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中美交鋒 中國的銳實力夠銳嗎

湯名暉 2018年07月29日 00:00:00
中國在這次中美貿易爭端之中難以招架,從軟硬體、生產體制和市場制度層面,無處不受美國所穿透。(湯森路透)

中國在這次中美貿易爭端之中難以招架,從軟硬體、生產體制和市場制度層面,無處不受美國所穿透。(湯森路透)

2018年以來,「一帶一路倡議」受到不同的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不若2015-2017年間處與全球各國家級地區都有著不同層面的關係進展。其中,最具關鍵戰略高度的舉措是在2017年的達沃斯論壇取得「全球化」的發言權,一時之間宛如重建秩序的超級強權之姿,「一帶一路」也廣受沿途國家的討論與接受。

 

在這數年之間各種以「絲路」為符號的「一帶一路」架構廣受討論:「極地絲路」、「互聯網絲路」,以及「太空絲路」紛紛出台,在「絲路」符號作為擬象(Simulacre)的「一帶一路」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詮釋性,並賦予當代國際政治與秩序所需的文化內涵與價值,中國的國際情勢似乎一片大好。

 

近期有些「一帶一路」沿途國家表達不同以往的訴求和態度,由於中國有著不同於西方近現代國家發展與國際關係體系的歷程,面對著西方現今以自由主義和資本主義走過早期工業化的國家,有者顯著不同的文明價值和前理解(Pre-understanding),使得「一帶一路」沿途各國和西方已開發國家對於「一帶一路」背後的現象本質和深層文化意涵產生疑慮。

 

然而,西方國家更深一層懷疑在於: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是為翻轉當前以西方文明價值為國際秩序基礎的秩序,也因此提出銳實力的論點檢視「一帶一路」和中國的外交政策。

 

銳實力的論述出自於美國民主基金會2017年12月初公布一份報告:《銳實力:威權主義在民主國家漸增的影響力》(Sharp Power: Rising Authoritarian Influence in the Democratic World)。根據報告之定義,「銳實力」意指利用具限制性的體制和民主社會之間開放度的不對稱,運用各種資訊與媒體工具影響言論的自由與多元價值,改變全球公眾的觀感和行為。

 

報告主要研究中國和俄羅斯如何暗中影響拉丁美洲國家及東歐國家。銳實力的概念也從軟實力出發,但是又不如軟實力的論述較具正面的吸引力,而是強調運用文化、經濟和價值觀進行穿透。它既不像硬實力那樣強烈運用軍事或政治力量壓制或改變行為者的現況,也不像軟實力的文化交流等層面具備正面的魅力性質,而是穿透到目標對象的內部進行間諜活動、收買甚至破壞,特別更容易進入輿論與思想開放的民主國家,從而成功建立「制腦權」,但是銳實力的在近現代成功運作者不限於報告所稱的中俄等國。

 

運用銳實力進行文化與資訊的不對稱滲透的成功作為,在西方國家屢見不鮮,例如:冷戰時期對於東柏林的宣傳,終能推倒柏林圍牆,甚至成功「和平演變」前華沙集團,使戈巴契夫自行解散蘇共,這也是美國之音和福斯電視網等媒體至今仍對持續存在的目的。

 

即使冷戰結束至今,美國也從未輕忽過「銳實力」,甚至英國的BBC和軍情五處等單位也善用此道,運用期英美語言與文化的原生優勢,操作不對等的文化與資訊資源,像是龐大的Facebook和Google蒐集網路上數十億名使用者的習慣和生體資訊,累積龐大的數據庫已為各界所用。

 

Facebook執行長佐克柏也在美國國會的聽證會承認與52個企業交換客戶資訊,這些誕生於美國的企業才是全球化時代中穿透力最強的「銳實力」工具。而「銳實力」的本質與軟實力相同,需依托高強度的資本和密集的資訊科技,才有能力詮釋全球化的進程並穿透到國家內部,所及之處涵蓋到微小的原子化世界。

 

在中美貿易交鋒之際,我們回顧中國從改革開放到推動「一帶一路」的40年間,尚無任何一個能在資本和技術可與Google和Facebook匹敵的全球性資訊平台,也沒有任何一個品牌的價值高於蘋果的企業,即使是BAT(百度 · ‎阿裡 · ‎騰訊)三強仍無法進行全球在地化的詮釋。美國除了上述三大國際企業外,尚有川普最愛的Twitter、有著政府以外最大規模民間航太發射能力的Space X、以及不停有黑科技產生的洛克希德馬丁和IBM等公司。

   

這些企業誕生在追求個人自由發展的美國不是偶然,而是在追求個人自由和權力極大化的環境而生,並成為美國政府推動權力極大化的工具,真正穿透和影響他國甚至個人的主體性自由,中國更成為這波資訊革命的產業浪潮所制。

    

中國在這最近二十年間提供美國企業大量的廉價人力產出物美價廉的消費品,雖然得到「世界工廠」的聲譽,卻使得代工產業的生態積習難改,因而在這次的中美貿易爭端之中難以招架美國,從軟硬體、生產體制和市場制度層面無處不受美國所穿透。在中國現有的客觀環境下,銳實力難以磨利。

 

※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