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張前院長有所不知-觀光業打鐵還須自身硬

徐光臻 2018年07月28日 07:00:00
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在臉書上的一篇文章,把花蓮觀光業的蕭條,歸咎於年金改革和兩岸關係。(攝影:李智為)

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在臉書上的一篇文章,把花蓮觀光業的蕭條,歸咎於年金改革和兩岸關係。(攝影:李智為)

身為一個在台南工作的花蓮人,日前看到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在臉書上的一篇文章,把花蓮觀光業的蕭條,歸咎於年金改革和兩岸關係,內心可謂五味雜陳。

 

一來,我對故鄉充滿著期待和不捨,更希望故鄉的民眾能有擺脫蕭條的陰霾;但另方面,卻對張善政把蕭條的問題全推給年金改革和兩岸關係,也有不同觀點。

 

因為工作關係,今年是我在台南生活的九年,這個城市儼然成為我第二故鄉。

 

記得七、八年前,兩岸關係正值高潮之際,台灣各縣市無不卯足勁,積極搶攻令人垂涎的龐大陸客市場。不論藍綠,一些縣市首長更親自率隊前往大陸,使盡各類噱頭,推銷自己的縣市。

 

當然,故鄉花蓮是其中一個經典案例。當時每次回家時,看到一台又一台的遊覽車,幾乎塞滿了靠海的台十一線、七星潭、太魯閣,畫面甚為壯觀。

 

唯獨當時的台南,相較於其他縣市,可謂老神在在。或精準地說,台南市府並沒有「隨波逐流」,和各家搶攻一片紅海的陸客市場。據說,許多台南旅遊業者對於台南官方的「不主動」,頗不以為然。

 

但筆者看到的是,台南官方不因此動搖,反是花更多時間打造自身城市建設的「藍海」上。

 

這些建設有文化的、生態的、美學的、綠能的、歷史的、人文的。例如:台南過去十年來,出現了諸多「修舊如舊」、充滿古老風味,卻填入現代內涵的文化觀光景點。

 

不諱言,這些長期建設曠日費時,卻意外牽動了許多民間團體和公民社會的主動參與,讓這些民間力量成為台南旅遊蓬勃發展的引擎。

 

隨著時間的延續,公部門及和社會力的結合結果,讓台南成為國內觀光旅遊前幾名的選擇。過去幾年快速崛起的正興街,就是一個經典案例。

 

這座城市的政府和人民用具體行動告訴外人,他們很努力在保存台南的歷史記憶,這是難以取代的寶藏,也是台南人光榮感的來源之一。 

 

記得三年前,台南和大阪開啟直航,掀起了一波日本觀光客的熱潮。據稱,在訪底台南的海外觀光客中,日本和港澳觀光客各佔了前兩名。

 

每次筆者走在台南街道上,總會偶遇操著日本口音、用簡單英語問路的日本遊客,他們都為了品嚐驚豔的台南美食、體驗這個歷史文化古都而來。這幅景緻在過去兩年半來,陸客市場委縮之際,是十分亮眼的成績。

 

綜言之,台南的觀光招牌並沒有因為陸客不來而喪失光澤。每到週末假日或連假,台南市區仍是塞進滿滿的人潮(多數是自由行)。

 

從親身體驗的台南案例,回過頭省思故鄉花蓮,帶給筆者一個重要的啟發:打鐵還須自身硬。

 

過去多年來,每次回到花蓮,筆者並未感受到故鄉的觀光業有怎樣根本性的轉型。或正確地說,能玩的旅遊項目千篇一律,無法變出新風貌。在這種情況下,只能一味依靠以量取勝的大陸觀光客。

 

但觀光絕非一味吸引海外團客來,就放任不管,而是要回歸城市建設的本質、旅遊產品的創意規劃,讓每一個來訪的觀光認為這個城市或地區有值得流連忘返的價值。

 

從過去多年的事實證明,一團團來訪的大量團客,無法賦予觀光客優質的旅遊品質;唯有做好旅遊配套,打造良好的旅遊體驗,才能讓包含陸客在內的各國觀光客感受到花蓮的美好。

 

而不是用愚民的算術,簡單把問題歸咎於某一、兩個原因,讓人信以為真。

 

※作者為高中教師/業餘文史導覽/在台南的花蓮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