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中青合作 年輕世代為日內瓦WHO宣達添新能量

傅莞淇 2018年05月28日 07:01:00
2018年的台灣WHA宣達融合老中青創意,激盪出不同火花。(聯合國協進會提供)

2018年的台灣WHA宣達融合老中青創意,激盪出不同火花。(聯合國協進會提供)

在十數名年輕志工陸續由日內瓦返回僑居地後的48小時,布吉納法索宣布斷交。這不是他們過去幾天遭逢的唯一挫折。在歐洲推動台灣國際倡議運動,挫折可能從各方面襲來,直到它們被重新命名為機會與挑戰。

 

台灣自1997年開始爭取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20年間人民認識及認同程度皆提升不少。於2009至2016年間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WHO年度決策會議世界衛生大會(WHA),直到2017年被停發邀請,2018年也如預期未獲邀。

 

更加受限的參與權,引來海內外逾150人於WHA會期間親至日內瓦聲援。逾十個來自台灣、北美及歐洲等地的組織、團體出席,也不乏在網路看見資訊後隻身前來的僑民。連續17年參與WHO宣達活動的台中醫界聯盟今年代表蘇勳璧博士觀察認為,2017年停發邀請函消息較匆促,2018年有更多時間集結人力,是得以凝聚更大力量的原因之一。

 

僑民團體於三腳椅廣場前高舉布條。(攝影:傅莞淇)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TAIUNA)理事長蔡明憲及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則指出,中國對台灣在衛生健康領域的打壓節節進逼,是人民更加團結、反彈更大的主因。

 

自1997年參與運動至今的林世嘉表示,台灣人民在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潮後更加認識WHO,也認為就台灣醫療水平與健保制度的表現,不應被排除於WHO體系外。

 

老中青世代聯手合作

 

此次日內瓦宣達活動在出發地、代表背景、宣傳策略與年齡層上都展現分進合擊的模式,也是近年歐洲台灣倡議活動中一次老中青世代的聯手合作。在TAIUNA率領三太子、石虎、台灣黑熊等吉祥物於日內瓦湖畔發送傳單時,「無國界醫院」策展團隊正在市中心一處大樓地下室展場向到訪外賓解釋展覽內容與核心價值。

 

由TAIUNA與蕭泰然基金會主籌、群眾募資支持的「無國界醫院」是WHO宣達活動首次透過展覽聚焦文化與醫療議題的宣傳形式。展期落在WHA開議前三天,內容囊括台灣醫療防疫成果、台灣健保制度、對國際的醫療協助。

 

核心部分為台灣回應WHA議程的6大主題,分別為蛇毒治療、孕婦及嬰幼兒營養、行動醫療(mHealth)、輔助科技資源、流感應對、風濕痛及風濕心臟病。在突顯醫療實力與貢獻時,也指出台灣地理與經濟面的重要性,佐證遺漏台灣可能造成的防疫缺口。

 

「無國界醫院」展覽現場。(攝影:傅莞淇)

 

據展覽團隊統計,3天參訪人數約1120人,其中約2成為醫界專業人士。瑞士當地訪客占最多數(30%),其次為台灣來訪的一般訪客(14%)及台灣醫界人士(12%),海外僑胞亦逾百人參訪。

 

 

這次突破以往街頭抗議的形式引入宣傳新策略,TAIUNA理事王奕凱是重要接線人。

 

共同策展人王奕凱強調,去告知台灣的價值與地位是宣傳重要一環,這些背景資料也可豐富友邦辯護內容。近80頁的展覽白皮書將寄送給WHA與會國家,提升各國對台灣醫療背景的認知。

 

在米蘭世界博覽會繳出近年公民運動一大案例的「群眾自造」負責人蘇民坦言,王奕凱是他加入「無國界醫院」的一大原因。

 

「因為他代表了一個世代。」蘇民表示,「覺得有更多年輕人導入(宣達運動),好像我可以為醫療圈帶來更多價值,幫忙創造新的想像。」

 

打造「無國界醫院」

 

建築背景出身的蘇民指出,這是一次醫療、設計與藝文的跨領域結合,也指出了台灣發展的機會之一。

 

他認為台灣階級流動較快,組合「雜牌軍」的跨域幅度也比其他國家更大。若能成功將「無國界醫院」打造為一個具吸引力的品牌與平台,「可能可以領先(國際)一年……你就可以做更多號召性的運動。」

 

「無國界醫院」策展人蘇民。(攝影:傅莞淇)

 

這也是他期待、或者預期台灣下一個世代將走出的道路。

 

蘇民表示,台灣目前一大問題是在國際議題上仍處於「尾隨」的位置,「我覺得台灣的下一個世代要為台灣找到一個主導。」他期待台灣能夠創造議題、選擇戰場,「成為發題目的人,大家才真的會尊重你。」

 

在2015年僅以約10人的迷你團隊將台灣飲食文化帶進米蘭世界博覽會的蘇民回顧米蘭經驗時描述,團隊的心態並不悲情,「我們是相對樂觀,用幽默感面對……我覺得未來所有會接受台灣新的外交形式的人,肯定不會是悲情的人。」

 

他也指出,2015年是太陽花運動隔年,公眾參與熱情仍高,「所有年輕人都覺得有可能可以自己完成一件事情」。但到了2017、2018年,群眾逐漸了解到透過一次性的行動不能改變什麼,公民運動頻率也隨之下降,但更內化為一種態度。

 

這次活動因場地變更,開幕前數個月才由文化嘉年華轉型為純醫療展覽。團隊在62天內完成展覽內容、在40天內產出展覽白皮書。蘇民表示過程雖累,但獲得的迴響更多。

 

「無國界醫院」策展人蘇民。(攝影:傅莞淇)

 

蘇民認為,「無國界醫院」提供了一個平台、一個新的期待,讓醫界人士能夠提供內容,了解到醫學專業也是具有政治力量、具有話語權的,「我覺得策展的功能就在這裡。賦予一個事件具有能量,被安排成話語權的過程。這就是策展。」

 

枉費醫療外交成績可觀

 

協助展覽導覽的「醫勞盟」發言人姜冠宇醫師表示,這次台灣醫界參與撰寫內容者約有20-30人,回應議程的6大主題也是由醫界公共討論後推薦。在參與策展內容過程的跨域合作中,他表示自己「在設計、展覽、行銷策略與外交的連結上,看到很多很新的東西。」

 

姜冠宇描述,台灣醫療外交成績積累非常可觀,在WHO這樣的國際組織中卻沒有地位,「我在想,是不是過去我們宣傳的方式有點問題?」他表示,「這個組織讓我看到更多不一樣的觀點,我可以去做更多的可能性……我個人希望它能夠走出傳統醫療團這一塊,能夠朝向策展宣傳的方向,這個方向不要放棄,這樣才能做更有效率的醫療外交。」

 

刊登於日內瓦《時代報》(Le Temps)上的展覽廣告。(攝影:傅莞淇)

 

為「無國界醫院」擔任顧問的監察委員張武修表示,目前「無國界醫院」組織化的討論正在進行中,可能形成國際援助及展覽倡議兩線同時推進、相輔相成的架構。

 

他也期望「無國界醫院」可以是一個開放國際性組織合作的計畫,並有長期性的規劃與資源挹注。目前團隊正與越南、南非、柬埔寨等國相關單位討論中,希望2019年能完成3-4個計畫、也舉辦3-4個展覽。

 

 

關鍵字: WHA 日內瓦 WHO 宣達團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