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時精選】數字中的中國社會現實與婚姻趨勢

紐約時報 2016年09月24日 11:53:00
中國的單身女性愈來愈多。  (翻攝自領愛網)

中國的單身女性愈來愈多。 (翻攝自領愛網)

中國人心裡想著婚姻,但承諾就不一定了。

 

新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國登記結婚的人數連續兩年下降,而離婚人數則繼續攀升。這兩種趨勢的根源在於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令人震驚的經濟崛起和女性不斷變化的職場和家庭角色。它們導致新一代質疑婚姻在中國社會中的傳統角色。

 

《紐約時報》本月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紹中國結婚人數減少的現象。隨後的這幾周,中國的網路上興起了對婚姻和女性角色的討論。在社交媒體網路新浪微博上,很多中國人談到自己沒有結婚的打算,以及這背後的原因。

 

中國社會的單身女性愈來愈多。  (翻攝自融360網站)

 

當然,對其他國家的人,大概尤其是對那些已婚人士來說,他們的很多言論聽上去很耳熟。但中國正在經歷一系列深刻的社會和經濟變革,傳統的愛情和家庭觀念被顛覆。從資料供應商CEIC Data到中國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有關中國的資料,用確鑿的數字支持了部分趨勢的真實性。

 

獨居:平均家庭規模減小

2015年3.1人

1982年4.43人

 

中國家庭平均人數減少有多種原因:孩子數量減少、獨居老人增多及其他因素。但針對時報的那篇文章,一些人提到了另一個原因:獨居的快樂。

 

微博評論:

 

別介懿:婚後生活各種不爽。誰不想追求優質的生活。

 

守護_牛奶瓶:我覺得如果結婚的話那要找個契合的,不然兩個人在一起天天跟戰場或者有一方很擅長冷暴力,或者另一方很矯情,又不給對方面子的話,真沒必要在一起,會很累,而且雙方婚後不幸福的幾率還是蠻大的。談戀愛的時候忍個兩三年、七八年、十年都正常, 婚後柴米油鹽幾十年,過不下去離婚的也已經很正常了。

 

hongxingstar:從小到大父母一直吵架,我自己也覺得一個人自由,如果談戀愛或結婚我肯定會受不了!

 

圍觀也是個體力活:婚姻的忠誠度越來越低,自己能過得很好,幹嘛找個累贅?

 

中國的獨居老人正在增加當中。  (翻攝自多維新聞網)

 

用功學習:碩士研究生中女性增加

2004年44.2%

2014年51.7%

 

曾經,很多中國女性認為婚姻是通向經濟保障的主要途徑。現在,中國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日漸成為勞動力的一部分。

 

微博評論:

 

心比扎軟ii:我覺得只要自己各方面都獨立,就會發現能給自己帶來踏實的感覺的是手裡的錢,而再也不是別人的依靠了。結婚真的也是很麻煩。

 

morningLAq:有的男的大男子主義太厲害了,認為他們自己在外面工作一天挺辛苦的,回來就像大爺一樣躺著,幫一下都感覺自己救了整個世界!然而妻子也是在外面工作一天回來還得像個免費保姆一樣!萬一收拾不好家裡就得bb了,收拾不好自己還得擔心老公出軌之後錯在自己。

 

原來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圉運:女人的價值不應該體現在婚姻上,自己又不是養活不了自己。不是不想結,是這個社會對女人的保障太少,好男人太少。男人,父輩,及身邊親人,都認為女人就得結婚,生孩子,照顧家庭,都醒醒吧,時代變了,先看看自己、自己的兒子什麼樣子吧!

 

中國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正在提升當中。  (翻攝自中國網)

 

老齡化:中國人口走向老齡化

1982年為1:12.5

2014年為1:7.3

 

老年人與15到64歲之間的人口的比例增加。在孩子傳統上要贍養長輩的中國文化中,這給年輕一代造成了壓力。

 

微博評論:

 

killersara2:結婚要麼生理需求,要麼長輩逼迫。

 

寂寞是藍棒棒的:如果不是為了父母,我就不會結婚。

 

Libra_Cy:其實不是不願結婚了,只是不願意湊合,可是父母都覺得應該湊合著過,甚至包括那些已經結婚了的同齡人,總會說你眼光太高啊,湊合湊合得了啊,巴拉巴拉一堆,好像不結婚就成罪人了一般,實在無語,但我還是不願湊合。

 

很想很想你DYING:對啊,這是中國,就算是父母都不在沒有人逼你結婚,也會有閒言碎語包圍著。

 

 

勞動力之痛:中國出生率下降

1982年每1000人22.28

2014年每1000人12.37

 

在中國,儘管一孩政策取消,但出生率仍在下降,因為更多的人選擇推遲,或者完全放棄生孩子。

 

微博評論:

 

琵琶娘子:我也不想結婚,人生漫長,為何一定要有家庭。

 

楓林寒情:女人自己能賺錢,也能生孩子,要男人何用?

 

By Emily Feng,Carlos Tejada © 2016 The New York Times

(本文由美國《紐約時報》授權《上報》刊出,請勿任意轉載)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