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陳明通演講有待中國善意的解讀

吳瑟致 2018年07月20日 00:00:00
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強調「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處理兩岸關係基石。(攝影:葉信菉)

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強調「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處理兩岸關係基石。(攝影:葉信菉)

近日,陸委會明通陳明通訪問美國,於台灣時間7月18日在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與台灣民主基金會所合辦的國際研討會中發表演說,以「民主自由是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基石」為題,這不但是民進黨執政以來首位主責兩岸事務的部長級官員出訪美國,尤以當前日漸複雜、迅速變遷的國際形勢當中,陳明通的一舉一動,對兩岸關係的發展而言,更是別具意義。

 

綜觀陳明通這次在美的演說中提及的論述,顯示民進黨政府有釋出善意之勢;在一定程度上,更可能會是兩岸互動走入新關係的開始,縱然短時間仍難有立即性的突破,但至少讓雙方有正面解讀的機會。演講內容中,大致可以看出四個亮點值得細嚼:

 

一、就歷史視角詮釋兩岸關係 陳明通的演說中試圖將蔡總統的兩岸論述與國民政府播遷來台進行連結,這不但是歷史回顧的描述,更是讓民進黨的中國政策有了新論述的基礎;其中,更值得注意的是,陳明通提及因為「國民政府來台」而導致「兩岸分治的事實」,若進一步對照蔡總統兩年前的就職演說中,不但有新意,論述更具延伸性。

 

換言之,陳明通的論述讓蔡總統的「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之說更具說服力,且正面回應了中國對民進黨政府的擔憂;此外,扣緊民主自由的基本精神,更體現了「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內涵。從歷史論證中華民國當前仍然存在的兩岸事實,同時演講中也一再呼籲北京政府正視,可以說,不久的未來,中國若有善意的回應,未來兩岸關係的互動,或將有可能走向和緩的方向。

 

二、對中國發展彰顯同理心 陳明通的演講除了透過歷史角度定位兩岸關係之外,亦透過與歷史的連結,充分連結中國發展的觀點,其中,提及過去中國在國際上所遭遇的不平等待遇,甚至對中國過去長期積弱不振與動盪下所遭遇的「恥辱」歷程,深表感概。陳明通沒有將「中國崛起」視為亞太地區繁榮和平的巨大威脅,而是從檢視歷史的角度重新思考北京政府在國力逐漸強盛的同時,在民族主義高張的社會氛圍之下,理解「中國夢」不是侵略或威脅,反而在歷史脈絡下,是自身發展的深切期許,演講中對這樣的期許表達同理。

 

三、「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 蔡總統在兩岸關係上一再重申「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並在兩岸政策上堅守「維持現狀」;雖然中國一再外交、軍事上施加臺灣壓力;然而,陳明通的演講提出四項建議:「雙方先有感善兩岸關係的決心」、「各自尋求內部的共識與意見」、「停止對臺灣傷害的言論與作為」並再一次呼籲「進行務實溝通對話」,強調我政府仍然持續釋出善意,而且不變,並期待有更多的對話。

 

四、民主自由是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基石 最後,在向對岸遞出橄欖枝的同時,陳明通也再次重申臺灣民主自由的價值,表達我政府對於維繫民主價值的堅定立場,提到「制度之爭不是金錢致富、耀武揚威的高壓管控,而在於賦予人類自由、權利、正義的選擇與尊重」,並呼籲北京政府應正視兩岸在制度、價值以及發展的相異之處,並期待在台灣民主自由的精神之下,在亞太穩定中負起相對應的責任。

 

整體而言,陳明通的演說有別於過去民共絕對衝突的史觀,從善意的歷史詮釋出發,更多次提及中華民國的元素,一方面可能有助於為我兩岸政策拓展新方向,突破舊有框架,累積兩岸相互正面解讀的能量;另一方面再次強調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De facto),希冀中國能尊重臺灣民主自由的價值與制度,以及內部共識的取得,呼籲兩岸應建立「分治而不對立、相互尊重」的關係。

 

※作者為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關鍵字: 陳明通 善意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