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乾任專欄:意在言外的網路爭吵 不要傻傻跟著加入

王乾任 2018年06月06日 00:00:00
每個人都應該對充滿情緒修辭的言論小心迴避仔細檢驗,不要太過輕易被情緒性修辭激怒,不要輕易地淪為別人鬥爭的幫腔工具人。(湯森路透)

每個人都應該對充滿情緒修辭的言論小心迴避仔細檢驗,不要太過輕易被情緒性修辭激怒,不要輕易地淪為別人鬥爭的幫腔工具人。(湯森路透)

最近一陣子大概是天氣變熱了,不少人耐心跟脾氣都變差了,爭吵類的事件層出不窮,好比說立法委員跟健身房業者之間的爭吵就是一例,徒生事端的一例。

 

起因健身房業者批評了蔡政府不肯在公托上多花錢卻援助海地,且似乎是在批評時用了辱罵性的字眼,引來立法委員的不滿,也用充滿情緒語言的修辭回嗆。

 

然後雙方的支持者就開始在網路上大規模交戰,陷入一陣大亂鬥。

 

有些人試圖說之以理,將兩造雙方陳述中的資訊與情緒區分開來看待。照理說如果能夠區分開來,單就資訊部分進行檢驗,雙方其實都有自己的道理。

 

只不過,偏偏發話雙方從一開始就讓情緒透過修辭噴發,讓事實資訊的重要性被丟到最邊邊,使得事情從一開始就陷入意氣之爭,釐清事實根本於事無補。

 

麥拉賓法則

 

傳播學有個麥拉賓法則,說的是一個人說話,接收資訊方透過內容資訊理解的部分極低(7%),更多是透過肢體語言和表情腔調(93%)來理解訊息。好比說,人可以用刻薄的嘴臉說漂亮的話,但是懂得解讀表情與肢體語言的人都知道那些漂亮的話並非字面意義,而是另有所指。

 

從這個角度進行理解,就不難發現為何網路上成天都在大亂鬥? 往往引發輿論爭議的發言,本身態度就大有問題。

 

以文章開頭提到的新聞事件為例,關心公托的健身房業者大可以選擇以冷靜理性的論述政策問題,而立法委員也可以謙卑再謙卑的說明。然則,沒有。

 

兩造雙方都沒打算用理性冷靜的態度和對方溝通,都是用情緒性的修辭攻擊自己想攻擊的對象。

 

箇中原因,我猜並不是性格率直或護主心切之類的表面解釋,而是這些爭議輿論發動者早就知道這是個攪動情緒才能擴散事件的時代。一件事情好好說根本就不會被關心,只有兩造雙方激烈爭吵或彼此攻訐時才會被圍觀、被注目、被討論…。

 

不必淪為別人鬥爭的幫腔工具人

 

反正在社群網路時代,無論什麼意見都會有人支持也會有人反對。反正無論什麼事件大體上都不可能達成社會共識,那麼善加利用爭議性的發言凝聚自己的支持者,利用對抗外部敵人的鬥爭,團結自己人就成了越來越常見的動員手法。

 

社會學者在很多年前就提過「社會衝突的功能」概念。當兩造雙方的對抗越激烈,各自內部的向心力與凝聚力越強大,在團體內部時的認同感與一體感也越強大。

 

既然誰都說服不了誰,既然爭吵是日常,那就好好利用這股力量創造自己在社群裡的地位、名聲以及因此而來的各種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資本。

 

就如某些人說的,健身房業者每天的直播或評論時事不過是在做生意,透過批判議題或捐款凝聚認同自己的粉絲,壯大自己的事業版圖。

 

回擊健身房業者的立法委員,貌似替黨主席打抱不平,但何嘗不也是在累積自己在支持者中的聲望?

 

對於上述爭論事件的層出不窮且無日無休,我等市井小民應該做的並不是選邊站或跳進去支持某個陣營,花費自己寶貴心力時間和好心情,在網路上跟不可能被你說服的對立方爭論不休(如果你從這些爭論中並不能換取實質利益的話,即便只是有個可以義正嚴詞譴責的對象好發洩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也算),而是應該更客觀且隔著距離去觀看並且思考,這些事件背後的其他可能性、非預期結果?

 

對於充滿情緒修辭的言論要小心迴避仔細檢驗,不要太過輕易的被情緒性修辭激怒,不要輕易地淪為別人鬥爭的幫腔工具人,花自己的時間跟心力去幫別人打天下的自帶糧草「五毛黨」。與其有時間幫別人打天下還不如多花一點時間陪陪家人朋友,來得實在。

 

【延伸閱讀】

●王乾任專欄:不是台女很EASY

●王乾任專欄:被網路輿論公審的上流人士 真正因而倒下有幾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