩廳院,親近藝術、聆賞演出。

 

根據兩廳院售票系統統計,都會區是購票聆賞節目的主要客群,愈偏鄉的民眾藝術消費能力愈顯薄弱。為了提供偏遠地區孩子、社福團體和青年學子多一些接觸國內外藝文節目的機會,中華開發工銀文教基金會長期贊助國家兩廳院「藝術零距離計畫」,讓偏鄉的孩子圓夢。


因為企業的資源,「藝術零距離—圓夢計畫」成為一座橋樑,讓更多偏鄉的觀眾得以克服交通、克服票價、克服看不懂藝文演出的心理障礙,走入國家藝術殿堂欣賞節目。此舉不但縮短藝術活動城鄉資源的差距,更向著文化平權的目標邁進一步。


在藝術零距離的計畫下,國家兩廳院日前邀請了一群「聽損」的孩子,聆聽《愛樂者聯盟合奏團》演出,現場貼心地安排演前導聆與旁白字幕,讓孩子們在演出前即可透過文字清楚獲知演出內容。蒲公英聽語協會謝莉芳理事長說:「參與藝文活動對不同程度的聽損朋友之大腦開發、語言發展及情緒管理、抒壓都有非常大的幫助,孩子們從演奏的樂器聲音聆聽學習,也可和聽力正常的觀眾一樣感受到不同的音樂風格。」在企業與兩廳院的努力下,成就聽障孩子們一場藝術圓夢之旅。


為了培養台灣藝文人口,中華開發工銀文教基金會還透過這項計畫,安排125位大專學子參加一些節目的「彩排場」,包括日本導演三谷幸喜作品《變身怪醫》,以及「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新作《親愛的人生》。許多年輕學子都是第一次進入劇院看表演,中華開發工銀文教基金會相信:年輕人體驗過劇場的魅力後,日後就會是藝術表演的潛力觀眾。

 

文化平權的目標下,若因各種侷限而無法接觸藝文活動,是一件很可惜的事,中華開發透過圓夢計畫為青年學子打開一扇窗,提供藝術的養分,創造無限可能。
 
 

關鍵字: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