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錫堦:亟需啟動正向宏觀的社會運動

簡錫堦 2016年09月28日 07:00:00
進步力量的公民團體和在野政黨,應齊力發起正向宏觀的社會運動。(陳品佑攝影)

進步力量的公民團體和在野政黨,應齊力發起正向宏觀的社會運動。(陳品佑攝影)

本文延續上週在本刊發表「新政府的困境在於看不到願景」而作。我國當前最大的危機是看不到願景,彌漫著對改革失望的無力感。若能啟動「國家願景」的全民運動,凝聚社會共識,催生宏觀遠見的政治家,尋找國家光明的出路,進而促使經濟、社會正向的發展。

 

若執政者無能推動,唯賴進步力量的公民團體和在野政黨,齊力發起正向宏觀的社會運動。過去社運團體慣以單一議題「對抗」當權者,促使改革,實無法宏觀全貌,反引來利益團體紛爭,模糊焦點使改革受挫,徒增人民無力感。推動台灣新願景,讓全民瞭解完整的「新台灣」圖像,增進社會共識,免以內耗。進而督促執政黨締造「創造希望、平凡幸福的和平國度」台灣新願景。

 

以下幾項可供願景運動的參考:

 

一、成為「亞洲責任企業王國」為標竿的經濟發展底蘊:共同經營「MIT」臺灣製品牌的國際優勢,全民鞭策、協助「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落實,輔導獎勵企業取得國際企業社會責任認證,擠身國際優質品牌前列,成為「責任企業王國」,增強競爭力。逐步提升勞動者創新技能和所得,增進和諧合作的勞資關係,平等分享經濟成果。

 

二、「民主與和平」的兩岸關係:「中華民國主權獨立,國家前途須經由公民自決」,是全民共識基礎。「和平」與「民主」比「統一」或「獨立」為更高且根本的價值。若主張「獨立」者,只強調民主,輕忽和平,以為透過公民投票即可完成法理獨立,難以說服如何免於戰爭;主張「統一」者,只強調和平,輕忽民主,恐落入屈服式「和平統一」。因此欲解決兩岸未來,必須同時滿足「民主」與「和平」的基本價值,也以此團結國內因統獨而分裂的社會。

 

三、落實人人平等的社會:種族、階級和性別多元平等是檢視人權最根本的指標,若能落實,自然就能消除偏見與一切形式的岐視。改變「唯競爭」價值觀,增進「合作」價值的社會,同理差異、尊重差異、包容差異,建構「和平社會」。

 

四、選制改革,保障人民參政權以深化民主:現行「並立式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制,形成兩大政黨壟斷政權局面,違背多元參政的公平機會。由於不分區名額僅占三分之一,又設得票數5%門檻,小黨難於發展;更剝奪年輕人的「被選舉權」,限縮多元社會的參政機會,不利民主深化與發展。

 

改採德國「聯立式單一選區兩票制」或北歐「完全比率代表制」,並禁止金錢競賽的不公平競爭,施行「公費選舉」,降低金權政治風險。廢除參選保證金,以前次得票數或連署方式即可取得參選資格,解除金錢門檻。

 

五、政府資訊透明杜絕貪污,塑造服務型有使命的政府:平凡化的政治,取消從政者的「非公務特權」。政策、採購、工程發包,明細都應上網,除國防、外交等機密外不得擴大「限制公開」,限制項目以正面表列,並增列「吹哨子」條款,保護並鼓勵公務員或政策參與者,為公共利益舉發錯誤決策和不法,吏治清明才能讓人民心甘情願的繳稅。從政者當以實踐政治抱負、服務人民為榮耀。

 

六、投資青年並減輕國債和扶養壓力: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改革有賴活力、創意的年輕世代。由於政府財政困窘,獎助學金占總學費不足百分之四,遠不及OECD平均八點八的一半。依賴貸款就學者逾九十四萬人,四成年輕人畢業後得背負債務,看不到未來。教育為基本人權,不應成為商品,剝奪弱勢青年發展。逐年提高獎助學金,朝北歐國家免學費制度改革。

