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小威廉絲從未把「體育歸體育 政治歸政治」

李濠仲 2018年09月11日 07:00:00
小威廉絲難消怒氣,直指主審對她性別歧視。(美聯社)

小威廉絲難消怒氣,直指主審對她性別歧視。(美聯社)

每年夏末秋初,紐約皇后區法拉盛內的可樂娜公園周邊,都得為美國網球公開賽進行交通管制,因此折騰不少行經此地的用路人。但當地人依舊樂在其中,畢竟這是網壇盛事,尤其體育活動向來帶有一點美式風格的驕傲。

 

經過數場膺戰,最後由日本職業網球混血運動員大阪直美奪冠(女子組),擊敗了美國網壇巨星小威廉絲。大阪直美是首位在大滿貫賽封后的日本球員,接下獎盃歷史性的一刻,她在場邊觀看的母親忍不住熱淚盈眶。大阪直美也紅了眼睛,原因之一卻是「很遺憾比賽是以這種方式結束」,她還向落敗的小威廉絲致歉。

 

這也是賽後講評不得不提的插曲。主因這場比賽的主審,在過程中判定小威廉絲的教練違例在包廂內給予指導,於是給出警告,小威廉絲認為這是對她運動精神的侮辱,根本是指控她作弊,直接向主審抗議,然後再被警告,小威廉絲氣到摔斷網拍,再獲警告,接著被罰一分,小威廉絲怒罵主審是「小偷」,要求主審道歉,結果主審非但沒有退讓,還加罰她一局。總冠軍賽平白掉一局,經驗老道如斯,也平復不了情緒,小威廉絲最後輸掉比賽。

 

賽後,小威廉絲難消怒氣,直指主審對她性別歧視,因為過去多有男性球員指責裁判,罵裁判騙子也不是沒有過,但唯獨她被重罰一局。小威廉絲長期以來,不僅致力球藝,更屢屢以名人之姿,挺身而出為黑人女性同胞打抱不平。那許多的不公,包括美國黑人女性平均要多工作8個月,才能賺得黑人男性一年工資同等的水準,薪水且只有白人女性的八成。黑人女性受到的職場歧視,幾乎已為這族群間的廣泛經歷。

 

直到今天,美國的民族(種族)融合仍在進行中,且未臻完善,族裔間最適切共存方式的尋找,也未到盡頭。前不久即有美國哈佛大學歧視亞裔學生的爭議,後續更有美國《國家評論雜誌》(National Review),撰文解析美國社會的族裔問題(尤其是華裔)。

 

一篇評論中提到,2012年,關心種族議案/行動的華裔美國人,有高達78%,但到了2016年,卻大幅驟降至41%,而且愈是年輕的華裔移民,尤其是生活愈富裕,過得比他們上一代更好的,對切身關係的種族議案/行動就愈不感興趣。

 

表現於外,這些人的行為則比較自我,思想略傾狹隘保守,可以說很少關切其他少數族群的權益。這群人的另一特色就是,他們會想盡辦法擠進社會核心工作領域,但生活上卻又只想和自己同樣族裔的人群聚在一起。

 

雖說行動上的關切弱勢、少數族裔,不代表個人內在就會是個進步開明的左派,但這些新進移民對自我族裔,或者其他弱勢階層的漠不關心,恐怕將相當程度影響美國的未來。因為選票即政策,年輕人(新移民)不關心切身相關的問題,同時只想以最現實、功利的眼光看待美國環境為自己提供的機會,這對美國長期發展,並不是好事,因為美國賴以強大的多元文化主義,正是奠基在「複合」的族裔架構下,年輕一輩外裔因為前人努力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卻不思為接下來融合解方有所貢獻?

 

回過頭看小威廉絲,球輸了,又或者也不是所有人都敬佩、認同她嗆辣的球后作風;但身為土生土長的美國年輕黑人女性(36歲),她球場內,球場外所提及,或倡議的種族、性別平等問題,哪一項不是直指美國社會問題的核心?沒有人要求她身為運動選手,需要對這些議題表態,而於競技場之外,任何優秀選手的舞台從來也不只在球場。要論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這句話本身不就是最具政治化的色彩?

 

※作者為《上報》主筆

 

【延伸閱讀】

●李濠仲專欄:紐約猶太人-另一種「狼性」

●李濠仲專欄:紐約市民這樣防災 台灣人呢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