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數殺人鯨恐在世紀末前滅絕 毒物污染釀禍

高詣軒 2018年09月30日 07:00:00
除北極區域外,世界各地的殺人鯨多面臨滅絕威脅。(翻攝自YouTube)

除北極區域外,世界各地的殺人鯨多面臨滅絕威脅。(翻攝自YouTube)

「殺人鯨」,又稱虎鯨,在台灣東部外海也曾看到牠們的蹤影。如今,全球的殺人鯨卻正面臨存亡的浩劫。科學家預測在21世紀結束前,殺人鯨的數量恐會銳減一半,罪魁禍首正是人類在約40多年前,宣告禁用的化學污染物:多氯聯苯(PCBs)

 

根據一份28日發表於《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多氯聯苯之所以特別威脅殺人鯨的生存,原因是殺人鯨位在食物鏈高位,從獵物身上吃下的多氯聯苯毒素相當驚人。此外,由於殺人鯨是哺乳動物,幼體也會在哺乳時,喝下母親身上的多氯聯苯毒素。

 

 

研究:過半殺人鯨受多氯聯苯影響 不孕、免疫受損

 

殺人鯨壽命大約50至80年,期間累積的毒素影響嚴重。研究發現,少數虎鯨鯨脂中,多氯聯苯的密度更高達每公斤1300毫克。事實上,科學家發現只要密度達到每公斤50毫克,就會造成不孕和免疫系統受創。

 

科學家也發現,在19個研究的棲群當中,有10個棲群的殺人鯨,受不孕問題和免疫功能受損影響,數量急遽減少。研究主作者、丹麥奧胡斯大學的德斯佛吉斯(Jean-Pierre Desforges)表示:「就研究所及,我們發現在全球超過半數的殺人鯨,都受到多氯聯苯的嚴重衝擊。」

 

多氯聯苯過去曾用來製作冷卻劑、無碳複寫紙,本身很難分解。多氯聯苯據有高度毒性,且治癌,在1979年遭美國禁用,2001年時也在《斯德哥爾摩公約》下禁止使用。但在2025年前,部分國家仍持續使用於禁用前已經製造的多氯聯苯產品,導致海洋污染持續。

 

 

2025前多國仍用PCB 恐造成殺人鯨族群「崩潰」

 

在《斯德哥爾摩公約》架構下,152個國家同意在2025年前完全禁用多氯聯苯,也正設法以不破壞環境的方法,處理現有的多氯聯苯污染。

 

但研究的共同作者、英國動物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Zoology)的普森(Paul Jepson)表示,現有的措施「並不足以防止多氯聯苯累積」,對殺人鯨這樣的多年壽命生物更是如此。普森認為,世界需要加強《斯德哥爾摩公約》以外的保育措施。

 

殺人鯨受創最嚴重的地區,則包括巴西、直布羅陀海峽、太平洋東北、以及英國周圍海域。蘇格蘭的哺乳動物研究單位曾指出,「幾乎看不到殺人鯨的新生兒。」

 

研究作者德斯佛吉斯表示,在30到40年間,這些地區的棲群將有很高的風險會「崩潰」。

 

 

另一方面,挪威、冰島、加拿大等高緯度地區的殺人鯨族群,由於遠離汙染源,受影響的狀況較輕微。據《衛報》(The  Guardian),共同作者普森說,「唯一可帶給我長期希望的是,雖然我們可能會失去在工業化地區的殺人鯨族群,但在北極區域,牠們活得還不錯。」


普森期盼,若全球能合力消除多氯聯苯的影響,殺人鯨很可能會重新恢復,再度出現在過去受汙染的海域。普森指出,殺人鯨的智商很高,有強烈家族羈絆,狩獵時也傾向成群結隊,「有高度的試應力,從北極到南極、之間的所有地方都能夠生存。」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