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 第二海軍茶壺內的風暴首部曲

張豐麟 2018年09月25日 07:00:00
試問在第二海軍(海巡)積極搶人且造艦的腳程遠比第一海軍快速的現況下,未來操作艦艇的人員要從哪裡來?(圖片取自國防部)

試問在第二海軍(海巡)積極搶人且造艦的腳程遠比第一海軍快速的現況下,未來操作艦艇的人員要從哪裡來?(圖片取自國防部)

素有第二海軍之稱的海巡所轄人員原本跟斯斯感冒藥一樣有兩種,一是以警職人員為主,負責海上護漁等業務,一是仰賴高普考晉用的行政人力,不過近年海巡建造新式艦艇的速度大概只能用「瘋狂」來形容,但可惜的是,人力卻未依比例增補,海巡署早在馬政府時代便啟動了「強化海巡編裝方案」,此案讓海巡署新造千噸級巡防艦及巡防艇數十艘,總噸位達1萬6800噸,預計以十年的時間讓海巡艦艇脫胎換骨。

 

孰料,上一波造艦計畫到現在107年都還沒有完全下水完畢,一堆船都還在建造當中,蔡政府執政後,在107年卻又爭取優先預算的「籌建海巡艦艇發展方案」,此一方案橫空出世急造141艘艦艇,預計規劃新造600噸以上巡防艦船22艘,35噸以上巡防艇69艘,多功能艇50艘,合計141艘,籌建總噸位為3萬4000噸。

 

是的,這次噸位是成長了兩倍以上,因為上一波的計畫到107年執行尚未結束,現在船都沒到齊,是否會有通盤的效益評估或是需求分析,答案大家心知肚明,切回主題,面對人力不足的狀況,海巡署必然持續向行政院要求增補人力,果不其然,高層再一次急就章修正海洋巡防總局組織條例,人事制度由警、文併用改為軍、警、文併用,希望能迅速補充海勤人力。

 

目前艦隊分署已開始進用軍職人員,迄今第一波已有19人派補至巡防艦艇職務,未來將依人力缺額狀況持續進用軍職人員挹助人力,其所代表的意義深遠,因為海洋巡防總局組織條例修正通過後,代表第一、第二海軍的搶人大作戰正式啟動,茶壺內的風暴儼然刻正醞釀中。

 

海巡署最新一波的「海巡艦艇發展計畫」總噸位達到3萬4000噸,相當驚人。(圖片擷取自三立新聞台

 

根據最新的政府公開資料顯示,海委會海巡署艦隊分署在今(107)年度正式職員編制只有2713人,光是為了因應馬政府時代「強化海巡編裝方案」陸續下水的艦艇人力早已編制不足,但卻仍執意投注大量預算推動新的「海巡艦艇發展計畫」,讓早已捉襟見肘的人員更是無力負擔。

 

終於在107年3月鬧上新聞版面,因為海巡署轄下巡防艦等級的艦艇現有20艘,卻僅有17艘的編制員額,出現船艦造太快,人員編制速度根本跟不上的尷尬狀況,也因為「有艦無缺」的窘境導致編制員額與現況不符,相關人員職責繁重卻依法不得支領主管職務加給,不但造成人員加班情況嚴重,而且還是由中華民國審計部的報告指出,已有海巡單位每人每年加班時數高達556小時,且超過1成的加班時間是沒有加班費可領的「白工」。

 

故有鄉民戲稱之為「血汗海巡」、「苦力第二海軍」,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近半年所參加的海事船舶學術研討會,已有國外學者欲以台灣海巡為例的組織變革失敗作為研究主題,以及非專業政策導致效率倒退的案例分析,好奇何以業務單位明知人力缺口龐大,卻敢開口要更多的船艦?

 

審計、會計或稽核單位為何會同意讓如此不合理的採購案過關?最後在位者及幕僚怎麼會做出這種於制度或需求都不合理的決策?這種成為負面教材的台灣之光,著實讓人在現場恨不得地上有洞可以立刻鑽進去躲起來。

 

海巡署滿載達3700噸的CG-129高雄艦服役迄今僅約三年,又增購4千噸級新船。(圖片取自海巡署

 

審計部曾在年度報告指出,海巡署有高達22%的艦艇因經費不足導致妥善率不佳,維修時間都超過四個月,停在岸邊一動也不能動,成為名符其實的「碼頭王」,但是其實海巡尚有一位難兄難弟「拖修王」剛被披露出來,叫做中華民國海軍,審計部於2018年8月份在中央政府總預算審核報告中指出,海軍包括康定級、成功級、基隆級、濟陽級等各類型軍艦,都出現修護作業拖延的情形,修護延宕的各型艦不盡相同,成功級和基隆級3個月、濟陽級也有2.75個月左右,其中康定級甚至出現平均拖延13個月、維修間隔達到24個月,時間拉太長導致海上戰力是否受到影響或者出現漏洞?

 

相信讀者心中自有答案,儘管阮囊羞澀無法定期做保養,但為了響應蔡政府國艦國造振興造船產業的政策,加上既然海巡都提出了耗資400億新台幣的「海巡艦艇發展計畫」,海軍當然也不落人後,亦公布未來20年的國艦國造案將打造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的「鴻運計畫」、潛艦國造的「海昌計畫」以及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震海計畫」等12項大型造艦規劃,僅第一階段便估計耗費1千100億新台幣。

 

目前海巡署4千噸級的巡防艦已順利完成招標,而海軍卻因「迅達計劃」海基型相列雷達縮小計畫卻遭遇瓶頸,造成4千噸級的飛彈巡防艦遲遲無法定案,復以海洋巡防總局組織條例修正通過後猶如大開旋轉門方便軍職人員轉換跑道,試問在第二海軍(海巡)積極搶人,且造艦的腳程遠比第一海軍快速的現況下,未來操作艦艇的人員要從哪裡來?

 

當然是搶海軍現成的人力最快,第一、第二海軍同時啟動造艦較勁所導致的人員缺口災難在發生之前,身為上級機關的行政院是否應出面協調踩個剎車,避免兄弟鬩牆的情形發生,否則原先期盼培養第二海軍支援第一海軍的策略,恐變成專挖第一海軍牆角的失策,而這應該不是當初決策者所所期待的。

 

※作者為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所碩士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