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城會議 (4)】以設計改變街區 台北展望十年文化願景

傅莞淇 2016年09月17日 09:34:00
台北獲選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取自Facebook @taipeidesign)

台北獲選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取自Facebook @taipeidesign)

於台北舉辦的第19屆「城市文化交流會議」中,4城代表在「城市文化的創造力:文化創意與社會設計」一節分別提出以創意及設計改變街區的案例。台北代表、世界設計之都辦公室執行長吳漢中以台北做為設計之都為軸,表示台北在2016年的努力將啟發一個新的世代,推動設計專業進入公共與社會層面,並啟動未來5至10年的台北文化願景想像。

 

讓設計進入公共領域 啟動十年文化願景

 

世界設計之都辦公室執行長吳漢中於會議中發言(城市文化交流會議提供)

 

吳漢中自台北獲選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出發,展望下一個文化十年的願景。他首先提出3個問題:如何思考文化在城市發展的策略角色?如何把設計的思考放在市政的流程裡?如何重新定義設計不只是裝飾,而是一種思考與文化的轉變?

 

他回顧設計這項專業過往為社會帶來的改變,表示「我很有自信,下一個十年將會是社會設計的時代。」吳漢中定義設計之都,是有潛力利用設計做出改變的城市。台灣社會具有很強的民間動能,尤其是近60%設計人才聚集的台北,是最好的實驗場域。

 

 

台北在2016年做為設計之都前後的努力與成果,背後代表著一個改變,就是設計師可以進入公共領域。吳漢中說,「設計之都將啟發一個新的世代,告訴他們,你們這個世代可以為了大眾、公共服務以及社會而設計。某個程度上,我們在這一年開始實現台北未來5到10年可能發展的一個願景的想像。」

 

 

運用在地資源重塑香港天秀墟

 

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總監黃英琦分享自己擔任召集人的創意協作平台「MaD創不同」,在2014年於新界天水圍墟市「天秀墟」推動的「天水秋涼祭」經驗。天秀墟原為鼓勵弱勢族群就業的地區社會企業,但經營情況並不理想。MaD年輕世代秉持「以設計解決問題」的原則,與當地居民合作,利用既有資源尋找再生機會。

 

 

深圳「城中村」改頭換面

 

深圳在城中村的矛盾背景中,提出水圍村國際化社區的成功案例,顯示文化創意可為社會解決問題。在城市快速發展歷程中,原在周邊的農村被吞入城市版圖,形成「都市中的村莊」。在官方眼中,這些建築混雜的區域是必須淘汰、更新的標的。但文化界認為城中村具有歷史價值,應該獲得保留。

 

在智庫專家與政府的合作下,水圍村成為深圳首批城市化改造的村落。斥資1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8億元)整治完成的水圍村國際化社區將提供青年住宅,並納入創意商業街、創業工廠、音樂酒吧等現代性的文化場點,但仍然保留古井、雕像等歷史的痕跡。

 

深圳水圍村(取自網路)

 

以公共藝術營造上海文化氛圍

 

上海以府方推動公共藝術進入城市規劃,作為城市文化氛圍營造的一例。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韌解釋,上海以廣場、公園、地鐵為融入公共藝術的主要場點,緩解城市的壓迫感或冷漠感。另有上海市民文化節、上海春季藝術沙龍等大型文化活動,充滿燈光點綴的上海夜景也已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大特色。

 

 

「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回顧「城市文化交流會議」走過19個年頭,感覺像是孩子已經長大了,可以開始做事了。明年會議將回到創生地香港,蕭麗虹也期待這個網絡可以超越交流的層次,促生更多實質的改變與成果。
 

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於會議中發言(城市文化交流會議提供)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