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谷辣斯」 傷害了「漢字至上論者」的感情

盧斯達 2018年07月24日 07:02:00
「Kolas Yotaka」引起的爭論,似乎是文字中心主義者 VS 語音中心主義者的衝突。(圖片取自Kolas Yotaka臉書)

「Kolas Yotaka」引起的爭論,似乎是文字中心主義者 VS 語音中心主義者的衝突。(圖片取自Kolas Yotaka臉書)

台灣行政院新任阿美族發言人Kolas Yotaka履新,並表示希望各界以羅馬拼音稱呼她,而不是用「谷辣斯·尤達卡」。在網絡引發了一些爭議

 

有意見領袖嘲諷「反正也不會有人記得她的名字」,然後反對此論的論者紛紛登場。據專頁《台灣回憶探險團》提出,阿美族不用漢字系統,而用拉丁字母系統,有其根據,因為其族有語言,但無文字。後來跟荷蘭殖民者接觸,才首次引入了文字(拉丁字母)來記錄其語音。所以阿美族的人名用羅馬字母來表達,比起用漢文來表達,來得合理和依符傳統。

 

而我想像,很多傳統「華人」發現新任政府官員叫「Kolas Yotaka」,就會產生一種異樣感,彷彿被吸進一個異星文明之中。我們的心理秩序,自然是來自大清以來的政治體系,固然會引發衝突。

 

而那句「反正沒有人會記得」的嘲諷,就是這個心理秩序出現了異樣的東西,無法鑑明來者而恐慌。「難道我們以為都要叫她……甚麼Yotaka?」

 

雖然這既是不尊重他人的身份認同,也顯示「大眾」的心理自衛機制—如果是志怪小說,那就是天師(漢文化中的特使)遇到不知名生物,那大叫一聲:「何方妖孽,速速報上名來﹗」

 

恐慌的來源

 

那個恐慌來自甚麼?那個恐慌來自我們自己的漢字中心主義。

 

帝國建成之後,統一文字是為了佈政天下。語音萬種,卻不必急須混同。因為文字承載意義時,比起語音穩定。

 

漢字的特性是每個字含有完整意義。閱讀漢文,只需觀察字型,就能了解意義,並一直沿用至今;但歐美日韓越南大部份地區,先後轉用表音文字。分別就是,漢文不是表音文字,不因人類的語音改變而解構,反以字型傳承下來,因此我們依字不依音,在大一統文化中,音殊多,但字一套,是維繫大帝國的神聖文字。

 

於是文字發展越見精微而規範廣建,而天下殊聲。但只要文字建立好,帝國的擴張和管治就已有了內燃機,二千年動力不斷。

 

華南甚至香港的老一輩亦會記得,舊民俗教人民要「敬字如神」,不知真正意義的「神」是不是已經被周公「絕天地通」,以「文明」代替。而可以象徵文化、濃縮文明的工具,就是漢字本身。

 

我們都是這一套文化出來的人,我們依賴漢字,大一統之下,視語音為微枝末節。而因為拉丁文是表音文字,語音一變,拉著文字一走,就生下另一套語言,建立另一個國家。

 

我們多認同漢字很精密、很困難、搏大精深,而看輕了「語音」這件事。即「語音」本身的位格,已經部份讓渡給「文字」,有起碼二千年。中國文化所及之處,人民大多都是文字中心論者。

 

一些網民和Kolas Yotaka的衝突,在這個層面來看,似乎是文字中心主義者 VS 語音中心主義者的衝突。

 

「中華台北」即「谷辣斯·尤達卡」

 

音譯外來事物,行之已久,但反對和瞧不起她的人,大概不是恨「谷辣斯·尤達卡」這個名,而是討厭她放棄用漢字來表達自己的名字,而獨尊語音。潛台詞是:漢字遇到了沒辦法的時候,漢字是最好的文字,但妳竟然刻意棄用。

 

這是一個有點人類學意味的分別:也許中國文字太發達,華人在乎名字怎麼寫,名字定了,去哪個地方都可能遇到各種讀法;但原住民本無文字,所以他們在乎名字怎樣念。用甚麼文字去譯,不過是方便,功能性的。

 

又,用拉丁化名字,等於除去漢名,這在現代的政治文化,並無不妥;可在大漢主義者的文化政治中,漢譯的「谷辣斯.尤達卡」,像漢人賜的名。現在等於除名,有點像外族不再效忠中央皇朝的意味。沒了效忠者,就不是天朝上國。那小小的姓名宣示,卻攪起了很多華人文化中深層而黑暗的汙泥。令一些人感到渾身不自在,實是理所當然。

 

Kolas Yotaka不想要「谷辣斯·尤達卡」。不知為何想起有人發起運動,希望「中華台北隊」能正名成「台灣隊」。也許有可能比喻不倫,但可能情況就是「中華台北」即「谷辣斯·尤達卡」,她覺得這還不是自己最原生的名字,她還有一個更真實的名字叫作台灣。

 

※作者為香港青年評論者、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