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傳真:「台灣祭」可以再求蛻變

陳威臣 2018年09月28日 07:00:00
台灣祭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要展現台灣特色才是。(攝影:陳威臣)

台灣祭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要展現台灣特色才是。(攝影:陳威臣)

就算是再怎麼愛吃日本料理,總是懷念家鄉味,相信這是每一位住在日本的台灣人共同的心聲,也因此最近幾年興起的「台灣祭」,就是讓台僑們得以一解鄉愁的機會。

 

日本會突然多出一堆「台灣祭」,起因於2011年3月11日所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當時造成1萬8千多人死亡與失蹤,是戰後最嚴重的天災。地震發生後世界各國紛紛慷慨解囊,捐贈善款,其中最多的就是來自台灣的愛心,共捐贈了兩百多億日圓,也讓許多日本人感念在心。

 

為了感謝台灣人的義舉,陸續有許多日本人,發起謝謝台灣的活動,不但募款在台灣的報紙刊登廣告答謝,更有人號召多前往台灣觀光,甚至於徒步環島,只為了報答台灣。

 

因東日本大地震,促成台日兩國民間交流逐漸升溫,加上2011年剛好是中華民國建國100週年,旅日的台僑,便在惠比壽花園廣場,舉辦了第一次的台灣祭,除了有滷肉飯、雞排等台灣小吃,也有台灣物產的販售、台式按摩等攤位,另外還有舞龍舞獅、台灣民族舞蹈與電音三太子等表演,結果吸引數萬日本人前往共襄盛舉,也成為台灣祭的濫觴。

 

之後,沉寂了一陣子,但是自2015年開始,陸續出現大小不等的各種台灣祭,主辦單位也有所不同,同一年辦好幾場,有在東京鐵塔下舉辦的,也有在上野公園辦,還有在代代木公園的。近兩年還往日本其他城市擴散,不但北關東的群馬縣,連遠在北海道的札幌,都在今年開辦了台灣祭。

 

台灣祭近兩年還往日本其他城市擴散,不但北關東的群馬縣,連遠在北海道的札幌,都在今年開辦了。(攝影:陳威臣)

 

活動內容逐漸大同小異

 

一時間台灣祭似乎成了全民運動,每一場台灣祭也的確吸引了不少日本人捧場,但平心而論,這樣的台灣祭幾乎大同小異,絕大部分都是以吃的攤位為主,再搭配部分如航空公司、旅行社等攤位,表演也多是舞龍舞獅或是三太子等,偶而會邀請台灣的藝人,但更多的則是在日台僑自己的表演。

 

當然這樣的活動安排,也是無可厚非,畢竟日本人對台灣的既定印象即是如此,提供日本人最熟習的台灣小吃,如滷肉飯、雞排、小籠包、麵線、珍珠奶茶、牛肉麵等,不但是濃濃台灣味,日本人自然也願意掏腰包,到場品嚐。至於舞龍舞獅與三太子,經由日本媒體的宣傳,已成了最具代表性的台灣廟會節目,搬到日本來表演,相信也無人質疑不夠台灣。

 

可以說這就是台灣祭的成功方程式,只要有這些元素,就能吸引日本人到場,對日本人而言,謝謝台灣是必要的,更何況2016年台日兩國都發生過大地震(熊本與台南),雙方也捐出可觀的善款,讓兩國人民有如難兄難弟般,相互扶持,台灣祭就似乎成了日本人支持台灣的出口。

 

就這樣,台灣祭的基本模式,就不斷的拷貝複製,出現在日本各地。筆者剛開始旅居日本時,也的確前往捧場過,當時吃到台灣麵線的那種心情,無法言喻,但幾次之後,除了因採訪工作之需要,筆者已不太參加這類台灣祭了,原因就是一成不變,以及活動品質的參差不齊。

 

台灣祭似乎成了日本人支持台灣的出口。(攝影:陳威臣)

 

