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家】促轉會借將卻碰壁 意外爆出國史館公務員竟兼差領補助

黃驛淵 2018年07月19日 20:00:00
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曾於促轉會成立之初向國史館借將,沒想到,卻遭國史館公務員一口回絕,意外掀開國史館有公務員長年兼差的陋習。(合成畫面/葉信菉、李隆揆攝)

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曾於促轉會成立之初向國史館借將,沒想到,卻遭國史館公務員一口回絕,意外掀開國史館有公務員長年兼差的陋習。(合成畫面/葉信菉、李隆揆攝)

國史館公務員身分的修纂人員,爆出遊走法律邊緣、兼差領科技部補助!知情人士透露,促轉會成立之初,原本有意向國史館借調具有史料研究專長的人員,沒想到,卻遭國史館公務員一口回絕,理由竟是,「若調過去促轉會,我就不能接科技部的補助計畫了!」這讓開口借將的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傻眼反問:「這樣沒有公務員領雙薪的問題嗎?」甚至直接找了國史館館長吳密察反映,讓國史館長年的陋習意外被掀開。

 

國史館隸屬總統府,下設審編處、修纂處,以及采集處;其中被視為是國史館業務主力的修纂處,目前在職的修纂人員共18人。這些修纂人員,根據《國史館組織條例》,被賦予纂修國史,以及史料、史實的研究、考訂。

 

張天欽借將遭拒 意外爆出國史館兼差陋習

 

促轉會今年5月31日成立,據了解,在促轉會籌備期間,時任陸委會副主委的張天欽打算向國史館「借將」,借調具有相關歷史研究專長的國史館人員,參與促轉會的研究工作。

 

當國史館提供符合相關資格的修纂人員給促轉會後,張天欽一一親自面試,並好言相勸,認為他們若到促轉會服務,一來可以接觸到從未曝光的第一手史料,有助累積未來的研究成果,二來也可替國家服務、貢獻所長。未料,卻遭修纂人員當面回絕,有人甚至對張直言,在國史館他們每年可以申請科技部補助的專題研究計畫,但若借調過去促轉會,恐怕就無法進行既有的補助計畫。

 

據轉述,這讓張天欽當場非常傻眼且驚訝,當面反問國史館人員,「你又領公務員的薪水、又領科技部補助的計畫主持費,沒有問題嗎?」甚至直言:「你們照理來說不能再兼差!」沒想到,修纂人員當場還怒言回嗆,雙方一度言語衝突。

 

後續,據透露,張天欽整理了相關人事法規後,便把這樣疑似遊走法規的現象向吳密察反映,並把相關文件轉交國史館,才讓此事件曝光;而吳密察得知後,啟動內部調查發現,原來國史館人員長年來都有部分人員會申請科技部的補助計畫,吳並承諾,內部將會檢討這個不合理的規定。

 

在促轉會籌備期間,時任陸委會副主委的張天欽打算向國史館「借將」,卻讓國史館長年的雙薪陋習意外被掀開。(攝影:蘇郁晴)

 

吳密察宣布「不能再領主持人費」 盼改兼差陋習

 

據了解,吳密察認為,根據科技部補助計畫,是必須以機關為單位簽約,因此,修纂人員若以國史館人員名義申請補助,傾向未來不能再支領主持人費,僅能領取研究所需的業務費、助理費,盼一改過去陋習。

 

國史館副館長何智霖接受《上報》則回應,國史館正在洽詢相關機關包括科技部等單位,研究館內研究人員可否領主持人費,待確定之後就會拍板。

 

國史館18名現職的修纂人員,每年約有4、5人可以接到科技部的這項補助計畫。而這項補助計畫,若屬於文史類,一個計畫每年約可支領50、60萬元補助,包括一年主持費每個月1萬多元,另再加上助理、業務費、以及差旅費。

 

事實上,國史館這批修纂人員可以申請科技部的專題計畫補助,其實是因早年他們領有一筆「學術研究費」。

 

這些修纂人員雖是公務員身分,但早年在本俸以外,還可領取「學術研究費」;根據民國46年的預算書可知,這些人員當年是「按照中央研究院等機關之成例編列,換言之,他們早年被視為跟中研院研究員一樣的身分。但這項薪資結構的規定,在民國90年時就被質疑不合理,當年的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和主計處一度曾要求檢討,但最後未處理;直到民國102年,國史館有離職人員檢舉,經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檢討後,隔年7月起,才正式將「學術研究費」,改為公務員支薪制度的「專業加給」。

 

國史館館長吳密察認為,科技部補助計畫必須以機關為單位簽約,因此傾向未來修纂人員以國史館人員名義申請補助,不能再支領主持人費,盼一改過去陋習。(葉信菉)

 

不符公務員支薪結構 「學術研究費」已被取消4年 

 

據了解,國史館最早納入科技部前身、國科會的專題研究補助,最早是在民國71年,當時國科會補助條件較寬鬆,國史館曾去函表示,修史人員都領取學術研究費,所以具研究能力,因此國科會當時便認定,這些領「學術研究費」的修纂人員是可接受補助機關。

 

後續,民國93年,國科會曾質疑國史館,這些人員是否具補助的資格,當時國史館去函國科會說明,再度指國史館人員有領學術研究費,因此有資格。

 

然而,國史館修纂人員這筆「學術研究費」因不符合公務員人事法規的支薪結構,4年前就已被取消了,但科技部至今仍未針對他們能否申請補助計畫做出解釋,換言之,這些修纂人員到底還有無資格再接受科技部補助做研究,形成爭議。

 

知情人士也透露,這些人用國史館公務員身分拿科技部的補助接研究案,但研究成果卻不能代表國史館立場,只能當做「個人研究成果」,這與其他公務機關研究單位的性質可說是「天差地別」。

 

例如,交通部轄下的運輸研究所,或是農委會的農業試驗所等其他機關,這些「研究單位」,雖也向科技部申請補助,但研究成果的著作權就屬於該機關,且官網上就看得到這些研究成果,農試所甚至還會把研究成果整理成摘要轉發給農民,但國史館的修纂人員即便拿了補助、做了研究,例如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因國史館負有解釋政府史料的責任,這些個別修纂人員的研究內容,卻不能代表國史館館方的研究立場及見解。
 

 

國史館的修纂人員即便拿了補助、做了研究,例如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因國史館負有解釋政府史料的責任,這些個別修纂人員的研究內容,卻不能代表國史館館方的研究立場及見解。(攝影:李昆翰)

 

【延伸閱讀】
●【不義遺址曝光】促轉會首揭露禁地「國防部軍人監獄」 雷震、黃信介都關押過
●【228海外檔案解密】美1947預測:台灣將是中國最沉重的軍事負擔
關鍵字: 國史館 促轉會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