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奕軍專欄:中國地方債 危機恐怕爛到根

吳奕軍 2018年05月31日 07:00:00
中國地方債問題逐漸盤根錯節,牽涉鉅額資金有如滾雪球。(湯森路透)

中國地方債問題逐漸盤根錯節,牽涉鉅額資金有如滾雪球。(湯森路透)

5月底在中國一場重要的企業信用論壇中,中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委賀鏗演講強調「地方債」信用問題嚴重。賀鏗高調陳詞,顯示地方債惡化,中國金融系統危機迫切。

 

地方政府就沒有一個想還債的

 

賀鏗在這場於中國北京舉行的論壇中直言地方債的信用太差,「地方政府就沒有一個想還債的!」「政府信用是很差的,比企業可能更差!」並且提及「金融秩序很亂,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隱藏風險很大,還有資產泡沫,房地產問題...當今中國金融泡沫明顯。」

 

中國地方債問題由來已久,基本可溯及十年前的世界金融海嘯之前,1994年中共實施增值稅埋下遠因,後於2008年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導致世界金融海嘯,中國地方債務迅速飆升。

 

2008年11月起,中共實施擴張財政政策與寬鬆貨幣政策,後於2010年推動高達4兆人民幣的刺激經濟計畫,期以擴大內需維持8%經濟成長率。地方政府響應中央,大量投資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建設,地方政府公共投資激增。

 

但是規模高達4兆人民幣的刺激經濟計劃,中共中央只出大約三成資金,剩下七成由地方負責想辦法找錢。

 

由於中央逐漸嚴管地方債務惡化,地方當局欠缺貸款管道,於是建立「地方融資平台公司」(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Vehicles, LGFV)發行地方債,以規避舉債上限規定,而這些地方融資平台也從中國多元叢生的「影子銀行」借錢。地方債問題逐漸盤根錯節,牽涉鉅額資金有如滾雪球。

 

近年金融科技創新風行,甚至有些產官學研趕上時髦,誇稱這種「地方融資平台公司」是「金融創新」--這是種讓地方政府負債越滾越大的金融創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多次警告,地方融資平台公司實為中國地方政府規避舉債上限以便長期向銀行貸款之機構,將迅速導致地方政府過度發債,中國從2008年以來負債激增,已成為經濟不定時炸彈。

 

中國地方債危機也和中共長期偏差的行政考核有關。多年來中共幹部政績考核以定期當地生產總值GDP為準,地方高階幹部普遍為求績效而高額舉債,導致地方債激增。

 

去年中,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國際(Fitch Group)警告中國出現地方債違約可能性升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準備下猛藥,去年中談到金融風險問題時首次提到「地方債終身責任制」,以免地方官員為政績違規舉債。大約同時,中共宣布中央不再擔保地方債務。

 

《金融時報》曾經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去年底中國地方債務達到42兆人民幣,相當於GDP的51%。《金融時報》中文網去年8月報導,2015年以來政府普遍不願投資製造業,而以基礎建設刺激經濟,致力減少鋼鐵、煤炭等過剩產能--這些措施同時導致地方政府債務惡化。

 

中國恐成大熊市引爆點

 

除了主要的地方債危機,中國多種金融危機潛伏,包括高額企業債務、發行高額海外債券等等。

 

《路透社》去年分析2000多家中國企業發現,截至去年9月底企業債務總額同比增加23%,中國大量企業正以4年以來的最快速度到處借錢救急,這種現象更彰顯了中國債務隱憂。

 

此外,《日本經濟新聞》曾於5月報導,中國企業大量發行海外債券擴大融資,今年1至4月就發行870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82倍,這些企業包括許多中國地方政府所屬投資公司,這些企業信用風險向國際擴散之警訊特別值得注意。

 

從2017年中開始,中國企業此類舉債額度已受到注意,且不免令人憶及大約20年前中國非銀行金融機構債務違約,導致許多外國銀行損失慘重。如今大量中國企業在金融局勢不明下又在海外高額舉債,相當反常,國際主要銀行擔心中國融資平台信用風險擴大,恐將波及全球金融市場。

 

此外,中國人口優勢快速喪失。今年初中國社科院《經濟藍皮書:中國經濟前景分析》指出,中國製造業勞工成本已趨近美國,平均工資年漲幅全球最高,東南沿海區域平均工資遠超過東南亞,是柬埔寨的4.3倍,越南的2.7倍,印度的2倍,印尼的1.8倍。企業的生產成本因房價、物價上漲激增,中國平均企業土地成本甚至比美國昂貴。

 

綜合上述現象,彭博智庫(Bloomberg Intelligence)去年底曾經報告中國已在金融危機爆發邊緣--中國未來5年債務激增,2022年債務總量於GDP占比將高達327%,比2008年高出一倍,中國將名列全球負債最重國家。

 

長期看好中國未來的美國投資大師羅傑斯(Jim Rogers)二月接受印度電視訪問亦指出,2008年金融海嘯後有中國的龐大儲蓄量可以協助穩定全球經濟,而今中國債台高築,羅傑斯警告中國恐將是全球熊市惡化的引爆點。由於羅傑斯向來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對中共當局極為親善,此番談話值得高度警惕。

 

然而,國際信評機構穆迪公司(Moody's Corporation, Moody's)近日發佈《2018年中國金融機構展望報告》,對今年中國金融機構展望為「穩定」,原因是中國政府對金融監管趨嚴以及經濟穩定增長。

 

穆迪認為中國將持續加強遏制影子銀行亂象,維持金融穩定。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朱民認為,由於中國高額儲蓄,央行和財政也都有政策調整空間,中國金融風險的確偏高,但不會導致系統危機。

 

中國倘若因為地方債等問題衍生金融風暴,勢必影響台商與台灣金融機構投資,眾多在中國生活往來的台灣人也將受到嚴重衝擊,即使一海之隔的台灣亦難以避免衝擊波。

 

根據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2015年台灣在中國就業民眾有42萬人,另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於2011年4月公佈,經人口普查居住在中國並接受普查登記的台灣人約有17萬人,符合標準為在中國居住三個月以上或能確定居住三個月以上者,不包括出差、旅遊等短期停留。此數遠非一般傳聞之200萬台灣人。

 

中國貧富嚴重不均,發展形勢險峻,刻正進行高速大規模產業轉型過彎,台灣人赴中國市場競合拼搏,面對相關利弊得失,宜具備高度危機意識,審慎掌握風險評估資訊,兼顧「根留台灣、投資台灣」,避免在中國轉型過程被甩出正軌。台灣政府亦應著重長期規劃,積極為各界台商以及未來世代創造投資條件,縱使困難重重,台灣有機會成為下一波金融海嘯的避風港。

 

※作者為鉅石智庫創辦人,關注時局之平衡資訊與風險擴散效應。曾任網路行銷投資高管。台大政治系畢業、波士頓大學大傳碩士,於哈佛大學研修電商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高階管理課程結業。goldenrockthinktank@gmail.com​

 

【延伸閱讀】

●北京傳真:柳傳志們的「大字報」

●當《富比士》也被中共「大外宣」-那些媒體的意見已不是他們的意見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