相信許多居住在東京的台僑,多少都有這樣的感受,加上最近也出現許多日本人,在網路上抱怨台灣祭,可以想見類似的活動,已面臨不得不改變的地步了。就以飲食攤位來說,雖然有許多台灣小吃,而且例如三商巧福、鬍鬚張、鹿角巷等台灣知名連鎖店,都會前往展店,然而也許是正宗台灣料理在東京數量並不多,招商不易的狀況下,就出現了許多日本才有的料理,例如仙台牛舌、烤和牛串、甚至於沙威瑪都出現過。

 

在台灣祭出現這些異國料理,雖然換另外一個角度想,可說是增加選擇性,但台灣祭其實應該是要展現台灣特色才是。再者,部分的攤位,就是擺個幾瓶台灣啤酒,賣賣進口自台灣的飲料而已。也有設攤的業者,不全然是台僑,因此口味就不那麼道地。

 

品質下滑了

 

筆者曾吃過一盤只有四小塊,味道不夠濃、泡菜也不酸的臭豆腐,還要價700日幣,心想這樣的品質,真的對不起在台灣的父老們。這樣的舉辦模式,經過數年仍是如此,雖然曾有主辦單位,還打出以台灣夜市風,甚至在現場擺上圓桌,鋪上紅色塑膠布,宛如台灣辦桌一般,但實際上的品質並無不同,有時看到日本人願意大排長龍,頗為意外。

 

台灣祭的展攤品質不一,有時看到日本人願意大排長龍,頗為意外。(攝影:陳威臣)

 

而且部分知名的業者,本身其實在日本都有開店,口味也還蠻道地,與其去台灣祭頂著大太陽排隊,不如平常就抽空到這些台灣料理店品嚐,還有冷氣吹,也削減了參加台灣祭的意願。不過今年文化總會,選擇在上野公園舉辦TAIWAN PLUS的台灣祭,倒是頗讓人驚艷,算是開拓了不同於以往的新型態台灣祭,值得鼓勵。

 

這次文總所舉辦的台灣祭,除了台灣小吃外,主要的攤商都是從台灣招募,且大多是台灣的文創業者,企圖將台灣高品質的文創商品,介紹給日本人了解。另外還邀請許多台灣知名歌手赴日表演,這些歌手與樂團,有些在日本的台灣音樂愛好者,頗負盛名,自然就吸引這些樂迷到場。

 

至於飲食區,也清一色都是台灣小吃,不再出現過往夾雜他國食物的狀況,主視覺設計也頗為一致,的確呈現出過去所沒有的高品質。據主辦單位表示,這次的台灣祭,兩天共吸引了超過五萬人到場,而筆者在現場的觀察,過往大多是日本人與台僑、或是部分中國人,但這次的台灣祭,倒是多出許多洋面孔,算是過去所沒有的狀況。

 

當然文總傾全力舉辦,加上台灣政府的資源,辦得比民間好是應該的,不過這次文總的台灣祭,攤位內容的創新,加上都是台灣的廠商,更可讓日本人體驗,什麼才是台灣文化,這些都是可作為未來台灣祭的參考。

 

當然,由於文總台灣祭是初次舉辦,因此也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例如日本人最喜歡的台灣小吃,攤位不夠,所以到了用餐時間,幾乎大排長龍,所以未來如果要再舉辦,攤位種類的比例,可再做一些調整。此外就是文創商品的部分,其實有許多種類,算是日本的強項,對日本人的吸引力就較為不足。建議文總可再多做一些調查,例如日本人喜愛的台灣商品等,作為未來招商的目標。

 

在台日交流熱絡的今天,台灣祭幾乎是日本人體驗台灣的最佳管道,也是金字招牌,但過於浮濫的舉辦,只是殺雞取卵,如何維護台灣祭的品質,讓日本人更能了解真正的台灣文化,有賴台灣政府與在日台僑們的共同努力,也讓台日更加友好。

 

※作者為本報駐日特約記者

 

【延伸閱讀】

●東京傳真:小池陣營落得這番田地 值得台灣的政黨們警惕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