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人開砲! 一部布袋戲電影 點出影視音政策亂象

黃驛淵 2016年09月29日 11:00:00
為鼓勵影視音產業發展,文化部推出各種補助案,雖編預算補助獨立樂團,但重要的人事費開銷卻礙於法規不能報。(攝影:李昆翰)

為鼓勵影視音產業發展,文化部推出各種補助案,雖編預算補助獨立樂團,但重要的人事費開銷卻礙於法規不能報。(攝影:李昆翰)

「電影由文化部的影視音局主管,但以布袋戲電影來說,內容牽涉動畫技術的部份卻又歸經濟部工業局管,這樣的分工不但非常怪也非常混亂!」談起政府的影視音政策,多次擔任文化部補助案評審的台北市音樂創作職業工會總幹事彭季康,以一部布袋戲電影描述了當前遇到的問題。

 

彭季康是知名跨界音樂人,歌手彭佳慧的《舊夢》,歌詞就是出自他的手。去年春天,他與陳樂融、娃娃、陳建寧、黃韻玲、鍾成虎、深白色、李念和等知名音樂人發起國內第一個音樂創作者的職業工會,替音樂創作者爭權益,至今超過70名音樂人加入。

 

儘管文化部已設有影視及流行音樂發展司及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理應是國內影、視、音三大產業的主管機關,行政院9月初更首創「文化會報」,宣示未來將跨部會整合文化事務;但在彭季康眼中,目前跟影視音有關的業務,實際上仍散落各個部會,缺乏統合,產生不少亂象。

 

 

知名跨界音樂人彭季康,去年春天與陳樂融、娃娃等知名音樂人,發起國內第一個音樂創作者的職業工會,希望替音樂創作者爭權益。(翻攝自彭季康臉書)

 

他舉例,影音的智慧財產權屬於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主管,但數位匯流屬NCC,影視文化教育又歸教育部,甚至跨界、跨領域的影視音作品想申請補助,都要分頭向不同部會找資源,政策分工極為紊亂。若再看近年趨勢,所有影音幾乎都放上YouTube,這塊又該歸誰管?

 

此外,現行的補助政策能不能「把錢用在刀口上」?也備受質疑。

 

首部國語版布袋戲電影日前推出。不過,有音樂人指出,電影歸文化部業務,但動畫技術管轄單位卻非屬文化部,事權分工紊亂讓民間無所適從。(翻攝自奇人密碼YouTube)

 

文化部為鼓勵影視音產業發展推出各種補助案,以流行音樂為例,從人才培育、錄音、品牌與經紀發展、行銷推廣、跨界、數位化、設備升級、融資貸款等都編列預算補助。但彭季康形容,這樣的補助政策「只看到一根一根的柱子,卻看不到房子」,並未因應時代及產業變化打造。

 

他表示,政府雖編預算補助獨立樂團,人事費卻礙於法規不能報,「但獨立樂團的人事就是重要的開銷」;也曾有某個創新電視節目補助案的評審過程標準不一,不夠創新被刷掉,太過創新也被刷掉,令人一頭霧水。

 

政府提供音樂產業相關補助。但音樂人彭季康認為,文化部應該有戰略思維,不該只當個「補助部」。(攝影:李昆翰)

 

彭季康說,補助只能救急,無法真正帶動產業,文化部須有戰略思維,與其分項補助,「見樹不見林」,不如參考國民旅遊卡的方式,把這筆預算用在鼓勵民眾或學生消費文化產業;例如每年在學生證儲值一定金額,並設定不同的消費目標,「今年是看國片、買樂團唱片,明年可以是看畫展或買書,以10年計畫來推動,不但有教育意義、提升民眾藝文素養,還可帶動產業發展。」

 

「真正的關鍵是我們的政府到底要如何定位文化產業?」彭季康說,文化部不該只甘於當個「補助部」,必須釐清定位、大方向以及戰略,最害怕的就是太貪心、「什麼都想要」,結果就是什麼都做不好;像紐西蘭發展電影工業,拼演員拼不過澳洲,拼拍片量拼不過美國,但決心拼後製、拼動畫、拼電影特效,最後真的衝出一條路。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