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即將崩潰」或「中國何時會崩潰」都不該是台灣關心的重點

陳建甫 2018年06月15日 07:00:00
台灣應面對中國崛起,以及美國國力逐漸衰弱的事實,美國甚至未來極有可能會再次背棄台灣。(美聯社)

台灣應面對中國崛起,以及美國國力逐漸衰弱的事實,美國甚至未來極有可能會再次背棄台灣。(美聯社)

6月2日由江宜樺院長所發起的「長風基金會」,舉辦「從西方中心到後西方世界:二十一世紀新興全球秩序之探索」國際研討會,邀請海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後秩序與後西方」的糾結性與矛盾性。

 

湯瑪斯.伯格(Thomas Pogge) 提出以西方價值中心所建構的「世界秩序」失去主導國際社會的力量,必須和其他國家分享世界舞臺。他主張要以「價值取向」取代「權力取向」來建構全球秩序,並且要以能夠彰顯言論自由、勞工自由等等全球公義價值,同時,任何國際規約應該打破特定國家利益,以全球國家利益為依歸。

 

基本上,這是對美國新的國際安全戰略觀的一種批判,尤其針對川普上臺以來施政的反思,擔憂美國川普的「新孤立主義」和美中貿易大戰爆發的影響。之前哈佛大學以「軟實力」(soft power)聞名的奈伊教授(Josephe Nye)就曾拋出一個問題。在討論21世紀國際秩序時,很多國際關係學者都擔心中美關係是否會掉入「修斯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也就是崛起中的雅典與既有強權斯巴達之間最終難免一戰。

 

因此,一個新崛起的大國(中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美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奈伊提醒世人要關心世界經濟是否會掉入「金德伯格陷阱」(Kindleberger’s trap)。金德伯格針對30年代經濟大恐慌起源進行分析,發現在經濟出現巨大週期波動時,只有唯一超級大國才有能力與意願提供這些公共財。這些公共財。包括和平秩序、產權保障、開放貿易體系、自由航行、穩定的匯率或通用交易貨幣、度量衡與各種交易規則的標準化。

 

面對綜合實力的威脅

 

在30年代金融市場出現恐慌時期,那時候的超級大國--英國已經無力負擔國際責任,美國順勢成為世界經濟的領頭羊,適時注入購買力以拉抬需求,時及時注入流動性,積極扮演全球信用體系的最終擔保人角色。

 

奈伊教授目睹當前川普政府急於拋棄國際公共財主要提供者的角色,開始擔心中國是否有能力與意願填補這個真空,否則世界經濟將出現公共財供給短缺的危機。

 

或許奈伊教授對美、中兩大強權,目前的所作所為或仍不夠積極感到悲觀,不過中國崛起後的「銳實力」(Sharp Power)對周遭各國的影響,已經成為近期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議題。吳敏之在《中國特色的「銳實力」套餐,正在滲透全世界》一文裡,詳實介紹「中國特色」的銳實力,它既非以軍事力量為施行手段的傳統「硬實力」,也非以文化、價值、制度的吸引力為呈現方式的「軟實力」。

 

中國的「銳實力」其實是某種以綜合實力為誘因或威脅(例如經貿利益、工作權乃至生存安全),以包括威逼、說服、煽動、勸誘、假訊息…等等多元手法,公開或非公開地,施壓、影響特定對象,讓對方自願做出符合其利益或政策目標的行為,或達到操控、影響輿論的效果。於是,若要跟中國他們打交道(賺中國人的錢),絕對不能在這類「核心議題」上跟他們唱反調,連「想法不同」都不行。

 

不管是「修昔底裡陷阱」、「金德伯格陷阱」與「銳實力」的論述風潮。事實上都與「中國崛起」有關,顯示出美國與西方學界也在建立未來國際安全戰略的解析途徑,關鍵在於必須確認,何者是威脅?何者不是威脅?

 

南宋的抵抗能量

 

台灣要如何看待中國崛起的事實,以及面對美國國力逐漸衰弱、甚至未來極有可能會再次背棄台灣。整理東方文明史,蒙古帝國以鐵騎武力橫掃歐亞大陸時,為什麼只剩下南宋,在蒙古大軍壓境下,從公元1234年一直堅挺到公元1270年?除了善用不對稱武力,力守襄陽城外,甚至成功狙擊蒙哥汗,終結原本統一的蒙古帝國後,意外產生四個新興汗國的國際情勢變化。

 

雖然宋蒙交戰只維繫短暫的36年,但相較於北方其他強悍的游牧民族帝國,南宋的抵抗能量的確驚人且值得尊敬。最終南宋臣服蒙古,但是蒙古帝國的鐵騎並沒有維持多久。隨後分裂的四個汗國,也無法長期掌握歐亞大陸。蒙古真正的敵人,並不是來自第二大國的挑戰,而是自己的分裂,除了接班人問題外,在經貿治理上,並無法維持過去歐亞絲綢之路的金融與貿易秩序,四大汗國仍是以帝國方式在各地建立王國,後代更互不往來。

 

蒙古帝國鐵騎霸權從崛起到式微,時間並不長久,反而是在各汗國裡,透過宗教、婚姻、文化等方式,讓蒙古人融入在各汗國所統治的現今俄羅斯與中亞各民族裡,雖然勉強延續蒙古帝國的影響力,但最終蒙古走入歷史。

 

回到現實,如果情勢不變,國人實在無須討論「中國即將崩潰」或「中國何時會崩潰」這些問題。台灣究竟要如何利用「自己認為」善長的自由、民主、選舉、文化、價值、制度等「軟實力」,去面對或者周旋這個崛起的中國,在凡事都要符合中國特色,不斷強化施壓與順從過程裡,找到自己生存的道路。

 

※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副教授

 

【延伸閱讀】

「維持現狀」是台灣民眾集體焦慮下的必然選擇嗎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