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家專訪】黃致凱這次不玩懸疑 《小兒子》讓父子用兩支筆互寫對方

黃衍方 2018年08月30日 12:00:00
《小兒子》編導黃致凱(故事工廠提供)

《小兒子》編導黃致凱(故事工廠提供)

故事工廠第7回作品《小兒子》即將於近日開演,本劇改編自駱以軍的同名散文集,書中記錄他與兩個兒子的日常生活,面對這本駱以軍最另類的作品,對編導黃致凱而言是全新的挑戰。

 

魷魚絲與洋芋片

 

雖然過去就接觸過一些駱以軍的著作,但是在接到夢田文創的合作邀請之前,黃致凱對《小兒子》這本散文集是只聞其名,而沒有實際讀過。

 

黃致凱形容駱以軍的作品就像「魷魚絲」,因為文字密度很高,需要耐心去咀嚼,「魷魚絲很難咀嚼,沒辦法一下就消化,可是越咀嚼會越有味道。」而《小兒子》他認為是「洋芋片」,它就是描寫父子之間的日常生活,沒有文學上的包袱,很好入口,「跟我過去所認識的駱以軍(是)完全不同的一個風格。」

 

李天柱在《小兒子》中飾演一名罹患失智症的小說家(故事工廠提供)

 

劇本改編時的難題

 

從屏風表演班時期的《合法犯罪》、《王國密碼》等作品開始,黃致凱的劇作一直都很強調情節性,然而《小兒子》的原作沒有完整的故事架構,這成為他改編時的第一個難題。

 

然後他想到:「人是可以長大的。」接著又聯想:對一個用文字記錄與兒子快樂時光的父親而言,最衝突的是什麼?「就是如果有一天他開始遺忘這些事情。」於是黃致凱就讓劇中的父親罹患失智症,成年後的兒子被迫要照顧他,結果發現他只記得過去彼此的歡樂,而這些回憶是兒子不願意面對的。

 

兒子如何擺脫父親的光環

 

為什麼兒子會排斥跟父親的這些回憶?因為他是名人之子,「駱以軍的兒子長大了,那他要怎麼擺脫父親的光環?」黃致凱說,很多男人小時候都會崇拜爸爸,把他視為一個模仿的對象,但是在到一個年紀之後,就不會想再被稱作「某某的兒子」。

 

黃致凱舉在劇中與藍鈞天共飾兒子一角的吳定謙為例,「他爸爸是吳念真,他怎麼找到他自己?」,如果你做的好,別人會說是因為家裡有這個環境,如果你做的不好,別人會批評你果然不如爸爸,這是富二代、政二代都會面對的問題。

 

兒子在成年之後,要怎麼在父親的陰影下找到自己,是黃致凱從原作延伸出去要討論的另一個議題。為了減緩父親記憶消失的速度,兒子必須跟他討論過去的事情,也等於是在跟過去的自己對話,並藉此打開自己的心門。

 

吳定謙(右)在《小兒子》裡與藍鈞天共飾一位知名小說家的兒子(故事工廠提供)

 

老人囝仔性

 

另外,黃致凱認為,創作者都會藉由作品來反映他們現階段所思考的問題。「駱以軍他的作品談父子,讓我去思考我跟我父親的關係是什麼?我和我兒子的關係是什麼?」黃致凱的父親患有糖尿病,因為無法兼顧創作和照護工作,三年多前他下定決心把父親送進安養院。

 

黃致凱發現,以前是父親照顧小孩,但是等到父親老了之後,父子關係卻顛倒過來了。「老人就跟小孩一樣,台語說『老人囝仔性』。」他說,老人會跟小孩一樣有很多無理取鬧的行為,本來跟你說要吃麵,等到買給他又說不吃了,這些經驗也成為黃致凱改編時的切入點。

 

駱以軍是很浪漫的一個人

 

黃致凱讓父親在劇中罹患失智症的原因,還有一個是駱以軍在原著裡不只一次提到「他好像得到老人癡呆症」。

 