 

低薪、派遣、部分工時(時薪)迫使青年從事非體面的工作。且國債和扶養的壓迫,形同世代剝削,更由於青年普遍貧困,將導致國家、社會崩潰危機。仿效日本七0年代推動《所得倍增計畫》,讓青年薪資所得追上四小龍。投資青年,減輕國債和扶養壓力,導向「世代互助」的良性發展。

 

七、養成思辨能力的教育:由於「升學主義」根深柢固,教育改革寸步維艱,追求分數的模式化、刻板化教育,抹煞學生特性和獨立思考能力,因而喪失學習樂趣和自信,造成學生的損失,也傷及國家的發展。

 

丹麥、瑞典和挪威,一百多年來受教育思想家葛隆維及兒童教育家愛倫凱的影響,重視個性發展與創造力的培養,建立公共化的終身學習教育制度;主張為自己學習,摒棄考試被動式教育,培養出高素質、獨立思考的公民,創新能力領先全球。

 

芬蘭教改學自瑞典,秉持教育神聖信念,不放棄任何孩子,因材施教而適性揚才,成果青出於藍,成為全球第一。波蘭受丹麥「批判思考和創新教育」影響,走出考試教學模式,十年教改超美趕歐,跨國企業求才紛至沓來,羨煞各國。我國應制定多元發展的評價制度,揚棄考試教學,增進思辨能力。

 

八、健全財政免於債務危機:社會福利、醫療、教育、托育、長照等公共化,加上急速老化的扶養都需要龐大的經費,目前國民平均稅負率僅12.8%,國家財政面臨危殆,實應立即進行稅制改革,健全財政。

 

不隱瞞國債真相,讓全民認知當前危機,當政者應以宏觀建立「理想國」的目標,說服企業與人民一起努力,不再以私利阻擋全民共同的利益。逐漸取消重複且過度的租稅減免,擴大稅基,提高稅率,五年內恢復到1990年稅負率20%標準,達正常國家的水準,即可增加一兆元稅收,方可解決國家當前急難,減緩赤字和債務的累積。

 

九、優質新聞媒體,發揚多元文化:新聞媒體影響文化、民主政治及社會風尚。為博取廣告、收視和閱聽率,注入性行銷、新聞八卦化和娛樂化日益嚴重;新聞評論偏頗、價值觀扭曲,致使媒體失去公信力及從業者社會地位逐日下墜。各家媒體各擁政治立場,遂行民粹、愚民使資訊及文化質量降低,不利公民社會發展。

 

仿效日、韓,以公共媒體導正商業媒體弊端。整合公廣集團,嚴禁政黨黑手介入,人事、營運充分透明,倍增經費至人均率與韓、日相當,規劃多樣化的節目製作「經費來源」;吸引、培訓優秀人才,穩健提升國內影音節目的製作水準與規模。確保本國的優秀作品有充分的發表空間與流通管道,保障弱勢者的媒體進用權、多元文化傳播權。

 

十、完善的社會福利有助經濟發展:社會福利楷模的瑞典,在這次金融危機後的經濟成長率超過歐元區平均的三倍,復甦情況稱冠歐盟二十七國。因為有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得以建構和諧的社會,奠定了經濟發展的良好基石。瑞典免費完善的托育、教育、醫療,使婦女就業率高達七成六,是全球之冠;失業及創業失敗者均有足夠的生活津貼作後盾,讓他們放心嘗試新工作,或願意再冒風險去創業,增進競爭力,可見社會福利制度是經濟發展的助力而非阻力。

 

建構社會安全網保障弱勢者生存權,縮小貧富差距,和諧的社會才能促進團結發展,增進共同福祉。官民攜手共創幸福國度,與北歐諸國並列前端的「幸福國家」為目標。

 

以上只是國家願景運動的大略方向,不可能包含國家大政所有項目,或許是當前國家發展必須深思的幾個正面思維。以此拋磚引玉,希望引發討論,充實內容,讓願景運動能實際的啟動。

 

※本文作者為反貧困聯盟召集人、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監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