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可以擁核 但不能用「以核養綠」造謠

主筆室 2018年08月29日 07:02:00
如果台北人不願意,你為什麼把自己用的核廢料丟給蘭嶼原住民?(翻攝自顏子矞臉書)

如果台北人不願意,你為什麼把自己用的核廢料丟給蘭嶼原住民?(翻攝自顏子矞臉書)

8月20日,通宵電廠燃氣複循環發電二號機組開始測試,預計在今年九月商轉,如果加上去年9月與完成併聯發電的一號機組,以及明年二月將加入商轉的三號機組,三部機組總裝置容量達2.7GW,這容量剛好與遭到廢棄的核四廠兩部機組的總發電量一模一樣。

 

隨著通霄新機組陸續上線,今年上半年台中老舊燃煤機組發電量已比去年同期發電量少了一成。其中PM2.5中最毒的砷、鉛等重金屬,今年應該是過去10年首次的減排。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說,蔡政府在能源轉型政策上做得其實不錯,與其執著於不可能運轉的核四,還不如好好花心思,好好解決如何作好能源轉型及能源安全。

 

也是今年八月的事。台灣的太陽能光電的裝置容量天天穩定地維持在1.8GW,在每日的尖峰用電時期,穩定供電達1GW,已接近核一廠兩部機組加起來最大的供電能力1.28GW規模。事實上,在太陽能光電的推廣上,馬政府八年只累積884MW,蔡政府過去的兩年半就累積1393MW,這種太陽能光電急行軍,無非是希望在2025達到裝置容量20GW的政策目標。

 

前總統馬英九到處力推「以核養綠」公投,這公投顧名思義是透過延續核電,銜接綠電。不過,它的公投主文其實是這樣寫的:「您是否同意:廢除電業法第 95 條第 1 項,即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主文裡根本沒有寫到「綠電」兩字,說穿了,是用不存在的綠電來掩飾核電運行。

 

問題是,綠電在台灣不就如火如荼地發展嗎?為何還要「以核養綠」?為此,馬英九解釋:「核能也是廣義綠能、乾淨能源,與其他綠能不互相排斥。」「核廢料問題其實不困難,核四廠裏頭就準備了存放2萬桶核廢料的空間,可以用40年。」

 

「核廢料處理不難?」這句話如果沒有仔細看,很多人還會以為自己看錯了。過去40年,台灣三個核電廠總共累積了20萬桶核廢料,其中10萬桶放在蘭嶼,另外沒地方去10萬桶的就埋在現有核電廠底下,這還不包括必須靜置隔離達數萬年甚至上百萬年的高階核廢(使用過的燃料棒)。如果「處理不難」,為何台灣為核廢奔走了三、四十年,還沒辦法搞定?

 

關於這一點,今天《上報》論壇刊出的「台灣憑什麼要蘭嶼承擔核電代價」一文,就詳細地回顧當初政府如何欺瞞蘭嶼達悟族原住民,把這些台灣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低階核廢料安置在蘭嶼,以及後來達悟人抗爭的過程。如果核廢料處理不難,用電最凶的台北人,願不願意捐出自己的一塊地方來儲存核廢料?如果台北人不願意,為什麼把自己用的核廢料丟給蘭嶼原住民?只因為他們人少地荒涼就要蘭嶼作為一個「犧牲的體系」?這是作為一個人的道理嗎?

 

退一萬步言,若真的想用核電來銜接綠電,想「以核養綠」;那至少得告訴外界,你想怎麼養?還要養多久?最後能達到什麼樣的目標?但力推這個公投案的前任總統與閣揆對此從無任何論述;更不用說,同一批人幾年前才說核一二三廠不再延役,現在又說2025年要把核能拉到全國能源佔比的兩成。如果這不是欺騙,什麼才是欺騙?

 

擁核也是一種政策態度,人人都可以擁核,但不該用「以核養綠」這種話術欺騙造謠。國際能源總署(IEA)預估,至2025年,全球再生能源發電將佔新增發電量的56%;麥肯錫更預測,2035年再生能源全球發電量佔比將提升至36%,再生能源才是未來的能源。主政者心中只有核能,卻始終把綠能當丑角,這才是台灣能源轉型最大的困境。
 

 

【延伸閱讀】

● 台灣憑什麼要蘭嶼承擔核電的代價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