黃致凱與駱以軍認識的時間不長,但是覺得他是一個非常專注在創作上的人。「你講到創作他會神采奕奕,但是生活中這個人經常靈魂不在現場。」他曾和駱以軍要出席一個記者會,約好禮拜三到場,結果他記錯時間,禮拜二就去了。

 

「他的時間有點不像我們現實感這麼重。」黃致凱笑道:「他是很浪漫的一個人,所以他在朋友面前常裝作好像癡呆、忘東忘西什麼的,所以在戲裡面(也)常有這個東西。」

 

藍鈞天(右)在《小兒子》裡與吳定謙共飾一位知名小說家的兒子(故事工廠提供)

 

好的戲都應該要有懸疑的成份

 

黃致凱過去的作品常帶有一些懸疑成份,問到《小兒子》是否也會維持這樣的慣例時,他哈哈大笑,表示這次沒有。「但是我認為一齣好的戲,應該都要有一些懸疑的成分。」

 

黃致凱表示,有些戲的懸疑是外顯的,比如《莊子兵法》就很明顯有一個找兇手的過程,但有些戲的懸疑則是藏在內在,《小兒子》的懸疑就是父子該怎麼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關係惡化?要去找到那個鑰匙才能打開那扇門。」

 

「所以好的戲必須都有某些懸疑。」黃致凱說,這些懸疑不一定要很驚悚、很嚇人,「是要(讓觀眾)好奇:這些人跟人之間怎麼了?」

 

黃致凱認為好的戲都必須要有一些懸疑(故事工廠提供)

 

這次要實驗的東西在敘事層面

 

除了懸疑之外,黃致凱作品的另一個特色是經常挑戰劇場形式的界線,把大家認為不可能搬上舞台的東西搬上舞台,問到《小兒子》這次有沒有這樣的設計?黃致凱再度哈哈大笑,說完全沒有。

 

黃致凱表示,他這次要實驗的東西比較是在敘事層面,而不是在技術層面。因為《小兒子》有二十七幕,以劇場來講算是相當多,所以要怎麼把這些零碎的片段,像電影場景那樣自然的流動,還有在進出回憶之間,該怎麼拿捏氛圍的變化,成為他這次執導的一大挑戰。

 

《小兒子》排練照(故事工廠提供)

 

在妄想與現實之間

 

黃致凱覺得《小兒子》這部戲很好玩,因為它其實是「兩支筆在互相寫對方」,兒子在回憶與父親的過去,這過程中又穿插著一本父親寫兒子的書。他說,家族的記憶其實是拼貼出來的,家人之間的敘述可能會有出入和謬誤。「我們說文字不會背叛我們,可是到底誰寫的才是真實?」

 

另外,因為失智症會讓人產生妄想,加上父親本身又是小說家,所以會讓人懷疑:他說的片段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這也成為他故事裡一個有趣的地方。

 

黃致凱舉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為例,最後PI透露他的海上漂流故事其實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動物版本、另一個則是人類版本,人類版本很殘酷,你要選擇相信哪個?「它就是給觀眾一些選擇,所以這個戲我也在妄想和現實當中,試圖給觀眾一些可能的選擇。」《小兒子》9月7日將於台北城市舞台首演。

 

《小兒子》編導黃致凱(故事工廠提供)

 

故事工廠第7回作品《小兒子》演出資訊


【2018】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城市舞台
9/7(五)19:30
9/8(六)14:30、19:30
9/9(日)14:30、19:30

 

彰化員林演藝廳
10/13(六)19:30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演藝廳
10/28(日)14:30

 

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11/10(六)19:30

 

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12/22(六)14:30、19:30
12/23(日)14:30

 

【2019】

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
1/5(六)19:30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演藝廳
1/12(六)19:30

 

※購票連結:http://bit.ly/2yzSYwo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藝文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藝文新聞資訊 

請聯繫: 上報生活中心 → lifenews@upmedia.mg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交通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速食、連鎖餐廳、甜點、新開店)、市集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