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在「川金會」中 看見台灣內部慢性潰瘍

湯名暉 2018年06月15日 00:00:00
在朝鮮半島減壓之際,台灣更應思考當前國家發展的優先順序,借鑒北韓與新加坡的槓桿模式。(湯森路透)

在朝鮮半島減壓之際,台灣更應思考當前國家發展的優先順序,借鑒北韓與新加坡的槓桿模式。(湯森路透)

「川金會」結束後,亞太格局面對冷戰結束以來最大的變數,作為當事國的北韓獲得再次進入國際社會的契機,金正恩得到中美兩國的支持,穩掌北韓政權,且為改革開放取得足夠的威望和合理性,是轉型的先聲,更是操作小國外交的典範。

 

對外彰顯影響力 對內穩固領導力

 

美國得到作為霸權國維持體系穩定的認同,連帶使得川普獲得可刊載史冊的成績,「美國優先」的成果呈現國內經濟成長提升與失業率下降,外交與內政的成就足以掃平連任路上的障礙。

   

中國當局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經營兩次金正恩入中的成果也得以呈現,「川金會」未傷及中國利益,且緩解東北與北京面對核衝突的危機,東北老工業區也得到發展的機會,一個潛在的東北-朝鮮-日本經濟圈逐漸成形,可作為拉抬「一帶一路」的區域體系模式。

 

習近平從中作嫁調解朝鮮問題,取得幾乎是歷代中共領導人在朝鮮問題上「前無古人」的成就,朝鮮半島結束武裝衝突的情勢大好,東北與國門的安全指日可待。同時間也成功舉辦位於青島的「上海合作組織會議」,展現出其「中華文化偉大復興」所欲恢復的民族情懷,有助於提升對內的統治力,執政當局不也想需要創造新的區域體系和穩固領導力。

 

次強陸續受益 國內民調反轉

 

日本與韓國方面雖未直接參與,但都成為「川金會」的受益者,兩國同時緩解朝鮮核武的威脅,安倍晉三在會前得以與川普會面溝通,會後又得到救回朝鮮綁架日本人質的機會,民調從4月的3成上升到4成2以上。文在寅在川金會前與金正恩共同走過38度線的歷史畫面,獲得近8成南韓民眾贊成與北韓簽署和平協議的支持,國內支持度達7成,執政當局應以此為反轉困境的案例。

 

小國槓桿世局 台灣何以為之

 

作為地主國的新加坡更是高調著墨,這是自習馬會以來第二場攸關亞太局勢的歷史性會議,李氏家族作為東亞關鍵平衡者的角色更加無可替代,也使得新加坡再度成為「小國外交」的典範。所投入4.5億元台幣的成本,可望轉成投資朝鮮的優先門票,同時再度彰顯作為美國於東南亞最重要盟友的地位,使各大國必需注意其多邊平衡與槓桿操作的能力,同為小國的台灣卻缺席此次歷史性機會。

 

以上各行為者在「川金會」之前無不表達強硬態度,尤以朝鮮和美國為甚,不惜以取消會談故作態勢,爭取談判空間與國內支持,但最終回到國家是「理性行為者」的原則。只論利益,不談意識形態;只看結果,不論佈局手段,態度強硬卻有保持柔軟的折衝空間,各國只有小贏與大贏之別,中美朝日韓各國皆取得戰略安全的成就,將來的歷史定位不言而喻。

 

錯失外部舞台 內部慢性潰瘍

   

當前的台灣不只是外交上遭逢困境,並且沒有任何應對或參與的手段進入亞太秩序重塑的機會,錯失歷史的舞台,執政當局僅剩內政成績能挽回民意與威望。然而,執政當局卻自陷於「拔管事件」、「北農爭議」、「香蕉之亂」、甚至「吸管擾民」等現象,所呈現的是國家發展迷失方向,國內問題演變成為慢性潰瘍,傷害我國應對國際體系變化所需的底氣。

 

在朝鮮半島減壓之際,台灣更應思考當前國家發展的優先順序,借鑒北韓與新加坡的槓桿模式,和各國領導者的折衝作為,聚焦如何善用台灣僅存的經濟與文化優勢。台灣具備優於北韓的經濟條件,地緣條件同等於朝鮮與新加坡,除了以「統獨」作為類似於核武的衝突策略工具,更應設計劇本塑造對話的可能臨界點,創造當局更勝於國內政治的歷史定位。

 

※作者為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